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记下来就要忘记了)
第二天晚上当地公司老板请客。其实台方母体是个巨大的财阀,过来当这个合资公司社长的也是那个母公司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次因为我的头头光临而亲自出席宴会算给足了面子。
<餐厅好像比较高档(我不太懂行,看着金碧辉煌的),菜也很好,比方说每人一只烤龙虾,一整只鱼翅之类。烹调相比内地清淡,似乎台湾菜更加讲究原汁原味。然后就是大量的酒,啤酒和黄酒,外加配酒的姜丝,话梅,和冰糖屑。我比较喜欢放话梅,一点点微酸伴着酒香从温暖的杯底袅袅升起,就让人感觉到江南的温柔气息了。
宾主把酒尽欢,我也硬着头皮和桌上所有人都一一干杯。说实话本人很不适应这样的场合 - 和三两酒肉知己喝喝小酒也就罢了,而在此类需要痴笑假笑冷笑皮笑肉不笑的地方往往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说啥才好。。。一晚上下来我的脸部肌肉都抽筋了。幸好没有象前一天那样喝醉。
吃完晚饭看一帮日本人似乎在那里招呼着再要上哪里去(十有八九不知去哪鬼混),就找个借口溜走了。
台中市的夜市有点名气。虽然已经10点多了,街头依旧行人不少,不时可见两轮机车呼啸而过。温暖的夜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煎炸食品的香味 - 这是我所熟悉的东亚亚热带城市的气息。我便不由自主地奔着香味源头而去了 - 那里正灯火通明呢。
街景明显本地化了:倒不是说垃圾多或者治安不好之类,而是所有的一切都跑到马路上来了 - 无论是挂满了琳琅货色的什物架子(都被路灯和霓虹灯照得闪闪发光,大概可以吸引不少年轻女孩的目光了),衣服柜台,还是茶馆的小圆桌; 桌子周围坐着各种男男女女,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看上去都舒坦自如的样子。这是他们的城市,他们的街,他们的周五夜晚。这些人和物占据了整个人行道,而我就从中间小心穿过,有时还不得不要跑到马路上去。
在茶馆(台湾好像茶馆特别多),衣服店和饰品店之间夹杂着各类小吃铺子 - 有卖豆浆的,各色卤味熟菜,面馆,煎饼铺子。。。一间间看过去,什么都想吃可胃袋却装不下所有这些市井美味。
最终买了两样最最市民的小吃: 鸭血臭豆腐和鸡蛋薄饼。那位看摊子的大姐帮我把热气腾腾的臭豆腐倒在一个巨大的纸杯里面,即使透过塑料袋也能感到一股滚烫在手中摇晃。然后就拎着这两件东西拖拖拉拉地回到了酒店。
边吃边看电视。无意中看了公共电视台(公视)做的一档音乐节目,题目好像叫“听时光在歌唱”,是讲台湾的独立音乐制作人的现状,兼有群像式的描绘和单个制作人的深度采访,内容比较有趣。在我印象中港台音乐以抄袭为主改编为辅严重缺乏独创性。看了之后才知道有那么多以台湾为基地认认真真创作中文流行音乐的人。
里面有个音乐制作人(好像是五月河?)说得很有趣。大意是,世界上有那么多讲中文的人用中文的地方。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在台湾,但是台湾要有成为主要发信地的勇气和能力,做整个中华文化的先驱者,等等。。。一方面感叹于台湾在文化领域中具有自由和多元化的优势,另一方面突然回想起来到台湾听到不少对大陆富有程度的惊叹,而这种惊叹,骨子里很多都有股子酸味。同样上述中文文化的先驱云云,也未尝不带着些没落贵族的精神自傲。
夜已深,臭豆腐的味道早已消散。俯瞰脚下只剩点点灯火如豆。城市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入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