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诗词百首
第一组是咏扬州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
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
欧阳修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留题
梅尧臣
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 双。
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
雨牙鸟 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平山堂
苏辙
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 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
秦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
万时华
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
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
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
曹寅
(一)
遨头吟兴未嫌劳,城脚淮流绿满壕。
恰趁扬人看新水,红桥正月上轻 。
(二)
柳条风劲尚无尘,谁筑渔庄作近邻。
笑指林皋簇鞍马,早梅空赚路边人。
(三)
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
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
平山堂
程梦星
欧公到处为斋堂,扬州结构依蜀冈。
政清俗化有余暇,簿书不遣妨清狂。
眼前突兀非旧屋,兴颓举废无时荒。
诗词下笔妙一世,和者杰手皆苏王。
至今文士胜游集,春秋排日提壶 。
四言过客偶信宿,好名亦必停游缰。
雄楼杰阁满天地,斯堂不与衡低昂。
山平水远妙蕴藉,略如欧老行文章。
南徐北固隔乡县,凭君眼力收江光。
夷陵画舫更何所,倚栏怀古山风凉。
谷林堂
苏轼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平楼
汪楫
平楼高十尺,登眺意 然。
树绿鱼船上,山晴古堞边。
非是人迹少,当午磬声传。
身在繁华地,空悲大业年。
过史公墓
吴嘉纪
才闻战马渡滹沱,南北纷纷尽倒戈。
诸将无心留社稷,一 遗恨对山河。
秋风墓岭松篁暗,夕照芜城鼓角多。
寂寞夜台谁吊问?蓬蒿满地牧童歌。
督师史相国墓
谈迁
忧来有目瞑重泉,白气如虹牛斗边。
德祜庭芝惟死宋,望诸乐毅不忘燕。
长城万里何当坏,文梓千株只可怜。
墓上尚虚翁仲石,恐教遗恨到祁连
梅花岭
孔尚任
梅枯岭亦倾,人来立脚叹。
岭下水滔滔,将军衣冠烂。
广陵吊史阁部
黄燮清
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
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
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
瘦西湖
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红桥绝句(四首选二)
吴绮
(一)
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
榆钱飞尽荷钱出,买断扬州十里春。
(二)
水槛回环抱小楼,人家排住藕花洲。
锦鞯画桨知多少,输却闲情付白鸥。
冶春绝句二十首(选五)
王士祯
(一)
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
江南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无数开。
(二)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阑干九曲红。
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三)
扬州少年臂支红,桃花马上柘枝弓。
风前雉 雕翎响,走马春郊类卷蓬。
(四)
东风花事到江城,早有人家唤卖饧。
他日想思忘不得,平山堂下五清明。
(五)
寂寞园林花覆苔,停桡休遣棹歌催。
桃苏髻子新梳掠,三五池亭斗草来。
冶春诗
汪懋麟
(一)
红桥桥下水 回,青雀衔波接尾来。
莫放春光容易过,海棠渐落野棠开。
(二)
斗鸡台畔落花红,恶少争弯两石弓。
指点卢头索春酒,醉归骑马似飞蓬。
(三)
双双蝉翼似飞鸦,一线春风破脸霞。
行到绛仙楼下立,只教人看牡丹花。
虹桥泛舟
鲍皋
晴波绕郭引兰舟,一带园林小逗留。
夹岸柳榆藏水榭,谁家莺燕占花楼。
帘前玉镜歌新艳,桥畔琼箫唤旧愁。
欲买春风竹西路,钗光鬓影不胜收。
南园春柳词
马曰璐
(一)
城隈春水赤阑桥,一片晴波翠袖招。
我自独来先欲醉,好风频动最长条。
(二)
飞花未许点春衫,也学腰支镜里涵。
鹤渚鱼汀通一望,只疑清梦落江南。
(三)
歌板声沉日易西,新诗多为月明题。
黄鹂可是耽吟者,洗砚池头并坐啼。
董井
吴嘉纪
一泓汉家水,苔深汲者寡。
当时供大儒,今日饮战马。
第三组是所咏古迹虽已不在,但遗踪尚可寻觅的
后土祠
罗隐
四海兵戈尚未宁,谩劳淮海写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好云侵鬓绿,两野危岫拂眉青。
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月明桥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禅智寺
张祜
宝殿依山险,临虚势若吞。
画檐齐木末,香砌压云根。
远景窗中岫,孤烟竹里村。
凭高聊一望,乡思隔吴门。
隋宫春
杜牧
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
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蔼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堤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 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秋日登扬州栖灵寺塔
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檐度,霞连绣 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洗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登扬州栖灵寺塔
刘长卿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同乐天登栖录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宿木兰院
皮日休
木兰院里双栖鹤,常被金钲聒不眠。
今夜宿来还似尔,到明无计梦云泉。
题惠昭寺木兰院二首
王播
(一)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二)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 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石塔寺
苏轼
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
相传如此
饥眼眩西东,诗肠忘早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
胡为三十年,记忆作此讪。
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
乃知饭后钟, 黎盖巨眼。
木兰院
程梦星
今之石塔唐木兰,穷愁王播尝盘桓。
无聊寄食僧易厌,鸣钟故使过朝餐。
后来作相领盐铁,再过此地笑复叹。
为德不卒何足较,人情未免伤饥寒。
八驺得意亦杰士,声名何不防贪残。
黎轻薄盖巨眼,东坡严断宁容宽。
汉朝君相食不足,戛羹轹 书史官。
盛德大业乃佳话,不然恩怨无足观。
龛香寂寂钟磬冷,佛眼平等惟闲看。
后来游者莫题句,碧纱黄土嫌多端。
上方寺访东坡先生石刻诗次韵
王士祯
昔出蜀冈道,黄叶鸣秋蝉。
今来上方寺,绿萼破春烟。
坦步宝带侧,延眺隋城颠。
古刹龙象寂,残碣蛛丝悬。
缅思峨眉人,文采真神仙。
赠诗日南使,宾佐皆豪贤。
邈然意终古,漱墨留春泉。
老笔欲飞动,妙态殊便娟。
空堂响人语,怖鸽飞联翩。
后游慨今昔,凭吊当同然。
维扬谒文信公祠
陈第
万死艰难地,千秋伏腊新。
山河终国破,天地已成仁。
江橘南中像,岩松雪后春。
徘徊歌正气,不觉泪沾巾。
双忠祠
鲍皋
梅花岭左祀双忠,赫濯姜公并李公。
昔在长围射使者,更闻开壁斩西戎。
吴陵兵刃阳阳日,宋国山河草草中。
晚上平山堂上望,寒鸦飞尽大城空。
康山
吕大器
康山一篑草萋萋,无复豪华似浒西。
独有扬州旧时月,翠禽飞上玉梅啼。
僦居西方寺旬日矣漫题古壁
金农
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盏灯。
杯贪京口酒,书杀剡中藤。
占梦今都应,谀人老未能。
此时何所想?池上鹤窥冰。
第四组是所咏历代扬州名产的
百炼镜
白居易
百炼镜,熔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奇。
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
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
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
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
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茶园十二韵
王禹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
牙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 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井鸣玉 ,开宴压瑶樽。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诏,年年奉至尊。
后土庙琼花诗二首
王禹
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云,因赋诗以状其态。
(一)
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
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二)
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
忽似署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后土祠琼花诗
韩琦
惟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
中舍霰冰芳,外围蝴蝶戏。
荼蘼不见得,芍药惭多媚。
扶疏翠盖圆,散乱珍珠缀。
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
尝闻好事家,欲移金毂地。
既违孤洁情,终误栽培意。
洛阳红牡丹,适时名转异。
新荣托旧枝,万状呈天丽。
天工借颜色,深淡随人智。
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
草木禀赋殊,得天岂轻议。
我来首见花,对月聊自醉。
无双亭观琼花赠张圣民
刘敞
东风万物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
那有灵 凌暖日,不为琪树隔流沙。
祠城寂寂春空老,江雨冥冥日易斜。
仙品国香俱妙绝,少倾高兴尽流霞。
久雨路绝宾客稀少闻后土祠
琼花盛开亦未果一往也
吕本中
卧闻更鼓湿不鸣,晓窗但有摧檐声。
云横不放山入座,风怒欲倒江冲城。
东家酒熟花烂漫,折简唤客留娉婷。
街头泥潦一尺许,意欲虽往无由行。
儒生活计亦不恶,蒲团坚坐到日落。
映窗香穗触凝尘,过眼文书开病膜。
明朝新晴有佳处,稳看小槛翻红药。
无双亭下一枝春,玉洁霜清未寥廓。
闭门懒出君莫笑,看汝多愁吾独乐。
故人无事倘能来,为君试举舒州杓。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
韩琦
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
洛花年来品格卑,所在随人称高价。
接头着处骋新妍,轻去本根无顾藉。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
广陵之花性绝高,得地不移造化大。
大豪大力或强迁,费尽拥培无艳冶。
东君固是花之主,千苞万萼从荣谢。
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宜嫁。
遂令天下走香名,仿佛丹青竟夸诧。
以此扬花较洛花,自合扬花推定霸。
其间绝色可粗陈,天心着意诚堪讶。
仙家冠子缕红云,金线妆冶无匹亚。
旋心体弱不胜枝,宝髻欹斜犹堕马。
冰雪肌肤一缬斑,新试守宫明似赭。
双头两两最多情,象物更呈鞍面窳。
楼子亭亭欠姿媚,特有怪状堪图写。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
前贤大欲巧赋咏,片言示出心先怕。
天上人间少其比,不似余芳资借假。
我来淮海涉三春,三访龙兴旧僧舍。
问得龙兴好事僧,每岁看承不敢暇。
后园栽植虽甚蕃,及见花成由取舍。
出群标致必惊人,方徙矮坛临大厦。
客来只见轩槛前,国艳天姿相照射。
因知名种本自然,须凭精识能陶冶。
君子果有育才心,请视维扬种花者。
缸鱼
孔尚任
一池安置小窗邻,弱柳长条护早春。
漾漾青天垂碧水,丝丝绿藻映红鳞。
初怜展尾精神焕,渐看浮金式样新。
坐久疑来幽涧曲,寻思欲理旧竿纶。
扬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
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姜夔的自度曲。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破坏。淳熙丙申至日,即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词人于扬州第二次被劫后的第十六年,路过扬州,有感于扬州今昔之变化,追怀丧乱,写下了这首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箫。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当然更不可能带兵杀敌,因此,他不能象岳飞、辛弃疾那样发为壮词。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张炎《词源》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就有神韵。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词中“过”、“尽”、“自”、“废”、“渐”、“杜”、“算”、“纵”、“二”、“念”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而将去声字用于句子中间,则增加句子的传神之韵,如“波心荡,冷月无声”中的“荡”字,以响亮的声音来体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既具神韵又添音韵之谐婉。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骚雅”和“清空”的特点。
谢谢分享!特别喜欢杜牧的扬州七绝。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更是不能忘怀。请问二十四桥今何在?
所有跟帖:
•
以上这些写扬州的诗词有三分之一是读过的,其余未读过的中间有文字遗漏,请书香的朋友们补充,诚谢!
-飘尘永魂-
♂
(0 bytes)
()
07/24/2010 postreply
05:59:12
•
谢谢如此丰富的分享!!我将它们收藏到我的笔记本电脑里,
-广陵晓阳-
♀
(227 bytes)
()
07/24/2010 postreply
13: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