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才子佳人 龚澎 乔冠华】

来源: 弓尒 2019-07-29 13:26: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344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9-07-29 14:26:5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Image result for 龚澎

 

Related image

Related image

Related image  林彪元帅 会见 苏军将军

 

 

Image result for 龚澎 斯诺 毛主席 龚澎 重庆

 

Image result for 龚澎 龚澎 朱德 等

 

Related image 周恩来 龚澎 等

 

Image result for 龚澎

Related image

Related image

 

龚澎(1914年10月-1970年9月20日)女,原名龚维航安徽合肥人,祖籍江西臨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父亲龚镇洲辛亥革命元老,二次革命失败后携家人逃往日本。因此龚澎于1914年生于日本横滨。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

参加中共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自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龚澎赴上海,1937年11月至1938年3月任上海聖瑪利亞女校教員。

1938年4月至1938年10月,成为延安馬列學院第一期学员。1938年“七一”前夕举办的一次有外国朋友参加的纪念集会上,龚澎被毛泽东亲点担任翻译,这是她首次为毛泽东担任翻译。”1938年10月,龚澎被分配到太行山新华日报》华北版,在赴任的途中结识了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秘書。1938年,在第十八集團軍总司令部担任秘书期间,与自德国留学归来并且也在秘书处任职的刘文华相爱并结婚。

随后龚澎被调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1940年12月至1946年10月,龚澎先后在八路军重慶辦事處、八路军上海辦事處外事組工作。在重庆期间,龚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其间,1942年6月,刘文华在从晋中返回八路军总部的途中病逝。1943年深秋,龚澎和乔冠华重庆结婚,毛泽东称赞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1944年7月,生下长子乔宗淮(后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在重庆时,龚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在同各国通讯社的交往之中,龚澎以英语流利、思维缜密、反应机智、外貌美丽,而给各国记者留下很深印象。重庆谈判期间,龚澎陪同毛泽东会见了美国友人杰拉尔德·坦纳鲍姆等人。此外,龚澎还同重庆各界尤其是知识界交往很多,她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认识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10月至1949年8月 ,龚澎担任香港《中國文摘》主編、社長。同时她还任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龚澎是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人,并创办了中共首份外文期刊《新华周刊》。韩素音曾在重庆和香港多次遇到龚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6日,龚澎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1955年7月2日经周恩来批准改称新闻司)司长,一直任至1958年3月。1954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一员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龚澎与黄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举办了数场记者招待会。1958年4月至1959年1月 ,龚澎在北京周口店工作。1959年1月至1963年11月,复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1964年至1970年,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兼新聞司司長。

龚澎在新闻司创立之初,便倡办了《临时通报》、《快报》等内部刊物,《临时通报》等刊物于1957年后统一更名为《新情况》,该刊名由丈夫乔冠华构思。任内,龚澎组织了外国记者1955年对西藏的考察及采访,促成拍摄了后来获得第二届百花奖最佳长纪录片奖的《中印边界问题真相》。龚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发言的奠基人”。1964年9月,龚澎组织了后来陈毅副总理与300余位中外记者的见面会。

1970年9月20日,龚澎因脑溢血北京逝世,享年56岁。

 

龚澎的父亲龚镇洲,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省的革命者;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和蒋介石是同班同学。1942年,龚镇洲逝世,周恩来董必武曾发唁电,蒋介石撰挽联“解环钩党留元气,树帜张军振义声”,李济深主持了追悼会并题写了墓碑碑文。母亲徐文,是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

龚澎是“龚氏三姐妹”中的次女。

  • 大姐:龚普生,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司长,首任驻爱尔兰大使[3][5]
  • 三妹:徐畹球
  • 第一任丈夫:刘文华(1913年-1942年6月30日)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天津北洋工学院,1932年赴德国留学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水利工程专业,1936年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党。1938年1月随杨虎城回国,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介绍赴晋东南八路军总部任朱德的秘书,后任彭德怀秘书。1941年到晋中任太行第二军分区情报站长。行军过日军封锁线时,因患盲肠炎无医无药,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病逝。
  • 第二任丈夫:乔冠华

wiki

-----------------

周恩来终于知道了龚澎的处境。在一次外交部的集会上,周恩来亲切地让龚澎坐到前排来,似问非问地对龚澎说:“你怎么可能是三反分子呢?”显然,这是说给“造反派”听的。一天龚澎病了,医生开了两天病假,但蛮不讲理的“造反派”却将假条撕毁。周恩来获悉此事,立即通知外交部有关部门,让龚澎休息4天。

    龚澎终被“解放”了。但是,由于过度的紧张和忧郁,她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1970年5月,龚澎在获悉韩素音将来中国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在她去卫生间的时候,突然跌倒在地,不能动弹。乔冠华赶紧将她送到医院,主治医生却不在。大约过了十来个小时龚澎才获得诊治。后来确诊,龚澎患的是脑动脉血管破裂症,不仅如此,龚澎的脑溢血是大面积的,颅内的另一根血管也已破裂,失去了思维能力。她的脑子的上半部完全被破坏了!

    从5月以后,龚澎一直处于完全昏迷之中。像所有失去思维能力的人一样,她也是靠机器维持呼吸,维持生命。人虽然还活着,但龚澎那充满智慧的头脑已经一片空白。乔冠华含着眼泪和韩素音讲述所发生的一切。医院里的情景使她黯然神伤:龚澎蜡黄的脸露在被子外面,身上插着很多管子……一切都已无法挽救。

    周恩来对龚澎的病情极为关注。他在会见伤了胳膊的韩素音及其丈夫陆文星时,甚至温和地指责韩素音:“病得厉害的是龚澎,不是你!”周恩来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他说:“我们必须保持冷静,要尽最大的力量为龚澎治疗。”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纵有回天之力,不省人事的龚澎也无法苏醒了。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了最好的医疗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但是在动不动手术的问题上,医疗专家们分歧很大。事情又反映到周恩来那儿。尽管第二天将启程访问朝鲜,周恩来还是匆匆赶到医院。周恩来的到来使医护人员惊喜交加。周恩自己数十年的优秀部属。外交部建部20年来,周恩来最为欣赏的女外交官就是龚澎以及前些年去世的杨刚。被采访的十余位资深女外交官员告诉笔者,周恩来言必称龚澎,他说龚澎是外交部女性的一面旗帜。如今,这位女中豪杰就这样静静地躺着,洁白的床单覆盖在她那为革命、为人民奔波30余年的充满活力与青春的活生生的血肉躯体上。清瘦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紧紧阖起的大眼睛失去往日的光泽和美丽,灰蒙蒙的头发向枕上四周散落飘零……神色凝重的周恩来良久默然无语,他真想哭。接着周恩来俯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在龚澎那只枯瘦而全无知觉的手上把脉,“太虚了!”他老人家微微摇头,像是喃喃自语地长叹一声。

    周恩来认真了解有关情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后果断决定立即施行脑颅手术。明晃晃的手术刀在龚澎美丽的脸庞上来来回回毫不怜惜地横行,即使满脸绷带也遮不住那无情的钢刀留下的痕迹。昔日光彩照人的龚澎已永远不复存在。当周恩来再度来医院探望时,无限痛苦地说:“我不愿看到龚澎这个样子。看了我就难过……”那一次周恩来流出了眼泪:“以后我再也不来医院看她了……”泱泱大国的总理用最浅显的语言说出了最沉痛的情感。

    但是,周恩来依然想留住龚澎微弱的生命。那时,民进中央主席、前教育部长马叙伦作为植物人已经活了12年,他躺在床上像正常人一样。周恩来受到启发,特意让自己的保健护士郑淑云和北京医院业务组的马普远到马叙伦家了解,为什么马老先生能活那么久?护理工作是如何搞的?有什么特殊的护理技术?以供护理龚澎时作参考。

    周恩来的决策和种种努力使龚澎的生命延续了几个月。然而1970年9月20日,龚澎终于走到了她生命旅程的尽头,像一只燃尽了的蜡烛,化作了缕缕青烟。23日的《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右下角刊登了龚澎的讣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于1970年9月20日因病逝世。龚澎同志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终年56岁。”

    “龚澎同志患病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曾前往医院看望她。”

    在“文革”的疯狂年月里,虽然这则消息只有豆腐干那么大,但实在是非常难得、弥足珍贵了。

    龚澎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正一室,左侧就是一年前去世的前卫生部副部长伍云南(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父亲)的骨灰盒,不是部长级高干而能享有如此哀荣的,龚澎为第一人(第二人是她右侧的铁人王进喜)。整个骨灰堂里只有两位女性,另一位是前卫生部长、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女士。

    周恩来没有参加龚澎的追悼会,但是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对来访的龚澎生前结识的外国朋友沉痛地说:“龚澎死了!”“龚澎死了!”

    乔冠华在八宝山公墓礼堂嚎啕大哭,一如他以往的大笑——毫无顾忌。闻者无不为之动容,欷嘘不已,乃至同洒伤心之泪。

----------------

 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右下角刊登了一则消息。这是新闻发言人龚澎一生中最后一则消息。消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于一九七○年九月二十日因病逝世。龚澎同志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终年五十六岁。”

  然而,在乔松都的心里,这则简短的讣告远远无法概括母亲富于理想主义的一生。她更愿意用美国记者塞瓦赖德的评价来总结母亲的一生:“这位强者是这样一个人,她甘愿冒险犯难,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高贵的事业,献给她永远也看不到的未来--凯歌高唱的明天。”

 

---------------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苏盐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人。曾用笔名乔木于怀中国政治家、外交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务。

乔冠华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位比较开明的工商业者。乔冠华幼年时就显示出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誉[1]。早年,他曾先后在盐城第二高等小学、宋村亭湖中学、盐城淮关中学上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多次跳级插班,16岁时就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学习期间,乔冠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些活动。1933年乔冠华从清华毕业后,即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由于,参加了一些日本共产党所举行的政治活动,他受到日本执政当局的驱逐。后辗转到德国,并于1936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时年23岁。

 

外交生涯的开端

抗日战争爆发后,乔冠华回到中国参与抗战,并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期间,他曾在香港以“乔木”笔名为《时事晚报》、《世界知识》等刊物撰写国际述评,获得一定影响。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他曾出任香港《华商报》和《大众生活》编委的职务。1942年秋,乔冠华奉命到达重慶,负责主编党刊《群众周刊》;同时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新華日報》主持《國際專欄》,并开始参加一些有关的外事工作[2]。由此,乔冠华逐渐成为周恩来在外交事务上的得力助手之一。

抗战胜利后,乔冠华随周恩来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并创办英文版《新华周刊》。1946年底,他再次回到香港,并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社长。

建国后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外交部国际新闻局局长、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部长助理等职务。1964年3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70年9月20日,夫人龚澎去世。1973年11月,与章含之结婚。1974年11月,乔冠华被任命为继周恩来陈毅姬鹏飞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任外交部长。

重要外交活动和工作

  1. 1950年10月,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台湾的武装侵略。
  2. 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
  3. 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自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
  4. 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陈毅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5. 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乔冠华被任命为中苏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
  6. 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

 

1971年至1976年,乔冠华连续6次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了第26、27、28、29、30、31届“联大”,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

Image result for 乔冠华 黄华  联大

乔冠华 黄华  联合国 经典 一笑 (二位 都是有高学历的高材生)

Related image 

出席联大的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1971年11月)。
前排左起: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代表符浩;后排左起:翻译唐闻生、代表熊向晖、陈楚

Image result for 乔冠华 黄华 陈楚

乔冠华最重要的贡献 是 与 基辛格的谈判

“基乔会谈”
1972年2月21日,中国外交又迎来了尼克松访华这一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乔冠华与基辛格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是最为艰巨的会谈。毛泽东主席自始至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
1972年2月22日,基乔会谈的第一天,他两人逐句审查公报草案,首先肯定已经达成协议的部分;然后双方各自阐述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1972年2月24日,双方开始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
1972年11月24日下午,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基辛格向尼克松汇报后,双方都做了让步,提出了新方案,基乔会谈已取得突破,这时周恩来进来参加最后定稿的谈判。到第五天凌晨两点,公报文本基本落实。后来,周将文本报请毛泽东和政治局批准,这就是引起强烈反响意义深远的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

 

  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
  2.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乔冠华参加了中日谈判和两国联合声明的起草工作。
  3. 1974年11月,出任外交部部长。
  4. 1976年12月,离职接受隔离审查。
  5. 1982年后,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文革中

文化大革命初期,乔冠华受到冲击,与陈毅姬鹏飞黄华等人一起,被列为外交部的“打倒”对象。1973年,经毛泽东点名,乔冠华恢复了工作。复出后的乔冠华和“四人帮”走得很近,并且在此后的一系列讲话中,对周恩来的外交路线予以批判。

乔冠华心里一直十分内疚自责,利用一次见外宾的机会,对1973年底发生的对周恩来不公正的批评,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当时自己的发言是错误的,对不起总理,请他原谅。周恩来非常宽容地说:“那怎么能怪你呢?那是总的形势,大家都讲了嘛,你在我身边工作几十年,又管美国这一摊,怎么能不讲呢?再说了,我也有失误,也不能说不能批评我,而且这不是你们能左右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仍然有传闻说,周恩来妻子邓颖超晚年时都一直不能原谅乔冠华的行为。

1976年12月,“四人帮”倒台后不久,乔冠华就被宣布隔离审查。

1982年12月,在王震的过问下,乔冠华重获人身自由,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挂任「顾问」职衔。

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乔冠华因为癌症,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70岁。

1985年4月5日,乔冠华的骨灰被安葬于苏州太湖半岛东山藤湾湖沙村华侨公墓。

 

--------

北京 史家胡同51号 四合院,乔冠华 晚年的居所

乔冠华 与 章含之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乔冠华 被华国锋等隔离审查,华国锋下台后,在王震的过问下,1982年1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委托习仲勋陈丕显,在中南海约见乔冠华,后来乔冠华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担任顾问。

---------

家庭

1934年,乔冠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时,与日本女子Akihito相恋,却因为日本执政当局对乔冠华的驱逐而分离,Akihito而后育有一子,孙女乔楚儿。1943年,乔冠华与女外交家龚澎结婚,两人育有一子乔宗淮,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一女乔松都

1970年9月20日,龚澎病逝。后来在毛泽东的介绍下,于1973年11月与“北洋遗老”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结婚。

 

 

所有跟帖: 

【罢免乔冠华 李先念讲话】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2817 bytes) () 07/29/2019 postreply 14:48: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