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不忘革命嘱托
刘志丹和谢子长从不争高论低,而是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以大局为重。
1935年初,得知谢子长伤势恶化、病情危急的消息,刘志丹立即再次前往,并就西北党政军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的统一协调、特别是当前反"围剿"战斗中的军事战略部署和作战构思等问题和谢子长进行商讨。
1935年1月20日,天刚蒙蒙亮,刘志丹就来到安定县灯盏湾。 一进窑,就拉着谢子长的双手,哽咽着说:"老谢,你成这个样子了,为甚不早给我说……"
谢子长看到刘志丹,心情很是激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吃力地捉住刘志丹的臂膀,半天才说:"老刘,我早盼着你来哩,我约莫你也快来了!"
过了一会,谢子长又一字一板的说:"老刘啊,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打仗你比我强,看样子我是不行了,陕甘和陕北军事工作的重担就要全落在你肩上了,也只有你的肩膀才有力量挑起这副担子!"
听到这里,刘志丹一阵难受:"老谢,不要这么说,你要活着,你的伤能好,一定能好!"。
在商议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时,刘志丹提议要谢子长担任主席,谢子长诚恳地说:"这样不好,从革命利益考虑,还是你当主席合适,我成了这个样子,不能到职工作,何必应那个名哩?"刘志丹恳切地说:"你是老大哥,还是你挂帅,我协助你完成任务"。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感人肺腑的话,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1935年2月21日晚,谢子长在灯盏湾逝世,终年38岁。
谢子长逝世后,刘志丹万分悲愤。他把二十六军二团代理团长杨森叫来说:"你也知道,对老谢的逝世绝对要保密,到了哪里都要打出老谢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说是谢子长的队伍。这样,就能给群众壮胆,使群众受到鼓舞,同时,反动派一听老谢还活着,必然闻风丧胆。这么干对革命有利。"1936年4月14日,时任红28军军长的刘志丹在红军东征中牺牲,终年33岁。陕北高原为之震动,西北革命根据地再度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
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因战伤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毛泽东在听到谢子长的故事后感慨地说,“西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常败不丧志,真了不起呀!”
毛泽东曾为谢子长三次亲手题写碑文,这在毛泽东一生也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