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之死与其身旁之忠奸】

本帖于 2020-04-04 23:22:2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弓哥 编辑

 

就在李自成大军节节逼近北京之际,崇祯帝还想做最后一搏。由于国库空虚,军饷缺乏,崇祯发出号召,让大臣、皇亲国戚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三万为上等"。

然而,令崇祯万分失望的是,内阁首辅魏藻德仅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国丈周奎在崇祯的哀求下也只捐了1万3千两……。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这场募捐运动总计募得20万两。而在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

崇祯嘆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

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溃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也无法噼开。

3月19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277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心如死灰的崇祯走进内苑,又登上了煤山(今景山公园),以发覆面,与追随自己的提督太监王承恩双双在景山自缢身亡。崇祯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上吊死前崇祯于蓝色袍服上留下遗书说:"朕自登基17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中国历史上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灭亡。

从崇祯个人来讲,是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非常勤政节俭,史家研究表明,明朝的皇帝并不贪婪,政府的赋税也不是很重。然而,心怀理想的崇祯帝,为政昏庸,不辨忠奸,无江山社稷长久战略大计,最终还是没能救得了大明王朝。

更可嘆的是这些不肯捐银的皇亲贵胄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却在酷刑下交出银两。如魏藻德交出白银数万,之后死于酷刑,其子也被斩首。而国丈周奎,则被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至于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帝曾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三天,崇祯帝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就是一声不吭。棒打不出屁。崇祯气得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一声不吭。后来,城破了,崇祯自杀,魏藻德投降。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他回答说:"方求效用,哪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

崇祯帝(33岁)和王承恩之死有两说法:

王承恩(1617年-1644年,27岁),明末贤宦,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

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福王时,谥忠愍。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摘录:《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2]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中午,李自成进入皇宫,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崇祯尸体在树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被停放在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李自成命令于四月四日埋葬崇祯。福王时,谥忠愍。承恩后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3] 
 
-------------
崇祯皇帝十七年,在三月二十九日那天,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仍然于五更早朝时候到了宫殿。但五更早朝的钟声响了,却连一位官员的影子也见不到。不久,【王承恩】跑来向皇帝说,京城已破。崇祯皇帝只好回到干清宫,与皇后哭泣道别,宫中之人也都哭成一团。不久,皇后及袁贵妃相继自缢,崇祯皇帝乃拔剑将其他妃子也杀了。崇祯皇帝的手也止不住的颤抖着,最后乃弃刀跟王承恩到了南宫。接着登上万岁山,到了寿皇亭,崇祯皇帝就在那里自缢而死。这时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已死,也就跪下向皇帝行君臣礼,然后追随而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