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扬州在今扬州的西部蜀岗及其南面一带,东门到文昌阁是清代扬州中心。一直想写一写扬州的历史变迁,看的东西太少,不敢动笔。特别想探索清代后期到上世纪中期百余年间为什麽扬州会迅速衰败,以至被人讥为靠三把刀出名。现在能想到的原因只是海运的兴起和津浦铁路的建造使漕运没落,于是作为清代前期漕运中心的扬州地位一落千丈。
关于“传臚”作一些解释。对下传告叫做“臚”。《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臚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成玄英 疏:“从上传语告下曰臚。臚,传也。”
后世专指传告皇帝诏旨。科举时代殿试结束后宣读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名单叫做臚唱。宋代杨万里的《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诗:“殿上臚传第一声,殿前拭目万人惊。”就是写臚唱报出状元名字时的场景,而名单的宣读者就被称为“传臚”。传臚由二甲第一名担任,虽然名次低于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因为要臚唱,所以身材容貌都要较好,而且要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由此可见状元不须美男子,传臚却必要小帅哥。明代名相李东阳就是传臚出身,中举那一年他正是十八岁的小帅哥。
问好!义乌民居又比去年好了。
本帖于 2010-08-10 14:59:3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所有跟帖:
•
也问您好!!谢谢您有关“传臚”丰富和详细的解释。我将您的
-广陵晓阳-
♀
(663 bytes)
()
07/24/2010 postreply
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