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造字的元素即笔画的种类上太单调了,横、竖、撇、捺、点、折、勾、提,它们的变体也很少,其中的提还不常用,很多笔画堆积成字。方块字8种笔画,三画之内的汉字容量是8+(8)2+(8)3=584个。汉字三画以内的字约有80多个,容量的利用率超过百分之十五左右。圈、弧、弯等曲线笔画有着更为丰富的变体,也更富有美观性,包括变体,笔画总数将多达五十个,按常用的22个计算,在三画之内的造字容量是22+(22)2+(22)3=11154,是不采用曲线笔画的字容量584的19倍。如果以同样的容量利用率百分之十五计算,那么,采用曲线笔画可以造出1673个三画以内的简单字符,而且,曲线笔画字符具有更为丰富的变体,这么一来可以造出的字符就会数倍增加。既然文字是一种符号,越简单越好,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拒绝这些更为优秀的笔画?为什么要拘泥于方块字形和六书的造字原则呢?关于曲笔字的变体字,这里举例说明,例如,在汉字中,“大”和“丈”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完全相同,只是笔画的衔接位置不同,可以把其中之一如“大”视为正体字,那么就只有一个变体字“丈”,但是在曲线笔画中同样的这三个笔画笔顺却至少可以造出30个变体字。有着如此巨大的造字潜力的曲线笔画和曲笔字我们为什么要舍而不用呢?汉字中在三画以内的这些十分简单的字有80多个,容量利用率在百分之十五左右。方块字的造字元素(笔画)太少太单调。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为了造出更多的字,就只有增加字的笔画数量,堆积一起,使得字体笔画严重的变多变繁,不容易识别区分,更难以书写。如繁体字:機靈、臺灣、發達等等。“据粗略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八画以上的占70%,十画以上的占50%。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入的7000个字统计显示,汉字的平均笔画是10.75画。”笔画最多的字是由四个“雷”字组合成的那个拟声字共有52画”。从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作个简单的计算,笔画的种类为8种,即便是最繁的字仅按13画计算,那么(8)13+(8)12+(8)11+…+(8)1>6282亿,即拥有可以造出超过6282亿个字符的容量。而常用字只有4千个,按《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入的7千个字计算,6282亿除以7千,商是8974万,就是说容量的利用率仅为约8974万分之一,这简直是天大的浪费。然而正是方块字形的局限和六书的要求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让人失望的是,即便利用率是如此低下,它们却被造得如此的麻烦难学。按常用汉字4千个计算,(8)1+(8)2+(8)3+…+(8)6=299592,除以4千商是74.9,就是说如果舍弃六书原则,仍按仅8种笔画计算,只要把容量的利用率提高到74分之一,常用汉字就可以简化到每字6画。如果吸收曲线笔画,就可以大量采用变体笔画和变体字,上面已经提到,按22种笔画,三画以内的可造正体字的容量是11154个,其中二种笔画和三种笔画所能造的正体字的理论容量是(22)2+(22)3=11132个,哪怕让这11132个正体字符每个字符只增加一个变体字符,那么字符的总容量将增加到11154+11132=22286个。22286与1234的比值大于18,在所需的总数量为1260个的记字符中只要造出1260-26=1234个新字符就可以了(为了尽可能多的和现用汉语拼音字母保持一致,减少英文和汉字沟通的麻烦,有必要吸收26个小写英文字母)。即18个中选用一个,造出既美观又容易从字形上区分开来的1234个字符是可行的(本人已经用实践证明)。控制在每字4画可以造出22+[(22)2+(22)3+(22)4)]×2=49万0798个字符,497980÷4000>124,就是说即便是从124个字符中选用一个仍可以造出4千个四画以内的字,可是我们的汉字竟然平均每字10.75画。采用曲线笔画完全可以把四五千个汉字控制在每字三四画以内。这些便是采用曲线笔画和突破方块字形与六书原则在造字上的重大贡献。可惜的是这么重要的优点在我们的现用汉字中却没有丝毫的发扬和体现,甚至是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所否定。
回复:汉字三画化的讨论
本帖于 2009-11-18 19:52:0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