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事件前,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Charlie。读到多伦多大学某教授说他该死时开始关注事件。类似教授的言论印证了一个模糊的理解 - 如同重新定义了婚姻、性别、自由等一样,现代社会也在悄悄改变对“犯罪”的定义:即定罪不再根据行为了(现在杀人/强奸/侵犯儿童/抢劫/偷盗都不该死),但发言可以该死。看人不看他做了什么,而是看他说了什么。最近多伦多附近一个性侵屡犯break in普通人家,rape了三岁女童,然后称lgbt了要转入女子监狱,也没见哪个教授/媒体人出来说他该死,也没哪个杀手出来为社会除害。
杀手的信息初出来,整个无法解释,但之后伴侣的信息出来,也就make sensel了。人很容易被操控/manipulate,尤其在亲密关系里面。想到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女巫已经预言麦克白要做国王了,他反正也没儿女,为什么不等着算了,反而要杀掉老国王?公认的解读之一就是麦克白夫人的manipulation。这位霸气夫人花容如何不详,但麦克白对她的迷恋和依赖莎翁写的很具体:他称她为my dearest partner, 迫不及待将女巫的预言写信给她,明明不想杀国王,但被她的“男子气概”说法鼓动,一杀而不可收拾。
杀手Tyler Robinson看着还像个少年,哪用费劳神子左右的讨论,这位真是个用sex就能操纵的完美对象。如果他在监狱里被纳税人养起来(大概率结果),在未来的某天(一般到中年时,人会在被伴侣/亲人的操纵中醒来),或许他会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动机从何处而来。如同左派人士以为推动变性是自由,真正的推手却可能是某些提供相关药物的公司及受益人。每个变性人都是一只下蛋的金鸡,年龄越小,终生需要服用的激素就越多。所以金鸡越多越好,越小越好。Sign。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