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位于河南省開封縣西南,贾鲁河穿镇而过,古时,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自唐代至民国时期,该镇乃為水陸交通要地,岳飛大敗金兵於郾城,進軍至此。清時與景德、漢口、佛山並稱四大鎮。
朱亥,战国时魏国人。 隐居於市井之中,有勇力,早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當屠夫。魏安嫠王十九年(前258年),因侯赢的推薦,成了信陵君的上宾。朱亥以四十斤铁锤椎殺晉鄙。晚年隐居朱仙镇。李白作《俠客行》歌咏朱亥。
如姬,战国时魏安僖王宠妃。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在这场历史大活剧中,如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信陵君窃符救赵,实际上是如姬窃符,信陵君救赵。没有如姬窃符,信陵君救赵就是一句空话。郭沫若先生把这段历史写成了话剧,题目就是《虎符》。他没有像《屈原》一样把话剧定名为《信陵君》,而定为《虎符》,强调指出了如姬窃符的关键作用。
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取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写于1942年,1943年首演。
“我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
说得滑稽一点的话,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
虎符古已有之,对其性质,一般人并不多么了解。郭沫若曾专门作过介绍:“虎符这种东西,没有点古器物学识的人是不能想象的。那不是后来的所谓安胎灵符之类在纸上画的一个老虎,而是一种伏虎形的青铜器,不大,只有二三寸来长。战国及秦汉就靠着这种东西调兵遣将。照例是对剖为二,剖面有齿嵌合,腹部中空。背面有文,有的是把文字也对剖为二,有的分书在两边,大抵是错金书。所谓错金书是说把字刻成之后,另外灌以别种金属,再打磨平滑,文与字异色,异常鲜明。留存于世的,以半边为多,因为是分开使用,一半在朝内,一半在朝外,自然很难得有两半都留存了下来的。”这就把虎符的用途、时限、制作等情况说清楚了。
郭沫若得到的这个虎符,有三寸多长。据他描述,虎符背上有十个错金字分别写于两半。一边五字,合起全文为:“右须军衙□干道车□第五”。字体为汉隶。“军”字下面是“闾”还是“衙”,因为笔画斑驳,连大学者郭沫若也辨别不清。当时买到手时,上面绿锈斑斑,加之造型古朴,传送着来自久远的信息,郭沫若很是喜爱。
《俠客行》 -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盃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魏、楚谋划救赵。魏国派晋鄙率十万军队援赵,晋鄙进驻汤阴,持张望态度。前257年,魏信陵公子 无忌 串通魏王宠妃如姬,盗出用以調動軍隊的虎符。信陵君到军营假传王命,并以刺客朱亥锤杀晋鄙,夺军权,并与楚军联合战胜秦军。赵国得以保存。
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向信陵君出了个好主意:“我听说晋鄙的兵符一直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常进出魏王的卧室,一定能把兵符偷出来。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害死,如姬悬赏了三年,求人为她父亲报仇,但却没有找到。如姬还曾向公子您哭诉说,如果您能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献给她,她为您去死都在所不惜。您可以帮她完成心愿,再开口求她,她一定会答应。那么拿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队,就可以援救赵国,向西打退秦军,这是王霸的功业啊!”无忌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杀了如姬的杀父仇人,再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得了虎符。
侯嬴在安排朱亥与信陵君同行,必要时击杀晋鄙时说:“‘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耶?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公子又听从侯嬴的计策,带着原来隐居在屠市中当屠夫的朱亥一起拿着虎符去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取得兵权。晋鄙不相信魏王会这么够一起真去救赵王,看着公子无忌说:“我现在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身前来说要代替我,到底怎么回事?”话刚说完,朱亥就从袖里拿出早已藏好的四十斤重的铁椎,一下就砸死了晋鄙。于是公子无忌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挑了精兵八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很快就退兵了,赵国得到了保全。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信陵君,即魏无忌)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却又“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夷门侯生向信陵君献计:“‘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王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又从侯生计,带屠者朱亥一起“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今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军事博物馆、八一书画院、中国文物学会等机构主办的“金玉虎符赠送百位将军”仪式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王定烈、王成斌、吴铨叙、周坤仁等老将军出席了仪式。“金玉虎符”以“阳陵虎符”为母本,每尊虎身由纯银镀金打造,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图为仪式现场,老将军手捧“金玉虎符”。
“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阳陵虎符”复制而成。虎符为中国古代调兵遣将之信物,由于功能特殊,工艺要求极为复杂精细。“金玉虎符”选用上等和田青玉为托盘,以三九纯银镀纯金雕铸,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修身福自家”,并配有天然红木底座。整个复制过程涉及木雕、金银雕、玉雕等多种工艺。
为表达对将军们的敬意,这一特殊纪念品被赠予百位将军。
战国四公子
齐国孟尝君 田文 赵国平原君 赵胜 魏国信陵君 魏无忌 楚国春申君 黄歇
信陵君(?-前243年),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戰國四公子”(或稱“養士四公子”)。
4 2 1 3 页序
郭沫若字画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郭沫若创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奔放、飘选、积极向上,其风格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带有理想主义激情。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显著,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的“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