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

本帖于 2011-04-06 13:47:5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一个人,一座城,不再孤单。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天气阴沉沉的,心情也跟着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读书,读各种自己喜欢的书籍,从中找寻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看书的习惯是从中学时就养成的,那时候痴迷于武侠小说无法自拔,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看书,外面放着课本,里面夹着小说,趁着老师不注意就瞄上几眼,现在想来甚是可笑,那时地顽劣,造成今天无法弥补地困扰,像一块顽石阻挡在前进的路上。
  不过这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终究是开放在记忆深处的花朵,在每一个夜晚瑰丽,妖冶着。
  多年以后,从喜欢读书到喜欢写书,着实跨越了一大步,当读着自己费尽心思写出的文字,依然感觉稚嫩的时候,才明白一部小说从头至尾,作者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都是反复斟酌而来。
  自此,不再带着走马观花的心情去读书。一本书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当你怀着一颗尊敬的心走入书的生命历程,得到的将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旅行。
  一部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生命魅力,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流露无遗,让人欲罢不能。
  比较偏爱散文式的小说,行云流水,无拘无束,却又包含着浓情蜜意,随着作者的笔喜怒哀乐,一本书读完,心里突然变得空空的,想哭却找不到理由,但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起来,这就是安妮宝贝的小说魅力所在。
  从《莲花》到《素年锦时》安妮宝贝实现了两个跨越,本书是安妮宝贝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春夏秋冬分章,以优美的文笔,娓娓诉说幼时南方大院留给作者深刻的印象,读罢,大院的情景就会清晰的出现在眼前:青砖碧瓦,小桥流水,油纸伞,青石板,还有那个结着愁怨的女子,沿着岁月的长廊缓缓走来,轻吟浅笑,撩拨着心底积压已久的心事。
  对家乡的向往,或者对儿时骑竹马的伙伴的思念,都在顷刻间席上心头,挥之不去。
  安妮宝贝在自序中写道:“我反复写了很久,很多遍。我写的小说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或许因为我是个趋向关注状态而抹去观点界限的人。庄周云:‘送君者皆自而返,君自此远亦。’很多文字,在书写的最终,但只求这样的空廖自足。这一年,我所写的,就是这样的书。是一个人在走廊日影下,竹绷撑起月白薄绢,悠悠用丝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浮云……自知没什么用处,只是静坐着劳作,心理愉悦。那个人绣完了花,另一个人拿起来闲来无事地看。院子里的落花此时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了起来。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