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高大叶茂,每年的仲春,大朵黄绿色的单瓣花就会点缀其间。当年在
庐山看到它时,它已是濒危稀少树种。庐山植物研究所创办人胡先(马肃)先
生早年在庐山重新发现它的存在时,当地人对它早有形象而生动的名字,就直
称它为马褂木,因为它的叶形就像一件件小马褂。但胡先生是植物学家,在植
物分类学和古植物学上独树一帜,经他的研究和考核,将它正式归属命名回为
鹅掌楸,这是一种古老的树木,在世界上其它个别地区比如北美地区等还有它
的同类,可是在中国,它几乎绝无仅有。而它在庐山的被发现,对于研究东亚
植物区系和北美植物区系的关系,对于探讨北半球地质地理和气候的变迁,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第四纪冰川以后它仅仅在中国的南方和美国的东南部
还有分布。因此在庐山发现它则使庐山这个灵隐之地更具神秘,也更让植物学
界认识到庐山位于亚热带北缘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它具有重要物种的事实。庐山
之贵,和它至今仍然拥有古代稀有植物生命分不开。

谢谢网上原摄影者提供
就为这点滴的信息,我们一行年轻的“铁磁”们,说什么也要去植物园和与它
比邻的植物研究所一探究竟。到了那里我们才知道,为了实现故去的胡先生的
遗愿,他的学生们当年正在继胡先生之后,研究鹅掌楸的人工培植。原来鹅掌
楸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都不太高,气候和土壤多对它们的成活率有所限制。而庐
山是以树为魂的山群,鹅掌楸这样远古稀有的生命且同时具有观赏入药等多功
能的古树,应当让它成林,让它在当今植物界也有一席之地。就当年庐山鹅掌
楸树种的培植,到底成功与否笔者至今都不知道,但近年和朋友的邮件聊天中,
得知北京植物园里现在有几棵用北美鹅掌楸树种培植的鹅掌楸树,非常美丽,
相信因为它们的存在,北京四五月间的植物园又会增添美丽的一笔。
八五年六月里的鹅掌楸花期已过,它的叶子大而造型特异,我们几个“铁磁”
决定各自摘一片,把它作为此行的留念。我自己把它夹在当时带在身边唯一的
笔记本里,许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再次翻开那笔记本,它已经和前后两页笔记
纸页紧紧地粘在了一起。当年把它放进去时,它还碧绿厚实且经纬流畅清晰。
这一次在我不能把它们和笔记本分开时,就举起它们让窗前加州的阳光来透视。
两页笔记纸因当年鹅掌楸叶的水分干了而微黄且皱褶,中间夹着的叶子也枯黄
而萎缩了,就像我的记忆,没有了当年的敏锐,也没有了当年的新鲜,但那叶
形无论它有多老,那经纬虽然也不再流畅,可那年六月里的庐山行却牢牢地印
在我的脑海,永不退色。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