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美小说相比,俄国小说看得不多。印象中比较深的是屠格涅夫的一些中篇小说,契可夫的草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及那部日瓦戈医生。
看屠格涅夫正好是在高中时代。。。那种优美温柔而略带感伤气息的文笔和青春期的心灵正好吻合,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初恋”和“阿霞”中描绘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这种感觉如此的强烈和深入记忆,乃至现在一旦谈起屠格涅夫心头还会回忆起那种略带酸甜的感觉。
其实不止是屠格涅夫,细读大多数的俄国小说都会或多或少地体味到感伤气息,按照以前的说法就是非常“小资产阶级”(和现在流行的小资在含义和语境上都有很大不同)。这或许是俄国知识分子(即使是十月革命之后)的性格特征吧。反正看他们的文字总让我联想起广袤的积雪平原上矗立的白桦林。叶子都已经掉尽,只剩下细长的树枝直伸向高远的蓝天,优美而寂寞。
俄国小说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宽广 - 空间上的宽广。
说来有趣,我读的第一本俄国小说是契柯夫的“草原”。书的来历也比较特殊 - 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校园的地上捡到的,已经旧的书脊都断了。内容是讲一个小男孩随着马车队在俄罗斯大平原上旅行的经历。记忆中似乎没有特别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只依稀记得其中描写的大草原景色。翻译的文笔也不错 - 比大多数俄国小说都好。那种感觉只能用悠长,辽阔来形容 - 脚下各色各样的小花在草丛间绽放;抬头将视线移向远方,草原景色也随之慢慢地延伸展开去,直到地平线的尽头和蓝天及隐隐约约的群山融化在一起。微风吹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彩的片片阴影掠过平原飘向远方。这种时候你仿佛就能嗅到青草的香味。
如果说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给中国文学涂上的是挥之不去的苍桑感,那么俄国文学则有广袤土地的先天优势。感觉上俄国小说的节奏都不是很快,相反层次感强,有种慢慢舒展成为鸿篇巨制的倾向。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战争与和平。
俄国小说中最喜欢的是日瓦戈医生 - 这也是很少的几部先看电影被其打动之后再看的小说。
电影拍的很好 - 主要是把上述俄国文学的感伤气息和宽广的感觉很好地表达出来了。以至于后来看小说时发现整个意境基本上和电影相同。另外一点是电影的配乐极优美,如初春的俄罗斯草原上潺潺流过的一道小溪。
从人物塑造来讲,俄罗斯文学其实是有典型人物的 - 他是日瓦戈医生,是战争与和平里的彼埃尔,也是阿霞里面的主人公 - 一个温和善良同时又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他的美好性格吸引女性们爱上他,但同时他又缺乏足够的魄力或者勇气来保护她们;智慧使他清晰而痛楚地感受到命运的不可捉摸和时代大潮的冲刷,但是他无法或者不愿反抗命运的摆布,最终形成故事的悲剧。
概括这个典型人物最准确的词就是“多余的人” - 在中国文学里面有个与之对应的不朽形象:贾宝玉。所谓有心无力就是说的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