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几个用“阳”字命名的县、市(排名不分先后。)
安阳、洛阳、濮阳、黎阳(今浚县)、原阳、信阳、荥阳、沁阳、汝阳、南阳、舞阳、泌阳、淮阳、正阳、等等。
湖南:,岳阳、益阳、邵阳、衡阳、耒阳、等。
四川:资阳、绵阳、德阳、等。
天津:渔阳(今蓟县)、
还有省会城市,如沈阳、贵阳。
很好奇,为什么中国一些县市的名字爱包含“阳”字,有什么典故么?
或者说背后有一些有趣的故事?还是有命名规则?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19560/answer/429618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名中的阴阳大部分是方位,但也有少数例外的,这个不可一概而论。
下面说说题主举的例子。
安阳,最早是战国时魏国的城市,叫宁新中,秦昭王五十年,秦攻占该城,改名安阳。安者,宁也。阳者,以其在淇水之北也。
洛阳,楼上有同学说了,即洛水之北。
濮阳,濮水之北。濮水现在早已干涸湮没了。
原阳,嗯,这个阳就是例外了,它不是山南水北的意思。原阳以前是两个县,分别是原武县和阳武县。1950年把两个县合并,成立了一个新县,就各取两个旧县名的头一个字,叫原阳县了。
信阳,信阳也是个例外,它原名义阳,嗯,就是魏延的老家。义阳这个地名最早是西汉时平氏县下的一个乡的名字,义阳乡,至于这个乡为什么要叫义阳,现在就说不清了。反正是到三国时,魏国把这个义阳乡分割出来,成立了义阳县。这就是义阳的最早得名。后来这个义阳县的位置脱离了原来的义阳乡,逐渐向东移动,最后就到达了现在信阳这地方(信阳这地方在西汉时最早叫钟武县)。这样就一直到宋朝,因为赵光义名字中有个“义”字,就把“义阳”改成了“信阳”,信和义都是五伦之一嘛。
荥阳,是因为它在荥泽之北,荥泽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大湖,济水从此流出,后来在汉代时湮灭。
沁阳,在沁水以北。
汝阳,在汝水之北。
南阳,《资治通鉴》曰:“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也就是说,是因为它在南山之阳,故此称南阳。那这个南山是那座山呢?有人认为即伏牛山。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云:“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日南阳。”也就是说,因为它在中原的南方,且处阳地(山南水北,即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故称南阳。
舞阳,在舞水之北。舞水,古代又称潕水,现在叫舞阳河。——顺便说一句,古代还有舞阴。
泌阳,在泌水之北。泌水,现在叫泌阳河。
淮阳,这个更不用说了,位于淮河之北。——当然,还有淮阴,那就在淮河以南了,在江苏。
正阳,这个有点说道。正阳这地方,在古代是古滇国(读zhen,不是云南那个滇dian国)的地方,为什么叫滇国呢?因为附近有条河叫滇水,滇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到西汉时,在这里置县,因为在滇水之北,所以叫滇阳。到后来,又改成慎阳(依旧读zhen),估计是为了和云南那个滇(dian)国相区别吧,河也改成慎水。再到后来南北朝时,又改成真阳。就这样过了两千年,到清朝雍正时,因为雍正名字叫胤禛,禛和真同音,为了避讳,改成了正阳。
岳阳,何为岳?《说文解字》曰:“大山曰岳”,也就是说岳阳就是在某座大山之南,故此称岳阳。是哪座大山呢?其实就是幕阜山,古称天岳山,恒山。三国时孙策曾派遣太史慈在此驻营,以拒刘表之子刘磐,故此又称幕阜山。南朝萧梁时,在今天汨罗、平江附近设置了岳阳县,因其在天岳山之南,故称岳阳。又设置了岳阳郡,管理岳阳、吴昌二县。但这个岳阳县和岳阳郡仅仅存在了60多年,到隋朝时就被撤销了,并入了巴陵郡。——如此一来,也就把“岳阳”这个名字带给了巴陵,从此之后,民间也把巴陵俗称为岳阳,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巴陵的那座历史名楼也被称作“岳阳楼”。——事实上,巴陵的位置是在幕阜山之北的,严格说起来只能算“岳阴”。但由于千百年来文人诗词传唱,在文化意义上巴陵就等同于岳阳了。而岳阳这个名字真正放到巴陵头上,是在民国时期,1913年民国规范全国地名,把巴陵县改名岳阳县。那么在此之前就没有岳阳县吗?非也,此前的岳阳县在山西,即今山西省安泽县,因为其在太岳山以南,故此称岳阳县。
益阳,在益水之北而得名。秦代把资水下游叫益水。
邵阳,在邵水之北。——这河原名昭水,避司马昭讳而改名邵水。
衡阳,在衡山之南。
耒阳,在耒水之北。
资阳,沱江有一条支流,叫资溪,又叫资川溪。资阳位于资溪之北。
绵阳,位于绵山之南,故名绵阳。
德阳,最早为东汉所置,位置在今遂宁市东南的龙凤镇,因位于德水之北,故名德阳。后来在唐朝迁徙到现在的地方,但名称没有改变。
沈阳,在沈水之北。沈水即今浑河。
贵阳,在贵山之阳。
除题主说的这些外,比较有名的,比如
咸阳,它是因为在渭水之北,九峻山以南,山水皆阳,故名咸阳。咸,即全部,都。
汉阳,武汉三镇之一,位于汉水之北。但今天从地图上看来,汉阳是位于汉水之南的,汉水之北的那是汉口。为什么呢?——因为明朝成化年间汉水发生了一次改道,汉水在郭茨口决堤,东流而下,原本从龟山南麓入江变成了从北麓入江,从而把原本北面的汉阳变成了汉水南面。顺便说一句,武汉三镇中的汉口,是因为处在汉水、长江汇合口而得名。在明朝成化以前,汉口是与汉阳连在一起的,或者说,那时没有汉口,因为汉水改道,使得这里成为了入江口,故此把江北面的地区称为了汉口。
再顺便说一句:东汉时,甘肃天水也叫汉阳,因为它位于西汉水之北。——有一种看法认为西汉水和汉水是同一条河,后因地震阻塞河道,迫使其上游南流汇入嘉陵江,而成为今天的西汉水,这是题外话,咱暂且不提。再再顺便提一句,有汉阳也有汉阴,汉阴县在陕西省安康市,因其位于汉水之南,故名汉阴。
此外,陕西还有千阳、旬阳等,千阳因千河而得名,千河古称汧水,因置县于汧水之北,故此称汧阳。解放后嫌汧字生僻,汧河改成了千河,汧阳改成了千阳。旬阳原名洵阳,因在洵河之北而得名,也是解放后因洵字生僻,把洵河改成了旬河,洵阳改成了旬阳。山南水北是阳。
问题问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城市命名为x阳,排名第一的答案只说了地理位置的命名原因,并没有涉及到城市选址的原因。
这也是涉及到古代原始聚落的选址原则的问题。
第一点:山南为阳。
我国处于北半球,大部分时间太阳处于北回归线以南。而古代保暖手段有限,只能烧个炕,因此冬日足够的日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北方住宅讲究坐北朝南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冬日最大程度的日照,度过难捱的冬天。
现在许多小区报建之前,规划部门都会审图,其中有一项就是检查楼距有没有满足日照间距。
因此,在冬季,如果居住在大山的北边的话,日照将会得不到保障。在保温材料并不是很普及的古代,也许尽可能多的接受日照,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度过冬天。
第二点:水北为阳。
这一点也有我国地处北半球的原因。
城市在发展成城市之前,其实应该会死无数个小村落,村落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发展壮大成为城市。
但是最起码的农业耕种是必须的。否则人都没办法活下去,更别说发展成城市了。(纯粹商业性城市,如江州司马诗中讲述的追求美腻歌姬的金陵年少居住的地方,是纯粹消费性城市,和农业没啥关系)
在北半球,地心偏转力是右边,而我国河流因为地势问题,多为东西走向,如长江黄河。这样就导致了水流冲刷南岸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多优良港口,而北岸则相反,因此拥有大量河滩平地,适合耕种。
在中华民族还处于渔猎时代时候,很难在同一片区域生存很长时间,必须不断地迁徙才能保证族群的延续。
陈是一片平原上的某个高台,在今河南省东部周口市淮阳县。
大家对治水的大禹耳熟能详,也从侧面反映出来远古时期,水患频发。为了农业生产的便利,必须近水,同时为了避免水患,必须有一个类似台阶似的地势来躲避水患。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