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女】-- 镇江赋

本帖于 2017-07-17 22:07:5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弓尒 编辑
回答: 【靓舞】弓尒2017-07-16 13:02:15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二节:

“ 南北朝 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

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恒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江东之子弟,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另有《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与朱元思书》—吴均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11] 
《滕王阁序》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12]  也。
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Image result for 天下第一江山

File:镇江金山寺天下第一泉.JPG

镇江 天下第一泉 (原为江心泉,又名:中泠泉,中濡泉、南泠泉

光绪癸巳五月

闽县 王仁堪 题

南宋名将文天祥畅饮后,豪情奔放赋诗一首: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诗,闲品茶经拜祠仙。”

单在中国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就有四处:

一处为庐山的谷帘泉,一处为镇江的中汁泉,一处为北京西郊的玉泉,一处为济南的趵突泉。

 

横嵌在甘露寺东边墙壁上的“天下第一江山”这六个字迹雄秀,气魄非凡的大字,

是时任镇安军节度使的南宋著名书法家吴琚重写的。

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的稱譽,既不是出於劉備的「金口」,也不是出於蕭衍的「御筆」,而是萌芽於東晉和南朝,來源於北宋米芾的《多景樓》詩,正式形成於南宋吳珺的題辭。

 

Image result for 北固楼

 

Image result for 北固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Image result for 北固楼

北固楼初建成于东晋咸康年间(335年-342年),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历史上曾数次修建或移建。由于年代已久,镇江市政府决定,2010年8月闭园,巨资重建北固楼。

镇江重建“天下江山第一楼”——北固楼

 

Image result for 天下第一江山

Image result for 天下第一江山

 

 

 

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3月,64岁高龄的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任镇江知府。(1203)主战派首领韩侂胄掌朝,起用一批坚决抗金的老臣,闲居二十年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对韩决心北伐积极响应,但反对韩急躁冒进的伐金主张。他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提出三个关键原则:一曰“无欲速”,二曰“宜审先后”,三曰“能任败”。韩侂胄知道辛一向主战,胆识过人,但顾忌他个性倔强,不易驾驭,就在宁宗面前说辛年事已高,不宜放在前线带兵作战,不如坐镇京口,使前方作战无后顾之忧。

1162年曾为联系耿京义军归宋事往返路过镇江,对此处大江锁钥的险要地势留下了深刻印象。归宋后,辛弃疾娶爱国官吏范邦彦之女为妻。范本是金国蔡州新息县令,在辛弃疾南归前一年以全县归宋,家住镇江。他们翁婿二人志趣相合,辛与妻兄范如山也十分投合,如山的儿子范炎后来又成了辛的女婿。两代姻缘,关系非同寻常。辛弃疾早年几度到镇江岳家,并结识了一些镇江好友,如周孚、吴交如、刘宰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书名:《全宋词》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综观我国古代建于风景区内的名楼,往往带有纪念、观赏、奉祀或居憩的性质,属民用建筑,但东晋所建的北固楼却不是如此。唐代李延寿《南史·萧正义传》载:“初,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
临水,号曰北固。蔡谟起楼其上,以置军实。”可见,东晋北固楼本是用来“置军实”的仓库,属军用建筑。虽然如此,东晋北固楼在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梁书》《南史[1]  等都曾提到它,1979年版《辞源》也收录了“北顾楼”的词条。
北固楼之所以有名,既是由于它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也是由于它遭遇名人,被写进名篇,内涵丰富。它建筑在形胜之地北固山上,南邻东吴铁瓮城,北临长江,形势险要,景象壮观。所以梁武帝登北固楼后赞叹说:“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北固楼建成于东晋咸康年间(335年-342年)蔡谟领南徐州刺史以后,在国内历史名楼中仅比相传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的黄鹤楼晚一百多年,位居第二。但在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它却是沿江所建最早的一座楼,堪称江东第一楼,可与东吴第一城铁瓮城比美。它前有梁代萧衍父子登临赋诗,后有南宋辛弃疾登亭作词。
据《梁书·武帝本纪》载,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梁武帝萧衍“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萧衍有《登北顾楼》诗叙写了此游情况,并赞美北固形胜。他的儿子萧纲也作了《奉和登北顾楼》诗。而在梁武帝父子600多年以后的南宋著名词人、镇江知府辛弃疾,他登北固亭所作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更使得北固楼和北固亭广为人知。

可以说,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知道北固楼和北固亭,大多数是由于读了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如同崔颢和李白的诗歌使得黄鹤楼名扬天下一样,辛弃疾的词作也使得北固楼扬名中外。当然,萧衍父子的诗歌和辛弃疾的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作用,也离不开北固楼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名楼名篇,相得益彰,才能流芳千古。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号称“京口第一山”镇江的北固山,位于市区东北江边,高58米,长约200米。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名北固。又因梁武帝曾登山顶,北览长江壮丽景色,改名北顾山。

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最佳之地,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科学家沈括,书画家米芾,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陈亮、陆游、刘过,元代的蒙族诗人萨都刺等人和明清无数文人雅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期间,常登楼吟楼,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的壮丽诗篇。除了文首引用的那阙《南乡子》,他又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词,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了忧国忧民的节义肝胆,道出了报国无门的悲怆和愤慨。辛弃疾( 1140 —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是和陆游齐名的南宋爱国诗人,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二十来岁便在家乡拉起两千人马进行抗金,他还曾率数骑闯入金营五万军中,将正在与金将饮酒的叛军首领张安国活捉,并杀出重围。那年他才二十三岁。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中曾对战斗生涯作了描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渡以后,他将《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复国大计献给朝廷,却始终不被理睬,辛弃疾一生以收复故土为己任,可到头来只能栽花种菜,饮酒填词,“倩红巾翠袖,抆英雄泪”。难怪乎他会发出“却将万字平安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把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激昂呼声。
北固亭
多景楼东面,有一座石柱方亭,古称北固亭。另外还有许多别称: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古人有云:“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因而又名凌云亭、摩天亭。传说中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孙夫人随刘备去荆州后,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孙夫人听到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名祭江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之名则是清未康有为的杰作,他在星空月夜,登亭看到北固山“峰峦隐出烟雾,山光月色相吞吐”的胜境,情不自禁,援笔题名为“江山第一亭”。在这许多名称中,家喻户晓的还是北固亭和祭江亭,其中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北固亭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楹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有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
 

----------

-----------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沪宁工业带、长江与运河十字交汇点。东南接常州,西邻南京,北与扬州隔水相望。镇江最早曰宜(迄今已三千余年),春秋曰朱方,战国曰谷阳,秦时曰丹徒,三国曰京口,六朝曰南徐,隋唐曰润州,北宋曰镇江,历经宋元明清。

山水镇江,诗意仙乡。凭江东眺,“浮玉”、“碧螺”拟焦山,更有妙者山裹寺。万佛塔兮,梵音醒俗尘;书法山兮,西安冠亚分;瘗鹤铭兮,大字祖弘景;壮观亭兮,海门秋月明;别峰庵兮,板桥读书隐。放眼东郊,圌山临江蕴瑞气,华山悲歌《华山畿》。银山公园新区景,凤凰阁中凤凰鸣。江岛扬中迎朝暾,烟水迷濛蓬莱城。环顾南山群,天然氧吧城市肺;欣赏四时景,鸟语花香悦心扉。鹤林寺、竹林寺、招隐寺,钟鼓悠悠闻;玉蕊亭、鸟外亭、知音亭,意味绵绵深;读书台、增华阁、文心阁,书香袅袅馨;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清音叮叮鸣。南望丹阳,齐梁萧氏陵,皇业千古名;延陵季子碑,美德百世新。移目城西寺裹山之金山,“江天一览”声名远②,亭、塔、洞、阁游兴酣。妙高台上,苏东坡《水调歌头》共婵娟;黄天荡中,梁红玉击鼓抗金捷报传。水漫金山,白娘子情深感上苍;盗草峨嵋,许公子魂还动人寰。塔影湖映芙蓉楼,郭璞墓西中泠泉。凝眸西南,十里长山似卧龙,生态丹徒鲲鹏翔。句容茅山道教盛,红色圣地代闪光③;“律宗第一”隆昌寺,宝华山气佛道祥。聚焦城北,寺冠山之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梁武挥毫题就;“长江万里画卷”,陈毅赞不绝口;三国名胜多,辛词足风流④:“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返视西津古渡,“旅游金矿”鲜觏。城中梦溪园,沈括著述夥;东南宝塔山,中日梅樱秀;京岘宗泽路,后昆传薪火;女杰赛珍珠,居镇十八秋。此之谓:城中山,山中城;江山助,酿诗情。
人文镇江,华章充梁。江山自古娇,群贤多驻赏。王摩诘、王昌龄、李太白、白居易,唐音齐歌山水好风光;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陆放翁,宋调同吟风情美一方。乡贤苦志勤撰述,争创一流最先鸣:韦葛戴刘徐许殷,苏计张马刘柳沈⑤,踵事增华,豪情万仞。更有“三星”“双璧”与“二米”⑥,赫赫功德照汗青。此之谓:众才俊,著述精;举世敬,心碑铭。
英雄镇江,热土一方。东南锁钥,江防重镇;东晋北府兵,闻风敌丧魂;祖逖闻鸡舞,刘裕扫千军。唐设镇海军,宋置镇江军。鸦片战争,圌山焦山炮台怒,殊死抗英海龄殉;辛亥革命,赵声舍身擎义旗,孙文追赠“上将军”。抗日烽火,韦岗茅山遍地燃,奋力歼敌建奇勋;杏虎夫妇,以笔为枪谴霸权,罹难异国寰球惊。历代英杰兮,虎啸龙吟;爱国精神兮,千古不泯。此之谓:保和平,岂惜生?祭英灵,恒奋进。
魅力镇江,前程辉煌。改革荡春风,江南遍绿茵;长江三角洲,顶端一珠明;置身沪宁间,天时地利兼;“五子”登科“三怪”神⑦,民风淳朴素勤俭;江南水乡富庶地,一马平川皆良田;风调雨顺时节美,稻麦腾浪舞翩跹;“越光”大米草莓甜,葡萄串串笑开颜;鲥鱼鮰鱼河豚鱼,京口刀鱼味最鲜;金山翠芽云雾茶,齿颊留香飘然仙。一桥飞架镇扬间,民心乐陶陶;市南门户两大道,花木四季茂;长江一线串“三山”,珍珠项链俏;城市客厅老少宜,缩微山林妙。显山露水,还镇江仙子以妍貌;透绿现蓝,享自然情调之天道。商厦座座拔地起,超市处处春意闹。国营与民营并行,合资偕外资同好。东晋南渡,南北文化绽奇葩;唐宋以降,东西文明结硕果。市门洞开,海纳真经;兼容并包,多元结晶;真善为怀,礼让为本;科学发展,旗帜鲜明;风雨共舟,激流勇进;地球为村,四海皆亲。诚哉镇江人,恭迎八方宾;勤哉镇江人,力奔小康程。此之谓:要创业,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要长寿,到镇江,镇江有南山,寿比南山;要好运,到镇江,镇江有茅山,第一福地。
忆往昔,人杰地灵口碑传;看今朝,物华天宝山水欢;望未来,江河明珠更璀璨!

 

 

镇江:大学生为母校写赋寄情

(乙未八月,岁属中旬,尚庠序列,忝为斯人。时逢嘉年,宬宇美奂,陟国风之炳蔚;风云际会,慨歌萦膺,敬志礐而景行。盈昃翕张,铎响弗辍,是此为赋。)

溯源太学,懿范勖勉。江苏科大,苏南名庠。数江鲫之渊薮,堪浮杯之滥觞。游乎缁帏之林,杏琴犹绕;列乎绛帐之室,丝竹暨响。

夫镇江,天下第一江山也。襟上江而佩六山,居吴楚而控东南。洋洋乎川流巨丽,纡歧而潏淈;荡荡乎山岳钟灵,亘延而泱莽。北江滂沆,甘露临风北固;南山隽伫,听鹂栉雨南朝。廛廒熙熙,闾阎攘攘,物华天宝,凤翥龙骧。珠缀璧璜,江左十里荷香;大美不言,人间吴都聚藏。

江苏科大,肇初华亭之浦;京润己酉,始徙镇江之滨。三易其名,一脉迭承,桃李华华,煜煜荧荧。区宇若兹,诚乃苏南之名庠;崇望于斯,实为中国船业之高校也。筚路蓝缕,羁行八十四年,渐冉有成;含菁咀华,槎游一十三载,除蔽乃彰。

斯校于宜也,有东西南三区之为拥;一途缀带,似若流华于京润。春水秋林,夏雨冬雪,玉楼明堂,惠照遐甸。甍宇轮奂,月宓宓兮清苑;飞檐瀽瓴,水澹澹兮连亭。阡陌纵横,陂隰交属。翠鸣翾飞,张高空而式形;锦鳞翛然,儵敻而远逝。长桥卧波,碧潭飘雪,莺俦惊枝,蝉唱长林。木上朱衣,点许庐陵之弱冠;求索清华,毗同建安之风骨。

夫先声乃希音,盖马尾为近始。孟诸南战,非酬封侯之意;致远壮节,为固海疆之惕。且古寺无心,江海并汇;南徐初怀,桑梓偕行。仰灵均之秋风,慕丁卯之山雨。千金虽重,犹瞻买骨之慊足;人尽其材,同桴西邻之五子。犀角切磋,楚璞琢磨。光风霁月,玉汝于成。知献芹之有意,搴折桂以先许。

至若文理学科,则中西荟萃,通古贯今。衢逵何几,行周道绾毂之途;治藏冲盈,承天禄石渠之府。百科精要,卷帙纷呈。新辰初曜,摇篮自育。鏦鏦铮铮,中国船学之高标;晔晔煌煌,华夏桑蚕之门牖也。且真者不易,知埏埴之可陶。万物抱负,可勘道生之一二;激浊扬清,止除糟乱之七八。有教无类,因良材而雕斫;见贤思齐,效凿壁之烔烔。

 

故胥知天衍也,何尔不为欤?啓广学以多闻,辟陋知之偃蹇。问道夐古,识世路之嶮巇;呫哔经年,寻躅路之嘤鸣。中流击楫,争流兮喧豗;墨突不黔,焚膏兮继晷。奇葩初胎,裛芳蕙而络华;且苗且秀,时郁衍而葳蕤。首丘引顾,棠棣同席,川流悉纳,稷下可期。兹厦硕师,察无落彀之英;同窓是敝,裨襄助而器识。

 

跻斯身处,儆诫无虞;阗阕正则,然大学之道也。众不息于天枢,势坤而厚载。遂皆明明德之,乃诚学而笃笃;经世乎致用,焉止于至善尔。行之如履如临,光前裕后;知乎上道下器,挫解和同。奚慎独而内省,厥识邃而察微。

是乎吾校也!

 

朝乾夕惕,迭兴於年,慎终于始,桃李不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匪啻无咎,罔替丕暨。慨当以慷,故而赋曰:

巍巍兮吴楚,滔滔长江。

烜烜兮科大,泱泱名庠。

大河兮上下,莽莽苍苍。

物登兮明堂,矞矞皇皇!

丁酉梅月谷雨夜撰于西苑

石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