最新出版的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录。“2010版中国药典开始,不再新增濒危野生动物药材资源,并去除虎骨、犀角、熊胆等,合理引入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于药材”,但“濒危”物种也不见得等同于“国家一级保护”,无论动物植物都是如此,比如藏羚羊等。

和穿山甲一样变得稀有的动物性药材,还有虎骨、麝香、犀牛角等等。这不是第一次野生动物相关的药材退出“药材界”。1993年,国务院就发布过《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禁止犀牛角和虎骨相关的一切贸易活动。在禁令实施后,多用水牛角等其他药材替代。本次没有被收载的黄连羊肝丸,也是与处方中含有夜明砂(蝙蝠类动物的粪便)有关。

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拼音名:Chuanshanjia
英文名:SQUAMA MANI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20
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收集鳞甲,洗净, 晒干。
穿山甲其实是种脆弱的动物,武器只有一身甲片,遇到危险只能把自己团成个球,遇到人类毫无还手之力。
【性味与归经】 咸 ,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癥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用法与用量】 5~10g,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 孕妇慎用。
穿山甲栖息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山区森林、灌丛等环境,昼伏夜出,白天睡觉时会抱成球状。作为夜行动物,它们有良好的嗅觉以协助寻找昆虫等食物。
传统中医以穿山甲善于穿凿洞穴、开通道路的特性,认为其鳞片有通经活血并帮助产妇通乳(催生乳汁)的功效,但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成份并无特别之处,仅为普通角质,与人类指甲成份相近。
此外,偷猎者为方便运送穿山甲或为保持其活力,会为穿山甲注射各种镇定剂、兴奋剂及重金属等,以便非法商贩维持卖相,而这些污染物质会令进食人士的肝肾功能受损伤。
关于穿山甲最早的记载见于《楚辞· 天问》:“鲮鱼何所”,
东汉学者王逸注:“一云鲮鱼,鲮鲤也,有四足,出南方。”北魏人高祐因认出穿山甲而闻名。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认为穿山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则准确指出穿山甲不是以鳞片诱蚁,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
《本草綱目》: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蓋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故也。劉伯溫《多能鄙事》云:凡油籠滲漏,剝穿山甲裡面肉饜投入,自至漏處補住。諺曰: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其性專行散,中病即止,不可過服。《德生堂經驗方》云:凡風濕冷痺之證,因水濕所致,渾身上下強直,不能屈伸,痛不可忍者。於五積散加穿山甲七片,看病在左右手足,或臂脅疼痛處,即於穿山甲身上取甲炮熟,同全蠍(炒)十一個,蔥薑同水煎,入無灰酒匙,熱服,取汗(避風)甚良。
除痰瘧寒熱,風痺強直疼痛,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
《景岳全書》:味鹹平,性微寒。能通經絡,達腠理,除山嵐瘴氣瘧疾、風痺強直疼痛,療小兒五邪驚啼,婦人鬼魅悲泣,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除瘡疥痔漏,通竅殺蟲。佐補藥行經,善發痘瘡。或炮焦投入煎劑,或燒灰存性,酒服方寸匕。亦可用敷惡瘡。
《本草備要》:一名鯪鯉,宣,通經絡。
【現代藥理研究】
穿山甲片40%水煎液可降低血粘度,對血液流變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穿山甲水提液、醇提液均有抗炎作用。
穿山甲片中所含環肽VI和VII可提高常壓缺氧耐受能力。
穿山甲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
按:穿山甲形似鯉魚,有四足,能陸能水,出岸間開鱗甲如死,令蟻入中,閉而入水,開甲蟻浮水面,於是入之,故主蟻瘻。其性喜穿山,是以名之,故其用亦主潰癰疽,通血脈及治吹乳疼痛。
=======
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
2018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消息将暂缓出台通知配套实施细则,
严禁犀牛角和虎骨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