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龙的境界

走进古龙的境界(关于金庸和古龙的对话)

 
M:论坛上又在延续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了。。。有人说古龙的小说应该叫叫侦探悬疑小说,不算武侠小说?
S: 金庸的小说在武侠小说史里,也叫新派武侠小说,可见武侠小说是不断演变的,有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样写?古龙出身外文系,受了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又不甘重复,在金庸之外独树一帜。后人能够喋喋不休地把他俩放在一起比较,也正说明古龙写的是正宗的武侠小说。
 
M:古龙的小说数量众多,良莠不齐。
S: 古龙的小说数量很多,早期还没有跳出对金庸风格的模仿,中期以后才自立门派。金庸说过,如果把他最好的作品和大仲马最好的作品拿来比,他比不过大仲马,但 是如果把自己全部作品和大仲马的全部作品比,自己不会输,因为大仲马也是个高产的作家(和古龙一样,这里边有商业的原因)。类似地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把金 庸全部作品和古龙的全部作品比,平均下来金庸胜出,如果各拿出十部作品,旗鼓相当,读者也是各有所爱。
 
M:文学课上说,最好的小说描写人物,通俗小说主要写故事。这一点金庸比古龙强吧?
S: 是的,这是武侠小说的局限,但是并不妨碍它们受读者的欢迎。大仲马也主要写故事,阿瑟·柯南道尔何尝刻意描画福尔摩斯了?可是达达尼昂、三剑客、福尔摩 斯、华生的形象跃然纸上,楚留香、胡铁花、小李飞刀、王怜花的形象也会和郭靖、黄蓉、段誉、萧峰一样流传下去的。有时候,写人物不必正面直写,一言一颦, 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写尽人的性格,下面还要说到。古龙笔下的人物性格十分突出,读过他的人,谁忘得了风情万种的风四娘,蜀中唐门的大胖子唐缺。。。
 
M:金庸小说里的武功描写令人眼花缭乱,谁不记得祥龙十巴掌、九阴真经、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古龙就一个快字,是不是有点投机取巧了?
S: 古龙的武功也有名目,脍炙人口,谁不记得李寻欢的飞刀、叶孤城的天外飞仙、陆小凤的神指?古龙不是不能描写招数,在金庸已经把传统武侠小说发挥到无以复加 的极致之后,再沿着金庸的老路写只能变成全庸、金庸新,古龙有志气在金庸之外另创自己的武侠风格,实乃一代枭雄的做法,如果说金庸占据了天下武林宗主的少 林派,古龙则是那个走出少林、独创武当派的一代宗师张三丰。
 
M:其实也可以说,快是符合现实的。你看市井之人争执打斗,见招拆招,谁也伤不了谁,动了兵刃、弓箭速度快了,但还是赶不上火器,可见历史的发展规律,终极是一招制敌。金庸的书里有很多武功秘诀,你看古龙的书里哪有谱啊,招数毕竟还是有解的,速度和内力是无解的。
S:古龙不注重武功具体的形,他写的是练武之人的境界,“那一剑的风流”---什么语言可以描述那一刻的风流?有人说,古龙的快,是引入了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一招决胜负的禅宗式武学,古龙的武功描写,处处显示一个禅字,衣袂飘飘的剑圣西门吹雪,本身不就是禅的化身吗。
 
M: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么大个大象,看不见鼻子耳朵,多厉害。
S: 其实,古龙写武功不简单,其中很多玄妙。比如,小李飞刀赫赫有名,其实在百晓生的权威《兵器谱》中并不是名列第一,第二也不是,而是第三,为什么?这就很 值得玩味了。因为古龙不想强调武功的作用。由于排名第一的天机老人老弱,败给了第二的上官金虹,上官金虹的武功功力实际最高,在交手时他早有机会置李寻欢 于死地,可是他却最终死在李寻欢的飞刀之下。。。为什么?因为他不相信世上没人能见到李寻欢的飞刀,他一定要试试---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写人物不一 定要正面描写。在金庸的笔下,武功低一点的在比自己高的高手面前鲜有机会,可是对古龙来说,武功(能力)不是最主要的,智慧和仁义才是无敌的。从这一点 上,古龙超越了武侠小说。
 
M:有意思的是,世上的事物总是成对的,有阴就有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卧龙就有凤雏,有杜甫就有李白,有金庸就有古龙。
S: 他们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种境界,金庸代表了现实主义,古龙代表了理想主义,金庸是儒家的孟子,古龙是道家的庄子。金庸写的是家国恩怨、儿女情仇,古龙写的 是英雄末路、世态炎凉,金庸的境界是“暮云空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古龙的境界是“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年轻人看了金庸投奔少林寺的很多,看了古龙却不知何处寻师去,金庸的主题是大侠,古龙的主题是浪子,喜欢看这两种书的人的性格也大致相似,比较正的、从小在班里当班干部后来当官成名成家的比较喜欢看金庸,骨子里比较不守规矩特立独行干什么爱上瘾的喜欢看古龙。金庸的读者永远比古龙多,一般人还是能认同金庸的堂堂正气和敦厚君子多些,古龙也像司汤达一样,是为the happy few写作的。
 
M:那么,以后还会不会有金、古?
S:华山论剑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若干年后,机缘巧合,也许会有金庸的衣钵传人出现吧;古龙的传人,可能要等的时间长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