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李訥】

本帖于 2017-09-21 14:44:1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弓尒 编辑
回答: 【9月9日: 毛泽东的4个凶日】弓尒2017-09-09 21:05:03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1949年毛泽东与女儿李敏在香山。

李敏与父亲 北京香山 双清别墅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1949年,李敏和父亲毛泽东

 

李敏(1936年),原名毛娇娇,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

籍貫湖南省湘潭县毛泽东贺子珍的女儿。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4岁被送往苏联与母亲贺子珍生活。12岁回国,在父亲身边生活了15年。李敏如今在北京一个军队大院的老式单元楼里安度晚年,她肾有毛病,衣着打扮还保持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家里没有摆太多父亲的照片和画像,只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头像摆在床头。

画上领袖竟是亲生父亲

毛泽东一生有过10个孩子。与杨开慧生下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毛岸龙在母亲牺牲后,不幸失踪。与贺子珍生下6个子女,其中5个不是死了,就是丢了,只有李敏得以见到父母双亲。

1937年春天,李敏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当时毛泽东与贺子珍住在一间破旧的窑洞里,生孩子这天,贺子珍叫警卫员另找一间小房子。这间房连门也没有,贺子珍进去不一会儿,一个女婴就呱呱坠地了。贺子珍的战友邓颖超、康克清等人闻讯赶来道喜,她们问:“子珍生了吗?”毛泽东风趣地说:“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

刚出生的李敏又瘦又小,邓颖超见后,心生怜爱,说了一句“真是个小娇娇呀”。毛泽东听到,想起《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便给孩子取名“娇娇(音同姣)”。

1937年底,贺子珍丢下才几个月大的女儿,选择出走。她原想到上海治病,但到达西安后,得知上海已在日军的猛攻之下沦陷,便改道苏联。不曾想这一去,造成了她与毛泽东的终身分离。

李敏在延安的保育院长大,不到4岁,被送往莫斯科与母亲团聚。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已经怀孕,在苏联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六个孩子,是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长到10个月大,患肺炎死了。贺子珍的精神濒于崩溃,为了安慰她,毛泽东把娇娇送到苏联。在那里,李敏见到了她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一次,在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礼堂,当哥哥们指着墙上的毛泽东像告诉她,他们的父亲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时,年幼的李敏一点也不相信,因为父亲在她的记忆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1946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夫妇去苏联治伤,找到了生活凄苦的贺子珍、李敏和毛岸青,随即带他们回国,这时李敏已经9岁了。

 

1953年4月12日,毛泽东与李敏在中南海瀛台。

1953年4月12日,毛泽东与李敏在中南海瀛台。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毛泽东之女李敏:泪别中南海 相夫教子度清贫

1961年2月23日,毛泽东与女儿李敏在中南海合影。

1961年2月23日,毛泽东与女儿李敏在中南海合影。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与李敏、孔令华夫妇合影。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与李敏、孔令华夫妇合影。

 

4岁被送往苏联与母亲贺子珍生活。12岁回国,在父亲身边生活了15年。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丰泽园举行婚礼,后育有儿子孔继宁,女儿孔东梅

1964年,李敏夫妇因受江青迫害而搬到兵马司胡同,毛泽东叹气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李敏搬出中南海时,中南海的出入证也被收走。

由于某些原因,李敏搬出中南海之后,只见过父亲毛泽东三次。

1964年,李敏入伍,此后历任国防科委八局参谋,政治部副主任。

996年,李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离休。按副军职待遇离休。

1976年9月,李敏被允许见到弥留之际的父亲毛泽东,毛泽东认出了女儿,

拉着李敏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爸爸呀?”

这是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难见父亲一面

从毛泽东患病到去世,李敏总共见过毛泽东三面。第一次是在陈毅去世那年,毛泽东出席了陈毅的追悼会,李敏去看他,他拉住女儿的手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李敏不便向他诉苦,只是含泪点点头。

第二次是她在孔令华所在部队的驻地接到毛远新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毛泽东病重,让李敏去看他。等女儿赶回来去见爸爸时,江青只许她看一眼就走,说:“主席抢救过来了,好多了,你走吧。”李敏不肯走,说:“这个时候我要守候在爸爸身旁。”

“你待在这里,主席出了问题,你负得起责任吗?”江青的话又冷又硬,“你要这样,以后再也不让你来看了。”

李敏仍然不肯走,气极了:“我看爸爸还要你让吗?”正守候在那里的汪东兴和华国锋,看看两个人僵持不下,只得过来动员李敏,让她走了。从此以后李敏再也听不到爸爸的消息。她曾到中南海的门口去过一次,请求见面,没有获准。

李敏第三次见到父亲,是在毛泽东逝世前几天。她看到了中央文件里谈到毛泽东病情以后,不顾一切立刻冲到中南海门口,要求见面。见到父亲时,毛泽东仰卧在床上,形容憔悴,声音微弱,神智却十分清醒。他拉住了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无言以对,她知道,爸爸的心正像妈妈所说的,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他希望得到爱,享受和普通人一样的天伦之乐。

“你今年多大了?”毛泽东接着问道。

“39岁了。”

“不,你38岁。”

毛泽东重病在身,还清楚地记得女儿出生的年份。李敏心头一颤,热泪盈眶。她竭力控制自己,不使眼泪掉下来。毛泽东艰难地打起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说了一句话。李敏没有听清,也没明白这个手势的含义。事隔多年以后,有人帮她分析:圆圈是否代表你母亲的名字“桂圆”呢?他放心不下她吧?

过了几天,李敏接到中央办公厅的电话,让她去看毛泽东。当汽车把她接进中南海时,她以为父亲已经转危为安了,没想到见到的却是父亲的遗容。李敏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她要求为爸爸守灵,江青不答应。没有办法,她只得一连几天排队,随着首都瞻仰毛泽东遗容的人群进入爸爸的灵堂,肃立在那里,向爸爸最后致意、告别。

贺子珍在1976年9月9日的早晨听到毛泽东因病逝世的消息时,只是反反复复地自言自语:主席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由于精神打击实在太大,毛泽东逝世不到一年,贺子珍就因中风导致偏瘫,住进医院。1979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3周年,贺子珍生平第一次来到北京。她把一个花圈敬献在毛泽东的坐像前,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1984年4月,贺子珍病逝于上海,享年75岁。

鲁豫:您父亲晚年的时候,您多久能见他一次?

李敏:以前一个月能见到一次,后来一年一次,他病危的时候我见过一次。还有一次就是他去世前不久,我去看他,他在看文件,江青听说我来了,不让我看,非让我走,我没有打扰他,从背后看了看他就走了。

鲁豫:他去世的时候您在身边吗?

李敏:他去世时我不知道,警卫局通知我。我赶到时,他们正把他的氧气面罩拿下来,说明他已经走了。

鲁豫:当时他身边有谁?

李敏:江青,还有政治局的全体人员,但没有别的兄弟姐妹。

鲁豫:父亲逝世以后,您的状态怎样?

李敏:老掉眼泪,心里很难过。后来我到上海看我母亲,一路上还是掉眼泪。妈妈埋怨我,说我不应该搬出来,说他应该多活的。后来时间慢慢长了,就好一点,但是不能提这事,一提就掉眼泪。我想写小说,但提起这事儿就流泪,写不下去。

?李敏如今在北京一个军队大院的老式单元楼里安度晚年,她肾有毛病,衣着打扮还保持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家里没有摆太多父亲的照片和画像,只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头像摆在床头。‘’

-----------------------

 

 

 

Zhou Enlai and Li Ne.jpg

1966年10月1日,李讷与周恩来合影。

李讷(1940年8月),出生于延安,籍貫湖南湘潭毛泽东江青的女儿。

敏比訥大4岁,敏的个子比訥低一些。

妹妹的身体差些,肾病。

文革时 化名肖力。

 

1970年,李讷到江西省进贤县五·七干校劳动,爱上了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所属的内部招待所的服务员小徐,但是遭到母亲江青的反对,父亲毛泽东主张婚姻自由,两人就结了婚,生下儿子徐小宁。毛泽东以一套《马列选集》相贺。但是两人隔阂加深之后,离婚。

1984年,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和李银桥妻子韩桂馨做媒,李讷认识了王景清,两人结婚。 而其子“徐小宁”也改名“王效芝”。

197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4年至1975年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1954年,毛泽东、毛远新、李敏和李讷。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与李敏

 

(毛主席与李敏等子侄辈合影1962年,北戴河后排左起:

毛远新、孔令华、王博文、王海容、王起华、李讷)

File:Dmitry Medvedev in China 26 September 2010-4.jpeg

2010-4 梅德梅杰夫 与 李敏等

2010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大连时,会见中俄两国的二战老兵。前排左起:

王立平(88旅老战士)、李敏(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李敏(毛泽东之女)、刘爱琴刘少奇之女)

 

 

 
1959年6月24日,毛泽东在畅游湘江中,曾回到船上休息,并与湖南游泳队队员亲切交谈

 
毛泽东在橘子洲分水处水流最急的地方上岸后,身披一件蓝条浴衣,坐在橘子洲头河岸边休息。
Image result for 1958年,毛泽东畅游湘江之后,毛主席与顽童
Image result for 1958年,毛泽东畅游湘江之后,毛主席与顽童
1958年,毛泽东畅游湘江之后,在农家门口小憩
 

 
1959年,毛主席在故乡韶山同贫农社员亲切谈话。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中南海与亲友合影。

图左二为表兄王季范,右一为表兄文运昌,右二为表兄文涧泉。

 

   1953年,毛主席在丰泽园部分亲属合影。后排左起:李敏(长女)、毛远新(侄子)、朱光(表外甥女婿)、刘松林(长媳)、李讷(次女)、王海容(表侄孙女);前排左起:两位表嫂、文静纯(三表姐)、毛泽东、王季范(九哥)、肖石英(九嫂)、刘媛英(表侄媳)(括号内为合影者与毛主席的关系)王季范的母亲王文氏,系湖南湘乡大坪棠家阁(解放后划归韶山)文芝仪的次女,行六,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亲姐姐,即毛泽东的二姨妈。她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是王星臣(王曼恬父亲),次子王季范(王海容祖父)。

 

 

 

 

Image result for 王季范 毛泽东 王海容

北戴河 右三站立 为 王海容

 

吴旭君,福建德化人,1932年7月26日生。1953年至1974年任毛泽东保健护士长,1954年至1964年兼任中央警卫局中南海保健处护士长。但她不是毛泽东临终的送别人,因为在对毛泽东最终放弃抢救的医疗记录单上,没有她的签名。

 

毛泽东逝世后张玉凤与吴旭君在毛泽东灵柩前。

 

芦荻,原名芦素琴,祖籍湖南,1931年出生于辽阳的,书香门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抗美援朝期间,她跨过鸭绿江,做起空军记者。朝鲜战争结束后,于1954年起,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文革”期间调往北京大学中文系。1975年初,毛泽东主席因患眼疾而无法读书 ,时年44的她为主席侍读古籍。后因与毛泽东谈“水浒”精神,而遭到江青迫害。

 

点击进入下一页

毛泽东、刘少奇两家三代欢聚,簇拥着年迈的王光美 右起:

刘源、孔冬梅、刘亭亭、赵姥姥、李敏、王光美、李讷、王景清、王效芝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