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
中山医学院 前身为创办于1866年立的博济医学堂、创办于1908年春的广东光华医学堂以及创办于1909年春的广东公医学堂;1953年、1954年,三校合并,组建华南医学院;1956年,改名为广州医学院;1957年,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称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为新中山大学,并成立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孙中山曾于1886年在此学医。中山医学院校本部的历史年代为民国初。
189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位于中国上海市市中心的重庆南路,是中国最为著名、最顶尖的国立医科院校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医科院校之一。其前身是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成为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7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形成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并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896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896年的卫辉西医诊所,经过数次调整合并和更名,在1982年定名“新乡医学院”。在2013年,经专家论证、河南省教育厅党组研究,新乡医学院计划更名为河南医药学院。
190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生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后发展成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1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26日,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0年6月16日,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1914
湘雅医学院(现在全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现代医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教会创办学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创始人为胡美博士(Edward Hicks Hume)和颜福庆,因取湖南简称“湘”与Yale谐音“雅”得名“湘雅”。学校筹备于1913年,1914年成立并面向全国公开招生。雅医教学上采用五年制和英语教学;开设课程有医学预科课程,相关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临床科学。1920年学生达到到42名,同年春季第一届毕业学生共11人。从1921到1949年6月,湘雅共培养毕业生351人。湘雅曾于1927年停办,1928年复校,大学部并入华中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流亡贵州、重庆,1945年复校。
湘雅曾经过一系列的改名和迁址,建校以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2000年4月29日湖南医科大学与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中南大学,“湘雅”全称改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17
北京协和医学院(英语: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PUMC)位於中国北京,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蓝本建立,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1985年后,一度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结合,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接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該機構亦可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名稱。
1927
上海医学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27年(时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國立上海醫學院,是当时中华民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59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共16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原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各医学院系一度互相独立。
老校名 |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 国立江苏大学医学院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国立上海医学院 上海第一医学院 上海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医学院 |
---|
2009年5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29所具有超过百年历史、享有崇高声誉的医院院长共聚杭州,以最传统的签章落印仪式宣告了“百年名医院联谊会”的创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全国知名的肿瘤学专家张苏展当选为联谊会首任干事长。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835年)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844年)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860年)
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864年)
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866年)
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第二医院)(1869年)
7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881年)
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883年)
9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83年)
10 海南省人民医院(1885年)
11 北京同仁医院(1886年)
1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890年)
13 烟台毓璜顶医院(1890)
1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92年)
15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1892年)
16 山东省立医院(1897年)
17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898年)
18 安徽省立医院(1898年)
19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99年)
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00年)
21 河南省人民医院(1904年)
22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904年)
23 卫生部北京医院(1905年)
2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06年)
2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1906年)
26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1907年)
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07年)
2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08年)
29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9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