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读诗札记(ZT)
不常看到的诗
唐诗三百首; 可是, 唐诗岂止于三百? 这三百亦不一定是最好的.
有一个梦想, 希望可以和其它人分享美丽的诗世界, 不论是古典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快乐的、哀怨的…每一首好的诗, 都是生命中的珍珠, 饱经冰川火窟, 才有机会赢取它也许只有极短暂的鼓掌.
马, 需要伯乐, 诗, 也需要知音.
千秋以来, 多少诗魂流落在被忽视的旷野? 它们正苦苦的等待能颂读、能欣赏它们的人, 为它们及诞下它们的主人发出那声喝采.
就让我们肩承这任务: 搜集那些孤寂的诗魂. 它们和美石、奇石一样, 值得我们因慧眼识珍而自豪.
(一)
读钱牧斋《初学集》中【无花】一诗:
客里无花独倚楼 讨春无计恨悠悠 无花亦有便宜处 省却花飞一段愁.
都是平常话, 读来却有余味. 又诗中”无”字二用, “花”字亦三用却自然了无痕迹. 真是高手.
惜钱诗好, 气节却不及柳如是
《词林观止》(陈邦炎先生主编)中, 录有以下的一首《望海潮》: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闗高压秦头。山倚断霞,江吞絶壁,野烟萦带沧洲。虎斾拥貔貅,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兠鍪。六郡少年,三朝老将,贺兰烽火新收。天外岳莲楼,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剰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作者是(金)折元礼, 而副题是(从军舟中作) 词气势豪迈, 充满了阳刚美.
事实上, 折家亦非常之辈, 根据现代的考证, 北宋时在天水一带是拥有军事实力的大族, 和杨家将齐名, 著名的杨令婆” 畲太君”(杨业的妻子)原本就来自折家. 可以说是世代名将之后.
折兀礼后来应是死于与西夏的战争中, 而”折”家亦改称”忻”家..
上阙先写景, 把这一带地形之险要充分的描绘出来, 接着是驻守的军队., 貔貅, 是猛兽, 在此代表了善战的勇士. 千雉严城, 五更残角…”角”是指军中的画角吧, 好一派边城刁斗森严.
下阙是作者的感怀., 兠鍪, 是战士戴的头盔. 三朝老将(另有版本作”三明老将”及”三关老将”的), 岳莲楼, 位于西岳华山附近.
这词不但意境悲凉壮阔, 音韵亦铿然有声, 是难得的一首好词, 折元礼只有这一阙词留传后世, 是有点可惜, 但能有一首如此好的作品, 亦已无憾了
(三) 读郑骞先生编注《续词选》第四编中清词部吴伟业的《临江仙》:
苦竹编篱茅覆瓦 海田久废重耕 相逢还说廿年兵 寒潮冲战骨 野火起空城
门户凋残宾客在 凄凉诗酒侯生 西风又起不胜情 一篇思旧赋 故国与浮名。
这是他过嘉定时填的。
南明弘光元年, 清顺治二年, 因清兵下达剃发令, 嘉定人不服揭干而起, 降清的李成栋及其众曾三次屠城, 死亡人数有说五万, 有说廿万的。 这是扬州十日后的另一场大屠杀。
吴伟业过嘉定时似已是多年之后, 可是词中说的『寒潮冲战骨 野火起空城。』却令人读来尤有余悸。 吴一生亦属不幸。 早年的《圆圆曲》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把吴三桂降清之事下了春秋笔, 可是, 他怎也想不到命运和他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他自己亦有无奈失节仕清的一日, 这在诗人是一场难以洗脱的耻辱。 吴临终时吩咐在他的墓碑上只可书: 『诗人吴梅村之墓』而不准再加一字, 可见其内心之愧疚与痛苦。
他的另一首《贺新郎。 病中有感》说道: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事,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词中恨不能如陈子龙。夏完淳得殉国, 更充分反映吴梅村内心的沉痛。
人贵有良知。 吴梅村虽身不由己而仕清, 却不为自己申辩而终生自责, 他的人格仍是纯洁的, 比一些诃谄新贵的墙头草可敬得多了。
虽然小土豆在自己的《陈圆圆》中不值梅村先生的《圆圆曲》中的不公平, 吴大诗人仍是可爱的。
(四)
阅徐刚先生的《大坝上的中国》, 说到三北防沙工程, 一些纯朴的人们为了筑林护林而付出的汗水和泪水, 十分感动. 中国大地的沙漠化严重程度令人痛心. 在80年代已是每年”沦亡”国土2100平方公里.
“祈连山上林与雪”一章中, 看到老汉三十年护林, 说树木有情, 他累了倚着它们, 它们的枝枝叶叶会跟他打招呼, 他因受委屈而哭了时, 它们亦会落泪. 晚上老汉喝了酒, 醉了, 大声哭起来, 哭的就喊一句话: 『我死了, 谁来守林子啊?』
我们能不心酸?
只是现代的人又有多少能忘掉功利为子孙后代好好的爱护这得来不易的少少青葱?
书中亦提到左公柳, 是清朝大将军左宗棠在西北时栽下三千多里的柳树, 为的亦是能使这大地得一线生机.
他的部下杨昌浚写了一首诗:
上相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可是, 左宗棠离疆返京后三十年, 所栽的二十六万株树被砍伐净尽! 造林难, 守林更难. 人们只贪图眼前小利, 却把山河摧残殆尽, 愚不可及.
听说左氏过嘉峪关时, 吟出了另一位为国为民的名臣林则徐的一首(出嘉峪关感赋):
严关白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低压陇云低
天山巉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左右皆掩泣.
诗好, 爱民之心更值敬仰.
神州大地, 以经济发展为借口正遭受无情的污染破坏, 我们能对后代要付出的沉重代价而无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