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为一词牌名,此调为双调93字,前阕4仄韵,后阙5仄韵,前阕5、6句、后阕7、8句要对仗。后阕3字4字也可对仗。
题考〕 【词学全书 填词名解】:“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按万氏【词律】,引
【冥音录】作﹝上江红﹞。但“上”谐作“满”,音殊不类。考【本草纲目】有“满江红”水草,为浮游水面之细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时,民间已有此种名称之水草,随取入词,未可知也。或以董谷【碧里杂存】载有“满江红”为江淮船名;则故事始自明太祖,当非词名所本也。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则情调俱变。
詞牌格式
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中中仄,平中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 : 整體為全押仄聲韻
例詞
岳飛
- 滿江紅·寫懷
-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 壯志饑飱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 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韓世忠
- 滿江紅·萬里長江
- 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道、秦宮漢帳,瑤臺銀闕。
- 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弓掛日烟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難消歇。
- 龍虎嘯,風雲泣。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
- 汴水夜吹羌笛管,鸞輿步老遼陽月。把唾壺敲碎問蟾蜍,圓何缺。
文天祥
-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
- 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淚滿金盘側。聽行宮,半夜雨淋鈴,聲聲歇。
- 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 回首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
- 滿江紅·燕子樓中
- 燕子樓中,又捱過、几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
- 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无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
- 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文徵明
- 滿江紅·拂拭殘碑
-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 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恤,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 千古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7]
夏完淳
- 滿江紅·無限傷心
- 無限傷心,吊亡國雲山故道。驀驀地,杜鵑啼血,棠梨開早。
- 愁隨花絮飛來也,四山鎖盡愁難掃。嘆年年春色倍還人,誰年少!
- 梨花雪,絲風曉;柳楊枝,籠煙裊。禁三千白髮,鏡花虛照。
- 襟袖朱顏人似玉,也應同向金樽老。想當時羅綺少年場,生春草。
- 滿江紅·惆悵
- 淥水三年,小橋畔,相逢曾賦。長凝佇,青驄有影,章台無路。
- 月下憑肩衣尚暖,樓頭密約書成蠹。訪城西、惟有畫簷蛛,絲如故。
- 曉雲意,人空慕。題詩客,愁應訴。奈綠陰滿徑,乍逢崔護。
- 芍藥已付春夢遠,楊花有被東風誤。想雕欄、不追卻沾泥,言還齼。
龐樹柏
- 滿江紅·靈嚴謁韓蘄王墓並讀記功碑敬賦
- 南渡江山,空留此、一抔殘土。尚彷佛,將軍旌旆,美人桴鼓。
- 江上風雲鷗夢冷,湖邊煙月鵑聲苦。只傷心、遺憾最難消,騎驢去。
- 滄桑淚,揮無緒。興亡跡,尋無據。算千秋歌哭,英靈知否?
- 螭背豐碑餘幾字,消磨那更風兼雨。望棲霞、一樣舊斜陽,埋怨處。
范成大
- 滿江紅·清江風帆甚快,作此,與客劇飲歌之。
- 千古東流,聲卷地、雲濤如屋。橫浩渺、檣竿十丈,不勝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漲,船頭鼓急風初熟。似當年、呼禹亂黃川,飛梭速。
- 擊楫誓,空驚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屬。荻筍蔞芽新入饌,鶤弦鳳吹能翻曲。笑人間、何處似尊前,添銀燭。
- ----------
-
北宋·张先《满江红·飘尽寒梅》北宋·柳永《满江红·万恨千愁》北宋·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北宋·周邦彦《满江红·昼日移阴》北宋·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南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南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南宋·吴文英《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南宋·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近现代·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满江红 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馀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平韵词祇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满江红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柳永
暮雨初收 长川静 征帆夜落 临岛屿 蓼烟疏淡 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横短艇 尽将灯火归村落
中仄平平句中中仄读中平中仄韵中中中读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仄韵遣行客 当此念回程 伤漂泊
仄中中读中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桐江好 烟漠漠 波似染 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 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 平生况有云泉约
平中仄句平中仄韵平中仄句平平仄韵中中中中中句中中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归去来 一曲仲宣吟 从军乐
中中中读中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调押仄声韵者以柳词此体为定格,若张词之多押两韵,戴词之多押一韵,吕词之减字,苏、赵、辛、柳、杜词之添字,以及叶词之句读异同,王词之句读全异,皆变格也。 周紫芝词前后两结“问向晚、谁欲画渔蓑,寒江立”,“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向晚”、“准拟”四字俱仄声。“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功名”、“梅花”四字俱平声。程垓词“但独褰、幽幌悄无音,伤离别”,“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独”字、“甚”字俱仄声,“褰”字、“时”字俱平声,均属正体,填者不拘。 又换头四句原属六字折腰两句,当以此词之平仄为定格,如谱内张词、戴词亦为合格,若蔡伸词起句之“并兰舟”,“舟”字平声。范成大词起句之“志千里”,“志”字仄声。袁去华词第二句之“道傍李”,“道”字仄声。曹冠词第三句之“醉梦里”,“醉”字仄声。杨炎昶词第四句之“酒无力”,“酒”字仄声,非定格也。 又侯寘词后段第六句“经营拂掠”,“拂”字入声。张炎词结句“白鸥识”,“白”字入声,此皆以入作平,不注可仄。 又苏轼词后段第七句“欲向佳人诉离恨”,“离”字平声。柳词别首后段第九句“待到头,终究问伊著”,“著”字仄声。赵师侠词结句“无杜宇”,“杜”字仄声,此皆偶误,亦不注可平可仄。 按张孝祥词前段第三、四句“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水”,“高”字平声。范成大词后段第六句“桃根双楫”,“桃”字平声。谱内据此,馀参张元干以下八词。格二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张元干春水连天 桃花浪 几番风恶 云乍起 远山遮尽 晚风还作 绿遍芳洲生杜若 楚帆带雨烟中落
平仄平平句平平仄读仄平平仄韵平仄仄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韵认向来 沙觜共停桡 伤飘泊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寒犹在 衾偏薄 肠欲断 愁难著 倚篷窗无寐 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 可怜辜负年时约
平平仄句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想小楼 日日望归舟 人如削
仄仄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五句、后段第七句皆押韵异。 按程珌“颇恨登临”词前段第五、六句“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后段第七、八句“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正与此同。格三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戴复古赤壁矶头 一番过 一番怀古 想当时 周郎年少 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 千艘列炬鱼龙怒
仄仄平平句仄平仄读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读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卷长波 一鼓困曹瞒 今如许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江上渡 江边路 形胜地 兴亡处 览遗踪 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 千年往事随潮去
平仄仄韵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问道傍 杨柳为谁春 摇金缕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与柳词同,惟换头句多押一韵。 按晁补之“莫话南征”词“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段克己词“活国手,谈天口,都付与,尊中酒”正与此同。 此词后段第五、六句作上三下六句法,宋词如此者甚多,如柳词别首之“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周紫芝词“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皆与此同。格四 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吕渭老燕拂危樯 斜日外 数峰凝碧 正暗潮生渚 暮风飘席 初过南村沽酒市 连空十顷菱花白
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想故人 轻箑障游丝 闻遥笛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鱼与雁 通消息 心与梦 空牵役 到如今相见 怎生休得 斜抱琵琶传密意 一襟新月横空碧
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仄韵问甚时 同作醉中仙 烟霞客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二字异。 按程垓词“况人间元似,泛家浮宅”,吕本中词“对一川平野,数椽茅屋”,康与之词“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严羽词“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俱与此同。格五 双调八十九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吕渭老晚浴新凉 风蒲乱 松梢见月 庭阴静 暮蝉啼歇 萤绕井阑帘入燕 荷香兰气供摇箑 赖晚来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读平平仄仄韵平平仄读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读一雨洗游尘 无些热
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心下事 峰重叠 人甚处 星明灭 想行云应在 凤凰城阙 曾约佳期同菊蕊 当时共指灯花说
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据眼前 何日是西风 吹凉叶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四字。 按吕词别首“笑语移时”词“鲜明是、晚来妆饰”正与此同。格六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苏轼东武南城 新堤固 涟漪初溢 隐隐遍 长林高阜 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 与君试向江边觅
平仄平平句平平仄读平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仄韵问向前 犹有几多春 三之一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官里事 何时毕 风雨外 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 满城争出 君不见 兰亭修禊事 当时坐上皆豪逸
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仄读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到如今 修竹满山阴 空陈迹
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七句添一字。 按苏轼别首“忧喜相寻”词后段第七、八句“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李婴“荆楚风烟”词“君不见、淩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似旧”,正与此同。格七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赵鼎惨结秋阴 西风送 丝丝雨湿 凝望眼 征鸿几字 暮投沙碛 欲往乡关何处是 水云浩荡连南北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读平平仄仄韵平仄仄读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但修眉 一抹有无中 遥山色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天涯路 江上客 肠欲断 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 暮年离隔 欲待忘忧除是酒 奈酒行欲尽愁无极
平平仄句平仄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便挽将 江水入尊罍 浇胸臆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八句添一字。 按李昴英“薄冷催霜”词后段第七、八句“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类西顾”正与此同。格八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辛弃疾点火樱桃 照一架 酴醾如雪 春正好 见龙孙穿破 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 流莺唤友娇声怯
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读平平平仄韵平仄仄读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问春归 不肯带愁归 肠千结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层楼望 春山叠 家何在 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 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平平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听声声 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句添一字异。格九 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柳永万恨千愁 将年少 衷肠牵系 残梦断 酒醒孤馆 夜长滋味 可惜许 枕前多少意 到如今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读平平平仄韵平仄仄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读两总无终始 独自个 赢得不成眠 成憔悴
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添伤感 消何计 空只恁 厌厌地 无人处思量 几度垂泪 不会得 都来些子事 甚恁底
平平仄句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平平句仄仄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平仄仄韵仄仄仄读抵死难拌弃 待到头 终久问伊著 如何是
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读平仄仄平仄句平平仄韵此即“暮雨初收”词体,惟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七、八句各添一衬字,又“意”字、“事”字皆押韵。格十 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杜衍无利无名 无荣无辱 无烦无恼 夜灯前 独歌独酌 独吟独笑 又值群山初雪满 又兼明月交光好
平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平平平仄韵仄平平读仄平仄仄句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便假饶 百岁拟如何 从他老
仄仄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知富贵 谁能保 知功业 何时了 算箪瓢金玉 所争多少 一瞬光阴何足道 但思行乐常不早
平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仄仄韵待春来 携酒殢东风 眠芳草
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词见《花草粹编》,采之《言行录》,即柳词九十三字体。惟前段第一句平仄不同,第二句添一衬字作四字两句,若减去衬字,则“无荣辱无烦无恼”仍是上三下四句法,便合调矣。格十一 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叶梦得雪后郊原 烟林外 梅花初坼 春欲半 犹自探春消息 一眼平芜看不尽 夜来小雨催新碧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读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仄韵笑去年 携酒折花人 花应识
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兰舟漾 城南陌 云影淡 天容窄 绕风漪十顷 暖浮晴色 恰似槎头收钓处 坐中仍有江南客
平平仄句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仄韵问如何 两桨下苕溪 吞云泽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四句作三字一句、六字一句异。格十二 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叶梦得一朵黄花 先催报 秋归消息 满芳枝凝露 为谁装饰 便向尊前拌醉倒 古今同是东篱侧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读平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仄韵问何须 特地赋归来 抛彭泽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回首去年时节 开口笑 真难得 使君今那更 自成行客 霜鬓不辞重插满 他年此会何人忆
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记多情 曾伴小阑干 亲攀摘
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起句作六字一句异。格十三 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 王之道竹马来迎 留不住 寸心如结 历湖滨 须濡相望 近同吴越 阙里风流今未减 此行报政看期月
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读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已验康沂富国 千古曾无别
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多谢润沾枯辙 令我神思清发 新命欢浃 两邦情惬 明日西风帆卷席 高樯到处旌麾列 忽相思
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仄平仄韵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读吾当往 谁谓三山隔
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此词前后段两结及换头句句读与诸家全异,谱中采入,以备一格。格十四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 姜夔仙姥来时 正一望 千顷翠澜 旌旗与 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 相从诸娣玉为冠
中仄平平句中中仄读平中仄平韵平中仄读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向夜深 风定悄无人 闻佩环
仄中平读中仄仄平平句平仄平韵神奇处 君试看 奠淮右 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 别守东关 应笑英雄无好手 一篙春水走曹瞒
平中仄句中仄平韵中中仄句仄平平韵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又怎知 人在小江楼 帘影间
仄中平读中仄仄平平句平仄平韵此调押平声韵者祇有此体,句读与仄韵词同。 按姜词自序云:“《满江红》旧词用仄韵,多不叶律。如周邦彦词‘无心扑’句,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祝曰:‘得一席风,当以平韵《满江红》为神姥寿。’言讫,风与帆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叶律矣。”此词两结三字句并用“平仄平”,吴文英、彭元逊、彭芳远、李琳诸词皆然。 按吴词前段第一、二句“竹下门敲,又呼起、蝴蝶梦清”,“竹”字仄声,“呼”字平声。又一首“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分”字、“浪”字俱平声。第三、四句“閒里看、邻墙梅子,几度生仁”,“里”字仄声,“邻”字平声,“几”字仄声。彭词“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水”字仄声。吴词第五、六句“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风”字平声,“浪”字仄声。彭词“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不”字仄声。吴词第七句“算鲛宫,只隔一红尘”,“鲛”字平声,“只”字仄声。彭词后段第一、二、三、四句“山雾湿,倚熏笼,垂?叶,鬓酥融”,“雾”字、“倚”字俱仄声,“熏”字、“垂”字俱平声,“?”字仄声。第五、六句“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宫”字平声,“一”字仄声,“飞”字平声。吴词第七句“秋色未教飞尽雁”,“未”字仄声。李词“佛界三千笼日月”,“佛”字仄声。第八句“仙楼十二挂星辰”,“仙”字平声,“十”字仄声。吴词第九句“看高鸿飞上碧云中”,“高”字平声。彭词“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