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沙丘城,
醒后复醉衾被同。
击筑放歌哭复笑,
沉沙报君西又东。
书剑风尘思龙钟,
扶桑白骨笑青松。
夜郎大醉三万场,
场场不见高中丞。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放后和高适杜甫梁宋游。三人交情深厚,游历途中中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当对政治懵懵懂懂的李白卷入永王李璘的“叛乱”而锒铛入狱的时候, 高适是平叛军队的总司令兼地方行政长官。高适对李白没有施以援手。两人友谊嘎然而至。 以后高适送给杜甫的诗“人日寄杜二拾遗”中有四句: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老杜读后泪流满面。很大一部分为三人的友谊而哭。这句诗明确告诉杜甫,那个李白自称东山谢安石的,他不理解我。我不救他他能出狱吗? 可我高适可能愧对你杜甫现在还蛰居草堂。
杜甫读了高适的时候,在李白61岁的时候写了一首"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也是感叹李白一辈子乃性情中人,不谙官场,和高适断交,恃才傲物,到处碰壁。
高适诗作艺术成就很高,看他的诗作“燕歌行”“封丘作”等,就可以看出他一个是很有道德的人。从他对杜甫的接济来看,他也是一个很重朋友交情的人。所以高适对李白之事不可能不管。但高适有自己的政治对手李辅国,所以他就找了父亲和李白交情甚好的御史中丞宋若思负责此案。

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宋之问三弟)是一员武将,官级大概是一个军队司令。在自己要被贬到越南河内最倒媚的时候在江夏和李白遇,李白曾经给过他一首诗“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这首诗当时很出名,高适不可能不知道,而宋若思全力为李白开托,也不怕高适怪罪 , 因知道李白是高适朋友。
高适不直接出面为李白开脱的另外一个原因,高适知道自己也不会在淮南任上呆久了。即使自己出手,李白和自己的后患也不少。高适一年后离开淮南。
高适真乃书剑老风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