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图)

本帖于 2009-03-30 12:50:1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op,1881一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象棋的放事》《昨日的世界》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1927 英译为: 《Decisive Moments in History》 汉语流行译名“人类群星闪耀时”舒昌善译1986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所写的诸如拜占庭的陷落、天才的《马赛曲》作者、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飞越大洋、列宁的一段曲折路等,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第二部分为《麦哲伦—— 一个人和他的事业》,是一个整体,写的是葡萄牙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和他一生的航海事业,真人真事,而又有所升华,让人详尽而又准确地把握了麦哲伦的一生及其所处的那段历史。 目录…… 序言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拜占庭的陷落 韩德尔的复活 一夜之间的天才 滑铁卢的一分钟 玛丽恩巴德悲歌 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逃向苍天 夺以南极的斗争 封闭的列车 精彩片段 滑铁卢的一分钟: 时间已是上午九点钟。但部队尚未全部到齐。下了三天的雨,地上又湿又软,行路困难,妨碍了炮兵的转移。到这时候,太阳才渐渐地从阴云中露出来,照耀着大地。空中刮着大风。今天的太阳可不像当年奥斯特里茨的太阳那样金光灿烂,预兆着吉祥。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得阴郁无力。这是北方的阳光。部队终于准备就绪,处于待命状态。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牝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一番。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但是,盖过这一切响彻四方声音的.却是雷鸣般的欢呼声,它从各个师团滚滚而来。这是从7万士兵的喉咙里进发出来的,低沉而又洪亮的欢呼声:“皇帝万岁!” 二十年来,拿破仑进行过无数次检阅,从未有像他这最后一次检阅这样壮观,热烈。欢呼声刚一消失,十一点钟——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而这恰恰是致命的两小时!——炮手们接到命令:用榴弹炮轰击山头上的身穿红衣的英国士兵。接着,内伊——这位“雄中之杰”,率领步兵发起冲锋。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开始了。关于这次战役,曾经有过无数的描述。但人们似乎从不厌倦去阅读关于它的各种各样激动人心的记载,一会儿去读司各特写的鸿篇巨制,一会儿去读司汤达写的片断插曲。这次战役,无论是从远看,还是从近看,无论是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它都是伟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杰作:一会儿陷入畏惧,一会儿又充满希望,两者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最后.这种变换突然成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战役是真正悲剧的典型,因为欧洲的命运全系在拿破仑这一个人的命运上,拿破仑的存在,犹如节日迷人的焰火,它像爆竹一样,在倏然坠地、永远熄灭之前,又再次冲上云霄。 从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法军师团向高地进攻,一度占领了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下来,继而又发起进攻。在空旷、泥泞的山坡上已覆盖着1万具尸体。可是除了大量消耗以外,什么也没有达到。双方的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的统帅都焦虑不安。双方都知道,谁先得到增援,谁就是胜利者。威灵顿等待着布吕歇尔;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地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一旦他的这位元帅及时赶到,那么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将会重新在法兰西上空照耀。 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所有跟帖: 

80年代茨威格曾是我最着迷的作家.感谢你.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9 postreply 07:25:36

茨威格的作品充满内涵,充满乐趣,它往往让人越学越喜欢, 谢谢 -团团赚- 给 团团赚 发送悄悄话 团团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6:17: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