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是个尴尬的季节。一方面草长莺飞,百花竞放;一方面沙尘滚滚,遮天蔽日。五一长假期又搞得全国上下处处人流汹涌,无处可逃。对我,最好的消遣便是独自逛美术馆后街的三联书店。
外国文学架上,发现了英国作家 John Le Carre (中文译作勒 . 卡雷)的 Karla 三部曲的中译本。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其一是作为一个 Le Carre 的忠实粉丝,我一直期待这一天的来临。其二则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晚。
Le Carre 是英国人,本名 David John Cornwell ,毕业于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外交部任职,又说他期间其实是兼着 MI5 (英国安全部)的职务。在他任职期间, MI5 破获了著名的剑桥五人组( Cambridge Five )。这五人都是三十年带在学校被发展进亲苏组织,一直替苏联工作,直到六十年代被破获。其中 Kim Philby 更是传奇性地成功叛逃到了苏联。后被授予苏维埃公民和苏联英雄称号。而 Le Carre 本人的公务生涯恰恰被 Philby 的叛逃划上了句号。也让他彻底转行,专心从事间谍小说的创作。 Karla 三部曲问世的七八十年代,既是苏美冷战的高峰,也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
Karla 三部曲是三部小说“ Tinker , Tailor , Soldier , and Spy ”, “ Honorable Schoolboy ” 和 “ Smiley’s People ”的总称。这三部小说的共同主角都是 George Smiley ,一个谢顶,矮胖,身手笨拙而又无比失意的中年人。生活上,他没有孩子,而他不忠的妻子 Anne , 一个风流而势利的女演员正在和他闹分居。工作上,他也没有丝毫的春风得意。最近总部(小说里称作 Circus )内部出几起重大行动失败也摊在他的头上,在新一轮的权利倾轧中被扫地出局。
三部曲的开篇是“ Tinker , Tailor , Soldier , and Spy ”, 故事的开始就是雨,乡下寄宿学校雨中的操场,伦敦街头雨中的街道。那种稀稀落落,下了停,停了又下的雨。走在街上的 Smiley 落魄而又委琐,丝毫不引人注目。回到家的 Smiley 进门前先检查自己门上做的记号,进门后马上在一堆混乱中注意到门廊里多了一把尚且干燥的雨伞。这些一笔带过的细节里,显示的是与他外表截然相反的老练与机敏。让读者的情绪为之一振。
说到西方间谍小说,我们头脑中会立刻浮现 Jim Fleming 。 他的 007 James Bond 系列让无数读者倾倒。 Bond 帅气,武功高强且有无穷无尽的女人缘。 而 Le Carre 小说恰恰相反,小说里看不到刀光剑影,更难得见到武艺高强的特工一现身手,毋宁说那些现代化的间谍装备与处处相伴的美女。读者看到的只是他们完成任务时的紧张恐惧,他们如何用身上的多本备用护照辗转大半个地球从香港逃回英国,他们如何潜入总部档案室去盗取一份机密档案以方便秘密调查。又如何和各式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情报掮客,流亡人士,街头流莺,地下组织与黑社会,敌方的特工。更多的,是如何像 Smiley 躲在一家简陋的家庭旅馆,面对一扇没有风景的窗户,伴着高高摞起的绝密档案,就着浓浓的黑咖啡,日以继夜,剥茧抽丝,一点点筛寻出变节者的踪迹;或是深夜踯躅在雨中伦敦,牛津,汉堡或是巴黎街头,去搜寻探访别人头脑中陈年的秘密,还要每时每刻警觉地留神着身后。
Karla 是三部曲里的另一个贯穿全场的角色,也是个幽灵般的人物。他是 KGB 谍报工作的灵魂,但除了 Smiley 讲述过自己在印度监狱里和 Karla 的一次不欢而散的见面,外部的世界对他几乎没有了解。甚至这个很女性的代号也仅是他二战谍报行动中的代号。即便神通广大的总部,也不知道这个对手出身来历婚姻家庭军衔职务乃至真实的姓名。但这个影子般鬼魅的对手就像一只隐身的蜘蛛,躲在暗处,用自己多年密布的蛛网把英国情报总部牢牢地掌控在手心,同时对自己内部的变节者冷酷无情。这个对手的可怖在于他似乎永远机器般不受任何感情与人性的牵制,也永远也不露给对手任何弱点与机会。对 Smiley 而言,这是个无比可怕的对手,虽然有无数的线索都会指向背后的 Karla ,可每次都在到达他之前戛然而止。
Le Carre 的语言极具特色,是那种轻飘飘的,跳动的随性的叙述。如同一个老友在拉家常。东拉西扯,不习惯的读者会觉得缤纷凌乱,没有头绪。但读下去,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线头都在这些拉家常式的絮叨中显露出来。 Le Carre 同时是个营造气氛的高手。而他的叙述也极具张力。就像 George Smiley 这个人,他的外表迟钝与头脑敏捷,他的不善言辞与内心细腻,他对 Anne 的优柔寡断与反间行动中的坚决果敢。越是不经意的烘托,却越是让人情绪紧张,越是不经意的描述,却越让人印象深刻。
这三部曲相对完整又互相关联。
“ Tinker , Tailor , Soldier , and Spy ”是开篇,是集子里好评最多的一部,也是我本人的最爱。讲述的是 Smiley 如何通过总部在捷克和香港行动的失败挖出了深藏在总部内部的 KGB 间谍 Gerald 。小说的名字来自 Smiley 的前任首长(文中称 Control )。他在临终前已经意识到内部出了叛徒,而且是在高层,于是开始对身边人员的稽查。书的名字就来源于稽查过程里内部给这几个人的代号。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去,
第二部“ Honorable Schoolboy ”讲述的 Smiley 和他的人马如何顺藤摸瓜,通过被以前 Gerald 抹掉的线索找出 KGB 在香港洗钱的证据,又从香港追踪到柬埔寨泰国缅甸,通过一条向尚在文革中的红色中国贩毒的线路,挖出 Karla 安插在中国大陆高层的 KGB 间谍。故事涉及越战,香港黑帮,贩毒,绑架,灭口与暗杀,还有女人。这部书大约是 Le Carre 试图转型的一次尝试,而且我却不是特别喜欢。书的线索太多,跳跃太急。对初读 Le Carre 的人并不容易。
第三部“ Simley’s People ”还本清源,再次回到的经典的 Le Carre 路数上。故事开篇于一位被 Smiley 策反的前苏联将军被暗杀曝尸伦敦街头。已经退休的 Smiley 又临危受命,紧跟一条又一条线索,辗转巴黎,汉堡,波恩,终于用自己的智慧逐步理清了一个重大线索,直到将自己的宿敌 Karla 逼迫出局。
读 Le Carre 的间谍小说的最大感觉,是相较于铁幕两边的殊死谍报斗争,间谍这个词反倒成了中性,没有了任何道德上的褒贬,仅只是个职业,和你我每天提包的上班族一样,工作之余,也有无穷无尽的其他烦恼。书中的 Smiley 一方面要在黑暗的世界( dirty world )里殚思竭虑,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应对身边的官场权力争斗,失败的婚姻,微薄的薪资。还有身边好友或亲朋的冒犯。而 Le Carre 在书里所宣扬的也是对铁幕那一侧深深的恐惧。“自由是有代价的”( Free World Is Not Free )。正是因为有像 Smiley 这样的菁英才让自由世界免于被吞并的厄运,可他们的工作并不为大众与政客们所认同。从这层意义上说, Smiley 是这个时代孤独的守护者。
Karla 系列是 Le Carre 小说中我非常喜欢的几部经典。初识 Le Carre 还是十几年前。先在 New Yorker 上看到关于他的评论,后来又在 Stanford 东亚图书馆看到“读书”杂志上冯亦代先生的关于他的“ Night Manager ”的书评。于是一直紧跟他的作品到今天。老先生也不负众望,今天依旧作品不断,但我本人还是更喜欢他的早期作品。这次回国,也把自己的三册 Karla 系列带了回来。成了没有情绪时最好的替代读物。
但每每读起 Smiley 的故事,脑海里总是一副苏格兰高地( Scottish Highland )荒原的画面。没有树木,也没有青草,只有起伏乱石上绿色的苔藓,阴云低垂,疾风,苦雨,没有朋友,也没有同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色将晚而目的地仍然遥遥无期,就只能手握匕首,孤零零继续在阴冷潮湿而慌寂的高原上跋涉前行,不时还要警惕背后可能袭来的野兽。
这样的 Cloak and Dagger (斗篷与匕首),大约是我对 Le Carre 笔下间谍世界最好的诠释。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