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陈道明,是通过根据钱钟书小说《围城》改编的同名连续剧。陈道明把一个既善良又懦弱、既正直又迷茫的民国知识分子刻画得入木三分。后来还看了他主演的几部风格迥异的电影和电视剧。他不同凡响的表演功力、对台词的驾驭能力以及对角色的领悟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陈道明不仅是中国文艺界一位卓尔不群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品味高雅的学者,季羡林先生甚至称他学识可以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更为难得的是,他行事执着低调,处世返璞归真,在现在这个混浊浮躁的社会,他可谓是一“道”看不“明”也看不厌的独特风景。
说起陈道明,就不禁想起同样才华横溢的孙道临。如果说孙道临是上世纪许多人心目中温文尔雅的银幕偶像,陈道明则是当今影视圈里博学儒雅的艺术精品。
这里,和大家分享陈道明的一篇文章。从他朴素的文笔里,可读到他的平和大气、举重若轻,对他的人格魅力来源也看“明”了一些。
想起那个年代,制服、自行车,吃的是大锅饭,我庆幸曾经历过它。尽管经历过“文革”中的各种运动,也感受过物质生活的贫乏,但那种单纯带来的美好,我始终不能忘却。
我说过我不爱交朋友,其实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不会跟别人甜如蜜,也不会让别人跟我甜如蜜。我觉得人真的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有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太多他自己的东西,我会制止他。一,这个跟我没关系,对我来讲是没有用的;二,掌 握对方太多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悬空”的情绪,永远在两人之间罩着。这种距离下不会产生多少美感,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不在乎”。
都说对于男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我理解的责任首先是“不欠”。于国 — 祖国培育了我,所以要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义务和责任;于家 — 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尽孝,让老人为我而感到欣慰;于妻 — 我要尽力维护这个家庭的利 益;于子 — 让孩子因有我这个父亲而骄傲;于友 — 让对方因有我这个朋友而快乐;于人 — 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受益。这就是我理解的 — 知恩图报。
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听到这样的话:我实话告诉你,说心里话,说白了吧,我跟你老实说吧,我一点不骗你 …… 我们有多少这样的“真诚”惯用语,就有多少谎话产生。
有三十岁的朋友告诉我,他活得很焦虑。社会走得太深,你就会焦虑。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一天到晚在饭桌上跟人吃饭说话,说的话跟自己毫无关系,说的都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好消息、坏消息、真消息、假消息都得搁进去 — 你就是垃圾桶,你盛也得盛,不盛也得盛。搁这么多垃圾,怎么可能不焦虑?
而且焦虑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不自由。我觉得很多人达到“自由” 的状态是在“无能期 ”:退休了,社会不需要你了,年轻人不需要你了,孩子不需要你了,有人认为这是自由,其实那不叫自由。自由不是被抛弃,而是放弃。
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 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边填东西,给自己加载。其实最好的事儿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发呆。有一起发呆的瞬间,说明关系是多么放松。我们常常在与人接触时让自己撑着,都是怕话掉地上,话接话,赶快接起来,太累。
我喜欢收拾家, 收拾完特干净,会觉得很舒服。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
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副对联:
“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我一直在体会着它。
“在高处”,是说可以站得很高看问题;
“着平处坐”,踏踏实实,平等对人;
“向阔处行”,就是说心胸要开阔,做事要变通,别走死胡同;
“存上等心”,就是存善良的心,要自律;
“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离接触,中庸;
“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吃苦。
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
主要作品
作品《末代皇帝》 1988年
第7届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
第9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
《围城》
1990年中国表演艺术学会第3届学会奖
全国制片场第2届优秀电视剧最佳男主角
第11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
1991年:四川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最佳男主角
《我的1919》,第23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康熙王朝》,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中国式离婚》,第5届大众电视双十佳演员
《手机》
《唐山大地震》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