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1898年5月-1941年3月14日),与周恩来同年,比毛泽东小近5岁。
男,湖北武昌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
项英出身贫寒,15岁入武昌一家工厂学徒,后参与工人运动,成为工运的领导人之一。
于1922年经一大广东代表之一的包惠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
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28年7月19日,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莫斯科),选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 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 5名正式委员和 李立三、徐锡根、杨殷 3名候补委员共8人组成。(毛泽东被排斥在外)
临时中央在沪无法生存的情况下,项英也随之来到到毛泽东开创的江西根据地。
1931年1月起,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委副主席朱德、毛泽东一起工作。4月被撤销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改任军委副主席(军委主席朱德)。
1933年5~1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委。并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主席毛泽东,毛泽东被边缘化,不是中央常委)。
1934年1月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5名中央常委是:博古、洛甫、周恩来、项英、陈云。毛泽东仅是政治局委员,朱德 刘少奇候补政治局委员。
1931年1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依次为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陈毅一起,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三年。【1934年8月28日,陈毅在江西兴国老营盘指挥作战时负重伤。10月,长征开始后,他因腿伤未愈被留在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军委分会委员、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即时陈毅为项英下属。】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是新四军的创建者和实际领导人。
1941年皖南事变与几十人突围后一月余,于3月14日,与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三人,被叛徒副官刘厚总枪杀。
-----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项英转移到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亦称秘密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工会工作,但不是武装和军事斗争。
1928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这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出席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的中共六大。
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后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在参加中共六大期间,受到时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的单独接见,并送他一支小手枪和一支金笔。项英时年30岁。这成为项英的荣耀和金字招牌,能够驰骋驾驭于党内高层。
新四军军部领导人在江西南昌合影。前排左起:第云逸、叶飞、陈毅、项英、黄道
一九四〇年,陈毅同志(左一)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分干部于江苏省溧阳县水溪村合影
============
毛泽东在六届三中全会上晋升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标志着毛泽东开始真正进入中共核心领导层的边缘。
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后,根据斯大林的指示,中共开始尝试在全国最大的苏区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按照惯例,原本中共中央总书记应该成为这个政府主席的唯一人选,但当时的上海临时中央会议上,张闻天不同意 由总书记向忠发担任政府主席,向本人也说,他在沪,又不去江西苏区,故应由根据地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毛泽东来任政府主席,这一提议不久得到了莫斯科的认可。毛泽东即被内定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一跃成为苏维埃中国的最高行政领袖(元首)。从此,毛泽东成为中共形式上的政治领袖之一,这为其后来在中共内部的政治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12月26日 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瑞金 (天意,巧合?)。
1931年11月,在王明的授意下,以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3人组成中央代表团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共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议批判了毛泽东的"狭隘经验论"错误,免去其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位;
1932年,毛泽东担任临时政府主席的虚职,还继续兼任着红军总政委的实权职务。
1932年10月,围绕着红军如何作战的问题,毛泽东与其发对者发生争执,最终,与会人员以毛不能真正执行共产国际的指令为由,免除了毛泽东的红军总政委职务,并由周恩来接替;
1932年12月,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等被捕变节,致使张闻天、陈云等险些被捕。博古在请示共产国际后,决定整体迁移中央首脑机关迁到江西中央苏区,次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瑞金。张闻天,陈云,博古,等先后相继从沪到瑞金。
这些(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一到苏区,下车伊始,就呜哩哇啦,扣大帽子满天飞。
1933年初,博古中央以反对"罗明路线"为由,猛烈抨击毛泽东,毛的追随者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人先后遭到罢黜甚至关押,到了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之后,毛泽东仅剩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虚职。
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对毛泽东这位实干家和根据地军事领袖的认可(非支持和力挺)态度决定了毛泽东虽然屡遭党内浅薄书生和留洋归来天使们的批判打压,却是下而不倒,死而不僵,始终保留了政治上再起(从头越)的一线生机。
1934年1月,在反第五次大围剿之际,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博古、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项英、陈云、王明、康生、任弼时、张国焘、毛泽东 11人 为政治局委员,刘少奇、朱德、关向应、邓发、凯丰 5人 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全会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 为 常委 书记处书记,博古负总责。
1921年前 毛泽东是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负责人,1921年7月出席在沪浙举行的中共一大会议。此后回湘继续组织和发动革命,
1927-9-9 组织和领导湘赣秋收起义,为保存实力和火种,开拔罗霄山井冈山,占山为王,建立共产党红色根据地,
1928-4-28 朱德陈毅率败兵残部近800人也来投奔井冈山,彭德怀平江起义失败后也于
1928-12-11带红五军残部约800人上井冈山“入伙”。
蒋介石对江西瑞金根据地和井冈山发动了一到五次大围剿,这些大家都知道,此处不赘。
1930年8月,毛泽东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1931年任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从
1930 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反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方针,在他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就把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从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1935年12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凡40年直至逝世。
---------
瑞金叶坪的 东华山古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开展反“围剿”斗争。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和王明“左”的经济政策,中央苏区食盐、布匹、药品极端缺乏,部分地方因缺粮甚至发生饥荒。这期间,毛泽东患疟疾,因无药可治,病倒了。到福建长汀养病。1932年1月下旬,转到瑞金叶坪的东华山古庙。古庙厅堂正面,供奉着众多佛像,警卫员陈昌奉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雕琢精细、栩栩如生的佛像,惊奇地指着一尊菩萨说:“你们看,这菩萨的肚子这么大!”说着,还伸出双手在自己的肚子前比划。毛泽东笑着告诉他:“这是弥勒佛,他的肚量大着呢,能容五湖四海。我们不是菩萨,可待人待事,也要有他那么大的肚量才好。” 最后,毛泽东在这儿养好了病,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
毛泽东和贺子珍安置在左边的一间厢房住,对门住的是庙里唯一的那个老和尚,警卫员们就在大厅内分开打地補。
-------
彭德怀
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经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
8月起率部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共湘鄂赣边界特委,任特委委员。
年底(1928-12-11)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同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4军会师。
所部编为第30团,任红4军副军长兼第30团团长(军长朱德)。
--------
当时 井冈山的军事实力 其实只有三个团, 28团,29团,30团。
--------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的总部在莫斯科,负责人是季米特洛夫(保加利亚人),共产国际东方部 在上海,米夫任副部长,是王明的太上皇。
中国共产党初期实际上是个支部,是个儿党,没有自己独立的主义和主张。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1935年1月中旬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真正领袖毛泽东重新也是首次在全党开始行使舵手和船长的职能。这时中国共产党与与共产国际和苏共是半个兄弟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真正成熟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兄弟党是从1949年4月打过长江,10月宣布成立共和国算起。
抗美援朝的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才成为一个完全自主的中国政党,一个在东方在世界上,在共产主义阵营和全世界天平上举足重轻的政党和政体,一个国家实体,才开始国际三极之一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是幼稚的(山东快书-大实话~),是随着西北风飘摇动荡的,追随者苏共党内的路线斗争儿斗争,反托派,反左倾,反右倾,反反党集团,,,,,。 其中一个滑稽的插曲是 依靠工人作为依靠工人阶级,在此忽悠下,卢福坦,顾顺章,向忠发,,项英,陈云 等等所谓工人跃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卢福坦,顾顺章,向忠发 等相继被捕变节叛党出卖并疯狂搜捕共产党昔日的同志或部下,讽刺至极!
另一方面,是留洋回国的 云有和尚,奶油书生们,
这些1930年前后留洋回来的共产党人,被中国历来几千年的 外来和尚会念经 和 这是西天取经回来的真经 崇洋媚外民族下意识所敬媚屈膝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加之共产国际苏联与民国政府的金援施受关系,这些从西天回来的人(包括28.5),都在国共两党和民国政府里得到了重用和擢升。
著名如 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为戴季陶),两个月后继任政治部主任。
博古于1930年5月,借道法国,乘轮船回国,抵达上海后,他担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从事地下工作。回国后的博古,在上海与王明、王稼祥、何子述等老同学相逢,后王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25年11月才入党的一个普通新党员,连中委都不是,竟然被指定或推举为在沪的临时中央负责人总书记。博古成为这时的总书记,其实是王明的一步暗棋,王明不愿去瑞金苏区吃苦,愿意去莫斯科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其实就是个代表小组),但是还想遥控中共中央,就指定小其十来岁的同为留苏28.5的小马仔博古占据这个王明信赖和自信能控制和听命的临时中央负责人总书记交椅。周恩来等老党员老常委,竟然都听之任之~!
--------
毛泽东释然地说:“井冈山是由四支队伍组成,第一支是我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第二支是井冈山原有的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两部分地方武装,袁文才的队伍当时在山腰茅坪,王佐的队伍当时在山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在地茨坪;第三支队伍就是朱德、陈毅带来的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第四支就是彭德怀和滕代运率领的平江起义的部队。井冈山红军主要是这四支部队组成的,这很容易弄清楚,难一点儿的是,这四支队伍是怎样一步步组成红四军、红五军的。”
停了一会儿,毛泽东感情深重地说,井冈山四支部队的绝大多数同志都牺牲了,现在活着的只有几十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牺牲的同志,忘记他们献身的理想和追求。
毛泽东不愿住在那里。他带着贺子珍以及警卫班十三人到东华山去了。东华山在瑞金东面二三十里处,山上树木蓊郁,山顶有座古庙。毛泽东看中那古庙,住了进去。
据他的警卫员吴清回忆:“主席住左边耳房。房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旁放着两只铁皮公文箱。一张木床,床上铺着一张边带条子的浅红色线毯,上面是白粗布床单。床上靠墙角的一头,四四方方叠着一条旧棉被和一条红色旧毛毯。”
毛泽东摆脱了冗杂的事务,步入这世外桃源般的东华山,便埋头于读书。他津津有味地读《水浒》、《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此外,他饶有兴趣地读着“郑爱群”派人给他送来的报纸,内中有《申报》、《新闻报》,广州的《工商日报》和《超然报》。自从当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管理员以来,便养成了每日读报的习惯。上了井冈山之后,难得见到报纸,他简直如饥如渴地企望着得到报纸。据云,他有一回派一支小分队去袭击一座县城,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从县府里搬回几个月以来的报纸!如今,在瑞金也无法订阅国民党地区的报纸。一个名叫“郑爱群”的人,在福建汀州给他订了好几份报纸,通过地下交通线不断给他送来。
这“郑爱群”的名字,是毛泽东为那人取的化名。此人的真实姓名叫傅连暲,汀州福音医院院长。福音医院是汀州颇有名气的教会医院,傅连暲是那里的名医,附近的豪绅达官生了病,总要请他看。一九二五年底,当傅连暲到连城为一个大地主看病时,偶然在客店里结识了邓子恢。邓子恢把瞿秋白著《新社会观》一书送给傅连暲,他看后顿开茅塞。从此,傅连暲的思想日渐激进。
一九二七年八月,贺龙部队的营长陈赓在南昌起义受伤后,傅连暲收留了陈赓,让其在福音医院养伤。一九二九年三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打下了汀州,跟傅连暲结识。毛泽东便“拜托”他代为订报……毛泽东在东华山上读书、看报,每天还花四个小时给警卫战士教文化课,上午两小时文化学习,下午两小时时事学习。有时,他还带战士们一起出去砍柴。农家子弟出身的他,砍柴的动作非常利索、熟练。看得出,毛泽东的身体还可以——他上一回在红四军“七大”蒙受打击后,得了恶性疟疾,倒是真的大病一场。
毛泽东人在山上,心在山下。他不断地看报纸,看文件,记挂着山下那新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闲暇时,他把那些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加以整理、修改,誊清后给贺子珍一句一句地讲解。每当山下来人,毛泽东总是详细问起打赣州的战况。说实在的,他这次上山,说是因病休养,其实是心中不快。除了赣南会议,还由于那场打不打赣州引起的大争论……二月下旬,毛泽东在东华山上处理了一件重要的事。那是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上海的《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等陆续刊出《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伍豪”,即周恩来。当年,周恩来在天津参加觉悟社时,社员编号,他抽签抽到五号,便以谐音“伍豪”作为笔名(邓颖超抽到一号,以谐音“逸豪”为笔名)。周恩来明明在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怎么会“脱离共党”呢?显而易见,那启事是纯属捏造、混淆视听的。
毛泽东当即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起草了布告,为周恩来辩护:事实上伍豪同志正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担任军委会的职务,不但绝对没有脱离共产党的事实,而且更不会发表那个启事里的荒谬反动的言论,这显然是屠杀工农兵士而出卖中国于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党徒的造谣污蔑……《伍豪事件的前前后后》,《中央党史资料》,第二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在“文革”中,江青曾借“伍豪启事”发难,毛泽东当即于一九六八年一月十六日作了批示:“此事早已弄清,是国民党造谣污蔑。”《伍豪事件的前前后后》,《中央党史资料》,第二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毛泽东在东华山上住了五十来天,连春节也是在那古庙里冷冷清清地度过。三月上旬的一天,突然发生的事情结束了毛泽东在东华山上的休养生活。那天,毛泽东正在给警卫员们上时事课,忽然值班警卫前来报告,说是两个骑马的军人正朝山上来。
毛泽东出去一看,来人渐渐近了,原来是项英和他的警卫员。项英远道赶来,显然有要事。果真,项英上了山顶,没有歇一口气,便对毛泽东说:“恩来同志让我专门来请你下山。” “是不是为打赣州的事?”毛泽东马上猜出项英的来意。“是的,打赣州很不顺利。所以,恩来同志请你赶往前线。”项英答道。
毛泽东听项英介绍了赣州前线的情况之后,马上很爽快地说:“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到。”项英一走,毛泽东收拾一下文件,当天便下山。正在这时,乌云翻滚,眼看一场大雨要倾泻而下,贺子珍劝毛泽东晚一天走,别让雨淋出毛病来。“不,我一工作起来,病就好了!”毛泽东说着,就迎着风雨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