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广生医院】

来源: 弓尒 2017-01-11 05:00: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309 bytes)
回答: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医学和教育 图片】弓尒2016-12-06 09:30:45

广生医院从1894年由内黄迁到安阳始创至1947年止,外国人在安阳经营医院断断续续共53年,加上后来由中国籍基督教徒接办的5年时间(1947年至1952年),前后共历时58年之久。
    如今,广生医院已发展为安阳市人民医院,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医院。

 

●西医传入,教会行医●


    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中叶,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这时的西医本身已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成为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特点之一是以科学实验和分析为主。
    西医作为传教士最初的传教手段之一,因其相对于古老的中医显得见效快等原因,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体会后,人们逐渐相信了它的科学性。
安阳,最早的一家西医医院就是广生医院。建院伊始,广生医院就运用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来治病救人。


    19世纪末,基督教由加拿大传入安阳。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加拿大基督教会派遣多伦多大学牧师古约翰、季里菲等人,远渡重洋,来华传教。古约翰、季里菲、尹牧师、罗威廉等4对夫妇共8人,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内黄县楚旺镇的南街(今内黄二中)创办“福音堂”,内设医院,传教行医,应诊大夫为皇后大学医士梅秀英、贺亚格。他们对内科、外科、儿科、眼科均可进行医治,并能做一般手术。医院备有粉剂(如磺胺粉等)、片剂(如阿司匹林等)、针剂(如奎宁等)、器械(如手术器械和高压消毒设备等),注射用的玻璃注射器和不锈钢针头都从国外进口。


    为了扩大教会的影响,基督教的几位牧师分别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在卫辉府(今汲县)设立了惠民医院,在怀庆府(今沁阳县)设立了恩赐医院。罗威廉大夫及其女儿、古约翰夫妇等人,在彰德府(今安阳)创办了广生医院,地址就设在北关铸钟街(即现在的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医院院长为加拿大人登美百(女),主要应诊大夫是罗威廉及其女儿。因当时医院专门收治女病人,所以又称女医院,群众俗称“东洋房”。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掀起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从山东发展到河北,继而又发展到豫北。在“杀洋人”、“灭洋教”、“烧教堂”的呼声中,安阳的传教士们胆战心惊,纷纷南逃,致使教堂关闭,医院停办。

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在“传教士可以在国内建堂传教”条款的保护下,原安阳南逃的传教士重新返回。


    民国四年至民国九年(公元1915年至公元1920年),广生医院复经英国人雷实礼、加拿大人登美百(女)主持重修扩建,

铸钟街仍专收女病人,另于北关护城河北岸购地55亩,新建男医院一座(即现在的安阳市人民医院),群众称之为“西洋房”。

医院在东侧临街处建造了一座欧式结构的门诊楼,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在门诊楼东侧盖有三排简易病房,俗称“三道院”。北侧建有样式很讲究的欧式结构两层小方楼一座,专供外籍大夫居住。紧挨小方楼,在东北方向有花圃数亩,并雇用花匠两人。


    虽说医院占地面积不小,但实际上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很有限。医院当时开设床位20张,“三道院”简易病床不限,住满为止,走廊的地板上也收住病人。每天的门诊量为100人次至150人次,每天的住院病人包括简易病房的住院者平均为80人至100人。

 

●教会医院,接收学徒●
    我国西医人才的培养与教会医院有着密切联系,教会医院为医疗上的需要兼收中国学徒。一般收一两名学徒,教以浅近的医学知识,其目的不过是训练会包扎的护理人员或传教士。这种学徒式的训练方法成效不高,很难算得上是正规的医学教育,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不能满足当时医疗上的需要,能够培养出类拔萃的医生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但毕竟还是培养了一些中国的西医人才。
    广生医院在1931年招收了3名中国籍女护士,护士每天工作10小时,主要负责看护病人。当时,这些护士的待遇很不错,每天管饭,每月还有工资。此外,医院还有中国籍医生段家彬(汲县人)、李德普(安阳县人),二人均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科。
    当时的广生医院,男医院院长是雷实礼,女医院院长是登美百。雷实礼擅长外科,故主要由他负责手术和对重病人的治疗,手术的范围是普外。这一时期招收了4名中国籍学徒。后来,雷实礼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法国战地医疗队服务,和他一起去的还有中国籍医生张汉卿。战后,雷实礼未回中国,张汉卿则回安阳自行开业行医。


    北伐战争开始后,社会动荡不安。广生医院的传教士们放弃医院离开安阳,医院委托国民党安阳县政府代管。


    1931年前后,医院再次整修扩建,铸钟街东医院全部搬入西医院,男女两院合并。梅秀英为业务院长,贺亚格为行政院长,二人均系加拿大人。从此,铸钟街东医院的院址留给教堂作宗教活动用,并设有教会学校——斌英中学。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队伍得到了扩充,医疗器械也增加了。当时的医护人员中,外籍医生有仁明志、窦大夫(女)、小罗大夫(中文名叫罗明远)、古约翰,另有一名护士长叫彭存修(女),他们均系加拿大籍。


    此时的医院,床位增加到70张,其中男病床40张,女病床30张。医疗器械增添了一台X光机和一张手术台。广生医院已初具规模。
  

  在安阳解放前,广生医院成为解放军的临时急救中心,为安阳的新生作出了贡献。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广生医院仍旧以教会医院的性质继续开业。虽然,外国医生后来逐渐离开了中国,但是,由他们培养的中国医务工作者,还一直从事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

 

●抗战胜利,得到援助●
    说到广生医院,就不得不说一说医院的医生。虽然,这些医生不少都是外国人,但他们在广生医院救治中国人,减轻了许多病人的痛苦。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广生医院的外籍大夫冲破种种阻碍,支撑着广生医院,使安阳的老百姓有了一个看病的地方。
    1937年10月13日,几架日本战机轰炸安阳城,广生医院的外籍人员再度放弃医院离开安阳。大部分人员南下两湖、四川一带。之后,医院为日军所占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