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朱楼梦 (1):灵魂的翅膀

 

 

香菱是全书第一位出场的闺秀,位居副钗之首。她在孩提时已被癞头和尚判定是“有命无运,累及父母之物”,她的坎坷经历和不幸命运其实代表了被拐卖女子的命运。在古代,落难公子还可以有金榜高中的救赎,落难的小姐只能承受漂泊的苦难和世人的歧视。女人唯一的指望是生个好儿子,象白娘子的儿子许仕林中了状元,就能把娘亲从宝塔的重压下解救出来。可香菱“血分中有病,”连生育的机会都没有,一旦不得夫心,只能堕入绝望的深渊。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香菱令人难忘的地方不在于她的不幸,而是她身陷逆境,也不忘提高文化修养的精神追求。财和色是大多数人的终极关怀,可香菱不一样,苦难和卑微没有磨灭对“雅”的追求。她的“慕雅”,显示了女人在对肉体安乐之外还有强烈的精神追求。诗歌托起了香菱灵魂的翅膀,令她能够摆脱现实中作为妾侍的卑微,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黛玉教香菱学诗,有点儿像《窈窕淑女》里希金斯教授把卖花女改造成了一个淑女,可是改造完了,她该怎么办?那一点文雅并不能给她带来救赎,反而成了她的原罪,令夏金桂咬牙切齿。全书最关心香菱的始终是宝钗,从带她入园到维护她的人身安全,但宝钗对香菱学诗偏偏不置可否,也许是她到底比黛玉、湘云成熟些,知道诗对香菱的命运没有决定意义,而且“人生识字忧患始,”薄命如香菱,如果无知无识,或许能少些痛苦, 知识是“主”“奴”之间最大的区别,在美国南方从前(不过一百六十年前)如果一个黑人奴隶被发现在偷偷学习读和写,那是滔天之罪,一旦被发现,是要处以死刑的。

和尤二姐那种处心积虑要挤入豪门做“二奶”的人不同,做妾不是香菱的选择,薛家的泼天富贵顶不上一卷诗的诱惑。香菱最常相伴的是湘云,而不是贾府的姬妾,连红香圃开寿筵,她都跟奶奶小姐们挤在一起,玩最雅的射覆。 “精华欲掩料应难,”把香菱和平儿、袭人、晴雯等人分开的不是她的出身,而是她对文化的不懈追求。她的不幸和执著,思之令人泪落

有学者考证出香菱的原型为曹寅之母。他的嫡母为康熙的保姆孙嬷嬷,但生母是一位江南名士顾景星的妹妹,幼年被乱兵所劫,流落到了曹家,做了曹寅之父曹玺的侍妾,生子曹寅。他虽为庶出,可是身为长子,后来又因为少年时作了康熙的伴读,从此天眷不衰,所以袭了曹玺的江宁织造一职。除了供奉皇室外,还兼有皇帝耳目的作用。因为当时尚有满汉之争,江南还有不归奉的明代遗民,曹寅的母亲出身江南名族,对笼络士心,十分有利。可是曹寅和顾景星的甥舅关系在后者生前一直没有挑明。

曹寅对中国文化史有杰出的贡献,主持编撰《全唐诗》、《佩文韵府》,邀洪升演全本的《长生殿》,在郭沫若为曹操翻案前二百年就写了《续琵琶》这样的剧本来歌颂曹操珍惜人才的善举。曹寅有这样的才华,又深受皇家的恩宠,为什么他舅家的人不承认他?除了满汉之争外,就是“妾”的问题。当时一个世家少女一旦沦落为妾,整个社会都会鄙视她,母家为了面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当然给皇上当小老婆是例外,那叫政治荣誉。

不管香菱这个形象是不是受了曹寅生母的启发,她的命运实际上代表了许多无助女子的不幸。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