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长春 的梗概】

本帖于 2019-06-26 19:26:2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弓尒 编辑

 

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是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做出的决策。

60军是国民党云南地方部队,又称“滇军”。“滇军”在清末民初拥护共和,发起反袁起义;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战役,令日军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被迫到东北参加内战,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

1946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或迫使滇军起义,派刘浩负责此项工作。60军驻扎在吉林市时,刘浩通过60军中的党组织,积极开展中上层军官的统战争取工作。

吉林省军区成立滇军工作委员会,司令员周保中任书记,他利用同乡之谊,写信给60军军长曾泽生等高级将领,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失败的加剧,60军起义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60军撤至长春后,争取工作继续进行,刘浩担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前方办事处处长兼第一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随着长春包围圈的日益缩小,起义已成为60军全军上下的共同愿望,高级将领在内心已取得共识,只等时机的到来。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的序幕在辽西、冀热辽 ... 

 

在解放战争中,由云南子弟组成的国民党第60军被蒋介石调赴东北,参加国共内战。  这是一支非嫡系地方军,党中央决定对他们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力争他们起义,站到人民这边来。  为此,党中央专门发出指示:“如果我们能争取和迫使滇军大部起义,对于我们集中力量消灭东北的其他蒋军是有利的。”

党中央二把手刘少奇亲自决定派在延安的刘浩到东北对滇军策反。  刘浩是云南人,与云南实力派龙云、卢汉是亲戚。他与第60军军长曾泽生等人也很熟悉。  刘浩去东北时,作为当年滇军著名将领的朱德总司令也以滇军旧僚的身份,给曾泽生等人写信,要他们发扬滇军爱国的光荣传统,起义站在人民一边。

  1946年5月,中共冀察热辽分局成立以分局书程子华兼书记的滇军工作委员会。6月,东北局成立以东北局敌工部长李立三为书记,刘浩为副书记的滇军工作委员会,吉林军区也成立以军区司令员周保中为书记、陈方、刘浩为副书记的滇军工作委员会。  这个阵营不可谓不大!  各路人马分别对滇军开展统战工作。

1947年5月,党中央又特别派了一人到东北工作。  他就是张冲。  张冲是著名的滇军将领,曾担任第60军副军长兼第184师长,是曾泽生的老上级。曾泽生当团长时,就是他的手下爱将。曾泽生在抗日战争中升任副师长,就是张冲一手提拔的。但是,张冲率部积极抗日,反而被蒋介石不满,最后反落来了个免职赋闲。1947年2月,他毅然投奔延安,随后加入中共。  张冲来到东北后,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担任高级参议。不久,为争取滇军第60军起义,党中央决定张冲改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以便他对滇军直接进行统战工作。

  为此,东北军区政治部也成立了一个前方办事处,由刘浩任处长,协同解放军开展对敌策反工作,并直接与第60军的中共地下组织联系。  一时之间,滇军中的中共地下组织空前活跃。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作为60军的老副军长,张冲对滇军的前途和命运非常着急。第60军困守在吉林市。他给曾泽生等人写信,情真意切地指出:

  “局势已定。兄等既守不可能,走亦难免被歼,此系大局。人心所向,蒋贼灭亡,为期不远也。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兄等仍甘效愚忠,自丧于异域也耶?……兄等之实力,既无补于蒋政权之没落,更不能挽救于自身。第60军之存否,全靠兄等之是否归于人民而定。全国解放可期,云南自不能孤存僻地矣!”

  但是,第60军损失虽然惨重,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曾泽生还看不清国军必败趋势,继续追随蒋介石。

1948年锦州战役结束后,曾泽生终于醒悟,率领第60军举行起义。张冲闻讯,高兴地说:“60军有救了!”  新中国成立后,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张冲为云南省副主席。一次两人相见,十分感慨。曾泽生说:“姜还是老的辣,老长官就是老长官,看大局就是比我清晰!”  张冲笑着说:“都是党的领导好,红旗插到我们头上来了。”

 

辽沈战役时,蒋介石把曾泽生调任第60军中将军长、东北第四绥靖区副司令,但因为60军是滇军,蒋介石信不过,把60军拆分成3部分。

我军知道曾泽生跟蒋介石不是一路人,决定对他采取政治感化,争取曾部起义。于是,很多云南籍干部来到长春,成立了一个工作委员会,劝降曾泽生。朱德总司令也以云南讲武堂老学长的身份,给曾泽生写信,劝他弃暗投明。

曾泽生不是顽固不化的人,再加上一直看不惯国军的腐败,老蒋也对他百般挑剔,于是曾泽生通电起义,60军也被改编成解放军第50军。

建国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曾泽生主动请缨,第一批进入朝鲜战场。曾泽生的第50军打得非常勇猛,高阳一战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汉江南阻击战中,更是重创美军王牌部队,震惊世界。

第四次战役后,彭老总激动地握着曾泽生的手说:“五十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我给你补兵!国内的老兵、新兵都上来,以老兵为主,给你补齐,你要多少给你多少。苏式装备、武器也到了,优先给五十军换苏式装备、武器!”

这段很平常的话,竟然把曾泽生感动得哭了,为什么呢?因为曾泽生在国军系统干了半辈子,因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处处受排挤,有了新装备,都是中央军先用,他们这样的杂牌军想都不要想。但在解放军中,彭老总竟然把最新的苏式装备都给他们用,怎能不让他感动?

曾泽生眼里含着泪,说:“我们五十军尽力了,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来了。”

彭老总一听,又火了,说:“这是什么话?就因为五十军是由国民党军队起义后改编的吗?我彭德怀和你一样,也是出身于旧军队的杂牌湘军!共产党军队里没有杂牌军!我彭德怀从来就没有把你们五十军当成后妈养的,你回去告诉部队,我彭德怀向五十军的同志们鞠躬致敬了!”

说完,彭德怀郑重地向曾泽生鞠了一躬。

很多年后,曾泽生仍然感慨地说:“我要向云南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我带他们的子弟走对路了,跟着共产党和毛主席,革命到底永不后悔!”

------------

早在1946年,中共中央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中指出:“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党必须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中共中央为了做好滇军的争取工作,从延安和南方局派共产党员刘浩、陈方等10多个云南籍共产党员干部到东北。行前毛泽东接见刘浩等人,朱德总司令和刘少奇等向刘浩等人作了具体指示:滇军占东北敌军的三分之一……如果我们能争取和迫使滇军大部分反蒋起义,对于我们集中力量消灭东北的其他蒋军是有重要作用的。朱德总司令还以滇军旧僚的身份,给滇军将领孙渡、曾泽生等人写信,以肺腑之言,要他们发扬滇军护国的光荣传统,站在人民一边。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十分重视策反滇军的工作,

1946年5月在冀热辽分局成立了一个滇军工作委员会;

1947年3月东北局成立了两个滇军工作委员会,分别在吉北和吉南开展工作;

1947年底东北军区政治部成立前方办事处,在吉林和长春之间协同解放军开展对敌政治工作,并直接与第六十军中的地下党组织联系。各主力部队、各省军区都对滇军做了大量政治工作。中央和解放军与第六十军将领有关系的高级将领,包括时任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原滇军将领张冲和刚起义的原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也主动做第六十军工作。中共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派刘浩以公开身份到吉林做陇耀的工作,继而影响曾泽生。第六十军中的共产党员杨重、赵国璋等人也对曾泽生等人做了不少工作。

经过解放军各层次、各种形式的工作,眼见士卒凄苦、百姓遭殃,曾泽生在经历无数的痛楚、无数的自责、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激烈思想斗争后,在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大势所趋下,在解放军的强大压力下,他终于认识到“再不能这样下去了!为全长春十多万老百姓,为全军几万官兵的前途,必须走反蒋起义、向人民赎罪的路。”他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选择了反蒋起义。曾泽生下定决心后,于9月22日至10月12日,先后7次与陇耀、白肇学密商,统一思想,进行准备。在讨论到起义后云南及眷属时,曾泽生认为:“革命是要发展到云南的,暂时受些痛苦,以待解放,而且现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自顾不暇,从情况看,眷属说不定会遭到危险。但为了革命,也只有忍痛。何况中国目前在蒋管区的家庭,哪个又不是在水深火热中受苦呢!决定照原定计划实施,不计后方一切,等革命成功时再替受苦受害的人们去算这笔冤债。”

解放军大举进攻锦州时,曾泽生估计郑洞国及新七军的首脑们都在密切关注锦州方面局势的发展,对第六十军来说,这是一个起义的好时机。14日,曾泽生派人携带由曾泽生、陇耀、白肇学3人联名要求同意起义的信,与解放军围城部队联系。16日,曾泽生正式派第一八二师副师长李佐、暂编二十一师副师长任孝宗带着蒋介石命令长春守军突围的手令和郑洞国的突围计划,到解放军围城指挥部谈判起义事项。与此同时,曾泽生等人起草了第六十军起义通电,并连夜相继召集暂编二十一师、一八二师及军直营以上军官开会,进行鼓动,表明赞成起义;随后,下达了对新七军布防的命令。同时,曾泽生致信“剿总”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为使长市军民不致无谓牺牲,长市地方不因战火而糜烂,望即反躬自省,断然起义,共襄义举,则国家幸甚,地方幸甚。”

长春起义载史册

1948年10月17日上午,曾泽生与解放军代表刘浩在长春第五四五团见面,共同商量了起义行动问题。入夜,解放军围城部队进入市区接防,曾泽生率第六十军撤出所守的长春东半部,开往九台,第六十军正式起义。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正式宣布,将起义的原六十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由曾泽生任军长。

第六十军起义,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与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配合,迫使困守长春西半部的蒋军嫡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的兵团总部及新七军于18日晚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使长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了。第六十军的起义,开创了在解放战争中迫使整军起义,实现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光辉战例。第六十军起义使蒋介石撤退长春、回兵沈阳,全力增援锦州葫芦岛的计划成为梦想,长春的和平解放,使解放军迅速彻底地拔掉了蒋介石在东北腹地的一颗钉子,使解放军能适时集中全部力量进行辽西会战,从而加速了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进而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21日,新华社评论指出:第六十军的起义,郑洞国部的投降,这是中国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将继续发生更大变化的象征。因为这一点,长春的解放不但加速了东北的全部解放,而且给所有据守大城市的国民党军队指出了一个前途。曾泽生将军深明大义,毅然起义,为长春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功不可没。

11月29日,曾泽生偕第六十军全体官兵发表了《告国民党军官兵书》,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国民党广大官兵指出:“摆在全国蒋军前面的只有三条路:或是被歼,或是向人民投降,或是站在人民方面来举行光荣的起义。蒋军官兵中亦不乏有识之士,何去何从,该是时候了!”希望他们毅然站到人民方面来,求一条光明的出路。第六十军起义对云南地方部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统战工作和长春起义的影响下,在解放大军逼近云南的形势下,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率部发动昆明起义,从而加速了云南全境解放的进程。

曾泽生将军在长春起义前,虽在旧军队里做事,但他是一个富于爱国心,有正义感,能洁身自好的军人;当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之际,他主动请缨出滇抗战,率部与敌浴血苦战数十次,为保卫祖国、民族尽了军人的天职。他虽曾追随蒋介石打内战,做了蒋介石的内战工具,但他最终却以起义来反对蒋介石的内战。起义后,率部参加了解放战争,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综观其一生,曾泽生是一位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爱国爱民的将军。

==========

真实的历史, 比电影 更感人!

 

 

国产经典老电影《兵临城下》1964.

1964年全集

导演: 林农

编剧: 白刃/ 林农

主演: 李默然/ 赫海泉/ 中叔皇/ 张然/ 庞学勤  等

 

是围困和和平解放长春的 故事。

姜部长  很有风采。

是 曾泽生 将军 的故事。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