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 吴祖光 二流堂 真相】

本帖于 2017-05-18 19:09:2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弓尒 编辑

 

Xin Fengxia in Hua Wei Mei.jpg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 71岁)

1982年,新凤霞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凤霞  评剧皇后 刘巧儿 花为媒

是我大小喜欢的 评剧目 和 艺术大家

吴祖光 剧作家 夫妇皆为文艺才俊

Image result for 吴祖光新凤霞

吴祖光  新凤霞 与 子女 1969

 

1945年秋 毛泽东在重庆被发表的 词 沁园春-雪

就是 吴祖光 率先在重庆的中共报纸《新民晚报》搞出来的

 

Wu Zuguang.jpg

吴祖光(1917年4月21日-2003年4月9日,85岁)

  • 第一任妻子吕恩(1920—2012 ),国立剧专学生,北京人艺演员,1946年结婚,1950年离婚。
  • 第二任妻子新鳳霞(1927-1998)是評劇演員、作家。1951年经老舍介绍与吴祖光结婚。

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後获平反。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胡乔木親自登門勸他退党。

-----------

 

Image result for 吴祖光新凤霞

 

抗日期间 重庆 碧庐 当时蜗居在此的一些文艺人生的一个陋室

算是多间集团住所, 也算会所,

郭沫若 谑称其为 “二流堂” (出自陕北秧歌剧 兄妹开荒 里 二流子叫法)

当时在中共重庆办事处的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王若飞、林彪等也多次来碧庐和文艺界人士交谈。

可以说,“二流堂”的人多数是同情和协助中共的。

建国后,二流堂 被一些小人 诬为:

反革命组织, 裴多菲俱乐部 等等, 吴祖光身受其累

----------

1957年5月,中共号召大家帮助党整风,

作为“二流堂”重要人物,吴祖光家里总有众多的访客,朋友来劝说,领导则来指示他提意见,吴祖光本来就好打抱不平,这次他准备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对文艺界的领导提意见了,对政治一贯胆小的新凤霞坚决不同意。

5月31日,周扬、阳翰笙邀请吴祖光出席全国文联的一个会议,派人派车来接,一向温顺的新凤霞却叉着腰站在门口不许吴祖光出去,汽车喇叭响,接的人在旁催促,吴祖光情急之下用力推开妻子出了门,愣是参会去了。

新凤霞哭了,但是他并没有回头看,在人数寥寥的会议上,吴祖光发言反对“外行领导内行”,事后他的发言被加上标题,《党“趁早别领导艺术工作”》。见诸报端后,吴祖光成了反革命右派分子,

1958年,被发配北大荒劳改三年,此时的新凤霞不过三十岁出头,风华正茂,艺术生命正值巅峰,文化部一位副部长找她谈话,指着报上的离婚案例说,应当划清与吴祖光的界限。

一向很怵官员的新凤霞却说,王宝钏等薛平贵等了18年,我可以等吴祖光28年,面对外界的压力,她说评剧是我的生命,吴祖光是支撑我生命的灵魂,不能两全,我宁要祖光。

此后,新凤霞成为评剧院内定的右派,虽然很快周恩来为她摘了帽,但仍然受歧视。

“文革”中吴祖光入狱,新凤霞被污为“二流堂的堂嫂”被派去挖防空洞,在长期的折磨下,导致了半身瘫痪结果天才艺术家从此告别了舞台。

云销雨霁之后,新凤霞在吴祖光的引导下,寄情书画,她亲笔撰写了二十多部著作,近400万字,留下了几千幅的水墨画。(?)

-----------

注意: 上述来源 曰:导致了半身瘫痪

另一来源说:

新凤霞被停止上台演出,并挖了7年的防空洞。1975年因脑血栓导致左肢瘫痪。(右侧上下肢体正常)

----------

更有甚者:

新凤霞的肢体瘫痪是被所谓造反派打残的。

---------

以下据说是 吴祖光写的:

经诊断是“脑溢血”,住了约近一个月。当时医院还检查出凤霞的左肢偏瘫以及左膝盖“半月板”损伤。

“文革”初起时,北京文艺界在“文庙”大院里将京城文艺界的权威人物

所谓“牛鬼蛇神”集中跪了一大圈,造反派手拿棍、棒、皮带头猛打猛抽,

一些著名作家都被打得血肉模糊,遍身鳞伤。

  而凤霞的左膝“半月板”的受伤,就是当时中国评剧院的“革命小将”

学习北京文艺界在文庙“打全堂”的后果。凤霞告诉我,当时剧院里也在大院里跪了一圈,

一声“令下”,她身上挨了一重打,她本能地回头看了一眼,却是一个青年演员

此人因为条件不好,平时不得重用,凤霞出于好心曾特别找他和自己合演了

一出“李三娘挑水”,要他扮演咬脐郎这个主要角色。他见凤霞看了自己,

便把她拉出来毒打,因此左膝盖受了重伤,导致永久的左膝伤残,终身无法恢复。

 

-----------

历史 刚过 未远,

说法 如此 众多,

读者 听众 渺渺,

编者 写手 啥心?

 

----------------

毛泽东《沁园春》咏雪词,

于1945年11月14日在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上刊出后,

崔敬伯是继柳亚子之后,在重庆报纸上公开以《沁园春》为题发表“和词”的第一人。   

崔敬伯是国内有数的财政专家,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民主建国会会员。

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极具爱国心和正义感。

是一位学者型的“高官”。

 

 吴景州对毛泽东十分崇敬,对吴祖光竭力支持   

吴景州是《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副刊主编吴祖光的父亲。

武进世家,北平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精书画、擅诗词,是国内有名的考古专家。

是一位极具风骨、为人清廉公正,热爱国家民族的老知识分子。   

吴祖光当时年仅20来岁,风华正茂。1937年,20岁时因撰写《凤凰城》(剧本)一举成名。

到25岁,他写的第三个剧本《风雪夜归人》,更是声震环宇。周恩来曾去看过多次。

那时在重庆的吴祖光 (写话剧)、丁聪(作漫画)和马凡陀(创作新诗)被誉为文化艺术界的“三神童”。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的演出,曾经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与抗战无关”,

不是“为工农兵服务”。周恩来曾耐心阐释。《风》剧揭露旧社会,高举反封建的旗帜,

这种精神在大后方是我们要提倡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创建新中国和反对封建主义,二者息息相关。

为了支持吴祖光《风雪夜归人》的上演,吴景州特地填了一首《卖花声》,

印在《风》剧的《海报》上,词的全文是:   

往事费思量,风雪寒窗;一番炎热一番凉,二十年来春梦觉,赢得凄惶。

世态成寻常,利锁名缰;尽多哀怨诉空玉,如此情,如此夜,如此收场。

  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在重庆由吴祖光主编的《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上刊出,

被誉为“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真可谓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新词”。

“遍找苏辛词,再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

吴祖光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它刊登出来;随后面临着国民党当局对《新民报》施加的重重压力。

吴景州因对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十分推崇,特地和了一首。   

沁 园 春    咏 雾   用毛润之先生咏雪原韵   

极目层峦,千里沙笼,万叠云飘。看风车上下,徒增惘惘;江流掩映,不尽滔滔。似实还虚,不竞不伐,无止无涯孰比高?尽舒卷,要气弥六合,涵盖妖娆!浑莽不事妆娇,更不自矜持不折腰。

对荡荡尧封,空怀缱绻;茫茫禹迹,何限离骚?飞絮漫天,哀鸿遍野,温暖斯民学大雕。(雕,仁禽。弋雕者,辄裸卧雪中,雕飞下翼之,乃就擒。)思往昔,祗天晴雨过,昨日今朝。   

吴景州的这首和词也同样在《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上发表。

毛泽东原词的标题是:《<沁园春>咏雪》,

吴景州的“和词”标题为:《<沁园春>咏雾》,这既表达了对毛泽东的崇敬,

也表示了对《新民报晚刊》和吴祖光的支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

1945年11月14日,吴祖光以《毛词·沁园春》为题,

率先在陪都重庆《新民报》副刊显著地位,

向社会公开发表此词,并加“按语”云:

  “毛润之氏能诗词似尠③有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

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④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⑤,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有跟帖: 

【老安阳】 -偃月劃戟- 给 偃月劃戟 发送悄悄话 偃月劃戟 的博客首页 (154734 bytes) () 09/27/2017 postreply 01:17:46

【记忆里的老安阳 ifr】 -偃月劃戟- 给 偃月劃戟 发送悄悄话 偃月劃戟 的博客首页 (1366 bytes) () 10/04/2017 postreply 00:45: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