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几次大饥荒】

 

明万历四十三至四十四年,山东全省连续两年遭遇大旱,饥民“咽糠粃,咽树皮,咽草束、豆萁”,可大多数人最终仍难免一死,“或僵而置之路隅,或委而掷之沟壑,鸱鸟啄之,狼犬饲之,而饥民亦且操刀执筐以随其后,携归烹饫,视为故常”。众多家庭纷纷卖妻鬻女,以求渡过难关,故而各地广泛流传“添粮不敌减口”,“卖一口,救十口”等民谣(明毕自严撰《菑祲窾议》)。

 

明 崇祯后期持续七年之久的全国性大旱,更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灾难,南北各地普遍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明亡于李自成起义,即以崇祯十三年的全国大旱为近因,是年“河南继十年、十一年、十二年的蝗旱之后,又来一次蝗旱,闹到‘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烈皇小识》)的地步。”

--------

光绪元年(1875)-光绪四年(1878),而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故被称为“丁戊奇荒”。1877丁丑年,1878戊寅年这两年尤为严重,于是这两年被后世称之为丁戊奇荒。 

清光绪十七、十八年山西大旱。

 

1876年~1878年大旱,河南省累计饿死400万人。

1920年,山西等省因旱灾而死亡人数尚不过50万人,

1929年~1930年西北和华北大旱,河南处于灾害边缘仍饿死100万人。

1934年间,长江中下游流域因灾死亡600万人。

1937年,鲁、豫、陕、甘、宁、川、黔、桂等省大旱,灾民食树叶、树皮充饥,河南省灾民1000万人,非正常死亡人数未见公布。

1938年,蒋介石扒决花园口黄河大堤,下遊44县市受灾,河南省淹死47万人。

1942年,大旱波及全国,尤以黄河流域受灾最重。旱区庄稼枯死,农业无收,仅河南一省饿死者即达300万人,“寥廓中原,赤地千里,饿莩遍野”,1500万人濒于死亡边缘。死亡的人数即达300万。

1942年到1943年,久旱无雨的河南发生了罕见的“中原大饥荒”,造成五百万人死亡。

1946~1947年间,仅广东、广西和湖南3省,又有1750万农民被饿死。

-----------

1959至1961年,以中原为主的全国性大干旱造成大饥荒。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