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陶芬贝格:从希特勒追随者到希特勒刺客

本帖于 2009-02-08 06:00:4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施陶芬贝格:从希特勒追随者到希特勒刺客


克劳斯8226;冯8226;施陶芬贝格(Claus Schenk von Stauffenberg,1907年11月15日-1944年7月20日),德国军官,出生于一个南德国贵族家族,他是在策划暗杀阿道夫8226;希特勒的行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与当时大多数贵族子弟一样,施陶芬贝格选择了从军振兴家族和国家的道路。1926年他加入了具有悠久传统的第17骑士兵团(班贝克)。他的军官生涯开始于德累斯顿的步兵学校,在学校里他通常是模范学生。年轻稚嫩的面容并不能掩盖施陶芬贝格的才华,1929年他以最优的成绩从军校毕业返回班贝克位于的兵团,并在1930年被擢升为少尉。

他在班贝克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叫做“冯8226;施陶芬贝格广场”,1998年至2000年我们家就居住在他的故居的隔壁。

希特勒1933年上台之后,年轻的施陶芬贝格也被纳粹所宣扬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希特勒的“个人魅力”感染,面对虚弱的魏玛共和国和混乱不堪的德国社会,他和当时的大部分人一样,倾心于纳粹热血沸腾的纲领和口号。1936年施陶芬贝格全家迁往柏林,在柏林军事学院接受了进一步的培训(1936-1938),1939年他被从第6装甲旅调至总参谋部。

随着希特勒对外政策的变化,战争愈加显得不可避免,施陶芬贝格对于曾经感染过他的“元首”的看法也在逐渐变化:1939年当德国以进攻波兰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时候,施陶芬贝格对希特勒的信念开始动摇。作为帝国军队的军官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在战争中证明军人的价值,而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在准备并不充分下实行的“闪电战”的危险性。

在占领了波兰之后,希特勒于1940年初开始攻打法国,一年之后又进军苏联。施陶芬贝格第一次接触到地下“反抗力量”还是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在随后的两年内,希特勒横扫欧洲,不可一世,其间“反抗力量”曾策划多起暗杀行动,但总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

施陶芬贝格也成为“反抗力量” 的发展对象,虽然他对于希特勒的狂妄自大非常不满,不过直到1941年之前他对于刺杀希特勒是否能够改变德国的未来并不确定,所以并没有更多地参与暗杀计划。

希特勒的节节胜利让很多高级军官似乎已经闻到了“德国统一世界”的味道,而民间的一些反对希特勒的活动尽管有些声势,毕竟还不能直接触及“元首”。直到希特勒将枪口掉向之前曾经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俄罗斯战场的寒冬和残酷的战争事实才说服了施陶芬贝格和其他将领,“傻子指挥战争,希勒特在滥用军队”。帝国军队在占领区肆意屠杀当地居民和犹太人也加深了这些将领对于希特勒的怀疑。

1943年初,施陶芬贝格被派往北非突尼斯,英军的一次低空轰炸让他失去了左眼和右手,左手也只剩下三个手指。在被送回德国疗养的过程中施陶芬贝格的“倒希”的信念愈发坚强,这段时间内他与柏林的“反抗力量”频频接触。“反抗力量”中既包括德军高级军官也有政府官员、民间分子等。但是施陶芬贝格还希望首先得赢得战争,然后在凯旋之际,再清除家里的瘟疫希特勒。

“反抗力量”一直在筹计各种暗杀计划,但一次次的暗杀计划都被挫败。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开始了对纳粹德国的反攻,德军将领普遍意识到战争的失败已无法挽回,但希特勒仍然在做着决一死战的准备。施陶芬贝格和反抗力量认识到,除掉希特勒是唯一可以和与盟军进行和平谈判的条件。

在1944年7月1日,因为他的才华和工作业绩,施陶芬贝格被提拔为德国预备军总长,因此获得了直接向希特勒汇报工作的机会。在几次刺杀行动都没有取得成功之后,施陶芬贝格意识到,这时最理想的刺客人选便是他本人。

在“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的普鲁士思想的熏陶下,施陶芬贝格却毅然选择了对恶魔元首的“背叛”。

7月20日密谋案是一次企图刺杀阿道夫8226;希特勒而发动政变的行动。于1944年7月20日由一班德意志国防军军官和另外一些人展开行动。政变的主谋是克劳斯8226;冯8226;施陶芬贝格上校。其他参加政变的人包括埃尔温8226;冯8226;维茨莱本元帅、路德维希8226;贝克上将、埃里希8226;赫普纳上将、卡尔8226;格德勒(莱比锡市长)、梅尔茨8226;冯8226;基尔海姆上校、阿尔弗雷德8226;台尔普神父等。埃尔温8226;隆美尔元帅和京特8226;冯8226;克鲁格元帅都被指牵涉其中,最后两人被迫自杀。

原计划由施陶芬贝格往东普鲁士拉森堡的狼穴在希特勒附近放置计时炸弹,然后立即前往柏林命令部队起义。并成立一个新的影子政府,由贝克上将担任国家元首,格德勒担任总理,大部份参与者都希望最终能恢复德国帝制。瓦尔基里行动是一个军事计划,假装柏林出现工人暴动,派出军队镇压。利用事件掩护更进一步的军事部署。
因为狼穴的高温和有建筑工程进行中,希特勒把会议由地下碉堡转到地面一栋木建筑物内。施陶芬贝格虽然带了两枚炸弹,但他只能够装设其中一枚,然后放在一个公事包中。施陶芬贝格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和一只眼睛令到他能够以听觉受损为由靠近希特勒。
施陶芬贝格在下午12时37分把载有炸弹的公事包放在希特勒右方橡木大桌桌腿侧,然后在会议中途静静地离开了会议室。当时希特勒伏在桌上看着东线地图,并聆听他的军官叙述战争形势。下午12时42分,炸弹爆炸,橡木大桌被炸成碎片,整栋建筑物倒下。施陶芬贝格目睹爆炸认为没可能有人生还。他与他的副官威纳8226;冯8226;赫夫特中尉穿过一道又一道的保安封锁线离开狼穴,然后飞到柏林会合其他在战争指挥部等候的同谋。
可是谁知爆炸前一刻,一位上校为了看清楚地图而靠近桌子,却被施陶芬贝格的公事包绊了一下,于是他把公事包推到桌腿外侧。厚实的桌腿为希特勒挡住了爆炸的冲击,木建筑物亦减弱了爆炸的威力。有四人当场死亡,大部份在场人士都受了伤,希特勒也保住了性命,只受了轻伤。
狼穴方面下达了击落施陶芬贝格坐机的命令,但中途被空军的政变参与者截住了。维茨莱本元帅在到达柏林陆军总司令部打算指挥政变部队时被捕。由于消息混乱,令弗利德利希8226;欧布利特将军迟迟未有展开瓦尔基里行动,延误了四小时直到施陶芬贝格到达柏林。
政变者并未能占领电台令到希特勒生还的消息得以传开。起初,柏林的后备军的确有执行施陶芬贝格的命令,但后来他们的长官阻止了行动,政变失败。

政变主谋,施陶芬贝格上校、欧布利特将军、基尔海姆上校及赫夫特中尉在当晚被捕,在战争指挥部的庭园被枪毙。很多人(包括希特勒)都相信这次就地处决政变主谋是为了不让他们供出其他参与者。希特勒用行动去回应这次政变,处决了五千名反对他的政权的人,有些被酷刑煎熬至死。

在今天的德国,参与这次政变的人都被称为抵抗战士,更有以部份参与者名字命名的街道。

汤姆8226;克鲁斯的《刺杀希特勒》正在全球上映。影片主人公克劳斯8226;冯8226;施陶芬贝格曾经是希特勒纳粹思想的追随者,而在大战的最后关头,他和其他德军军官策划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计划。
◎导  演 布莱恩8226;辛格 Bryan Singer
◎主  演 汤姆8226;克鲁斯 Tom Cruise ....Col. Claus von Stauffenberg
◎制作公司 联美电影公司
      Bad Hat Harry Productions



(谢盛友 整理 编辑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施陶芬贝格:从希特勒追随者到希特勒刺客
  • 谁先折腾了奥巴马?
  • 漫话中国改革的动力和目标ZT
  • 从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想起
  • 两岸关系新战略架构 ZT
  •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