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蒙古軍隊和蘇聯紅軍一起在諾門罕戰役中擊敗日軍的侵略。在二戰德蘇戰爭中,蒙古給與了蘇聯極大的經濟支持。
-
1945年2月,斯大林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三国首脑会议。在商讨对日作战问题时,斯大林提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是“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斯大林的要求得到了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同意。斯大林所说的“现状”就是指“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这点上,斯大林虽然是共产党人,但他做的还不如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承诺战后东北和香港主权交给中国,后来丘吉尔又耍流氓,死活不交香港主权. 这是他们背着中国搞的一笔肮脏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公然践踏了公认的国际准则。 1945年6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奉命把雅尔塔协定的内容正式通知了蒋介石。蒋介石感到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派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蒋经国赴莫斯科谈判。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中苏双方在莫斯科举行多次会谈,争论激烈。斯大林几乎是以威胁的口吻对宋子文说:外蒙古必须独立。外蒙古人民“既不愿加入中国,也不愿加入苏联,只好让它独立”;如果中国不同意,苏联就不会出兵打日本。宋子文据理力争,毫无结果;也曾经提出过给外蒙“高度的自治权”的主张,作为妥协,但苏方一概拒绝讨论。
-
在严酷的既成事实面前和强大的国际压力下,无可奈何的蒋介石只得指令宋子文接受苏方条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三个条件下,允许外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宋子文、王世杰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双方关于外蒙问题的换文是这样说的:“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
- 1945年8月蒙古軍隊和蘇聯紅軍一起參與了八月風暴行動,擊潰日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
-
所谓的“公民投票”不过是蒋介石为了下台阶而采取的一种办法。所以,后来奉命前往观察外蒙古“公民投票”的国民政府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行前,蒋介石特别交代:只是“观察”,不得“干预”。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当局一手操办了这次“公民投票”(记名投票)。据外蒙古方面的报道称:共有49万选民,“98%的选民参加了投票,一致赞成独立”。雷法章事后对这次投票的评价是:“其办理投票事务人员,对于人民投票名为引导,实系监视,且甚为严密”,“此项公民投票据称为外蒙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独立愿望之行动,实则在政府人员监督下,以公开之签名方式表示赞成独立与否,人民实难表示自由之意志”。
- 1945年10月20日蒙古進行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計票顯示100%國民認為外蒙古是主權獨立國家。
-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
部长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作为其附属协定,两国外长还互换了《中苏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其主要内
容是:因外蒙古公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
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证实这种(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以
现在的边界作为国界。依约,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中国国民政
府派员参观。
-
1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大国民会议、人民革命党中央
委员会联席会议正式宣布蒙古独立。
-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只好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 (1946年1日5日) (中央社重庆五日电)国府于一月五日发表承认外蒙独立之公告如下:外蒙古人民于民国卅四年十月廿日举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近据外蒙古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公民投票结果,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兹照国防会最高委员会之审议,法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除由行政院转饬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中央日报》(上海版),1946年1月6日,第2版)
- 1949年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主權。之後外蒙古也得到了其他國際主權國家的承認。
- 1961年外蒙古加入联合国时,时仍为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台湾政府放弃一票否决权,使外蒙古终于正式加入联合国。(联合国第1630号决议案)。
- 2002年經中華民國立法院投票多數 , 承認蒙古國的護照。
- 2012年5月2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表示,蒙古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蒙古爭議至此告一段落。
---------------
关于外蒙古问题,毛泽东很早就开始关注了,他曾经两次向苏联提出蒙古回归。
第一次提出外蒙回归
1949年1到2月间,米高扬在中国访问,毛泽东曾就外蒙古问题,与他进行过一番对谈,通过他向苏联要求蒙古回归。
这次谈话,米高扬在报告中是这样记载的:
关于蒙古。毛泽东主动问我们如何对待外蒙和内蒙的统一。我回答说,我们不主张这样的统一,因为这可能导致中国失去一大块领土。毛泽东说,他认为外蒙和内蒙可以联合起来并入中国版图。我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已享有独立,日本投降之后中国政府承认了外蒙的独立。蒙古人民共和国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文化,以及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道路,它早就领略了独立的滋味,任何时候都未必会自愿放弃独立。如果什么时候它和内蒙合并,那一定是成立统一的独立的蒙古。出席会谈的任弼时这时也插了话,他说内蒙有300万人 ,而外蒙才100万。鉴于我的这一信息,斯大林给我发了电报,让我转告毛泽东,电报指出:
外蒙领导人主张按独立统一的蒙古国的原则将中国所有蒙族地区同外蒙合并。苏联政府表示反对这一计划,因为它意味着从中国割去许多地区,尽管这一计划没有威胁到苏联的利益。我们认为,即使是所有蒙族地区都统一成一个自治地区,外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独立而在中国版图内实行自治。自然,这事的决定权属于外蒙自己。
正如所有人所了解的那样,毛泽东的这一想法自然没能实现。
承认外蒙独立
新中国刚一成立,毛泽东在1949年年底第一次出国访问,去拜见斯大林。见面后,斯大林曾问毛泽东:
“您这次访苏有些什么打算?想办点什么事情?”
毛泽东回答:
“我想搞点什么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苏联人听了,感到莫明其妙。
后来还是王稼样逐渐摸清了毛泽东的意图,打破了僵局。苏联过去同国民政府订立了一个友好条约,现在新中国成立了,苏联应该废止那个条约,同新政府签订—个新的更进一步的同盟条约。
王稼祥对苏联外长维辛斯基作了暗示,透露了毛泽东的想法。很快,情况汇报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很高兴,他提议说:
“毛泽东同志,最好由我们两个来联名签署这一新的中苏同盟条约。”
毛泽东拒绝说:“斯大林同志,订立条约是政府间的事,应该让我国总理周恩来同志来办。”
周恩来匆匆飞来莫斯科,发现苏联人给自己抛出一个难题,那就是外蒙问题。苏联人担心中国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因此特意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地位问题视为签订中苏条约的前提。
对此,毛泽东万分愤怒,但依然无法改变事实。
第二次提出外蒙回归
在外蒙问题上,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心结。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夺权,1954年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为了表示友好,赫鲁晓夫解决了两国之间此前遗留的许多问题,毛泽东对此非常满意。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毛泽东又想到了外蒙问题,他对周恩来说:
“我看这次新的苏联领导人很有诚意。我为他们这次能这么干脆地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而感到满意。真是应该值得庆贺的事。但是,现在唯一遗憾的是……外蒙古问题。”
周恩来意识到,毛泽东要他在下一轮中苏会谈中向赫鲁晓夫重提外蒙问题,他估计难度颇大。
“主席,这个问题恐怕……”
“我知道这是个更棘手的问题。苏联十有八九是不会答应的。但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即便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这最后的一次努力。”
于是,外蒙古问题又提出来了,周恩来与赫鲁晓夫正面交锋。
“赫鲁晓夫同志,如果蒙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您会怎么想?”周恩来问。
赫鲁晓夫愣了一会儿,接着脸上显出惊讶的神情。他坐在那儿,一语不发,似乎没有听到周恩来的问话。坐在一旁的布尔加宁轻轻地咳了一声,把赫鲁晓夫的思绪带回现实。赫鲁晓夫看到别人都盯着他,也干咳了一声,说:“周同志,您提出的问题使我们很难评论,这是蒙古和中国之间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我们是第三方。你们自己直接同蒙古人谈谈不好吗?”
周恩来仍不放松:“说的是。但是我们想事先知道,如果蒙古真的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你们的反应会怎样?”
“我们的态度取决于蒙古同志的态度,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个人的意见:我非常怀疑蒙古同志会欢迎你们的建议,另外,蒙古很快就要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了,最近,又同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果蒙古并入中国,它就会失去这些国家的承认。不过,我当然不想代表蒙古领导人说话。”赫鲁晓夫的这番话,其实是代表蒙古领导人讲的,因为外蒙古完全处在苏联的操纵之下。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870/1312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