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作为一位作家,沃波尔写过一部乱伦主题的悲剧《神秘的母亲》(Mysterious Mother,1768),但他的《奥特朗托堡》是最成功的,虽然对人物的刻画上明显缺乏心理深度。由于此书的影响,一种新的题材,即所谓“哥特式小说”在英国风行一时,产生了一大批这一类的小说,甚至在查尔斯·狄更斯的《荒凉山庄》、《远大前程》以及美国作家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Charles Brockden Brown)、埃德加·爱伦·坡和纳撒内尔·霍桑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可以看到《奥特朗托堡》的影响。而显示哥特式小说繁荣的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它的发祥地,霍勒斯·沃波尔在那里写成此书的“草莓坡”。
1764年,一部题为《奥特朗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的小说在英国刚一出版,立即就产生了极大的效应,可以说是轰动。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因为它写的是一个中世纪的恐怖故事,十分合乎18世纪后期英国人的崇古思想和对恐怖文学的需求;另外作品的匿名出版和“序言”中的几句话也颇能勾起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
小说的“序言”是这样开头的:“下面这部作品是在英格兰北部一家天主教徒家庭的图书室中发现的。原书于1529年以黑体活字在那不勒斯印刷。它写成之后多久才出版的,不得而知。主要据信是在基督教最黑暗岁月里的缘故;不过语言和结构倒没有不规范的感觉。风格是最纯粹的意大利风格。”“如果故事的写作和料想故事中发生的时间相去不远,那么应写于1095年第一次十字军远征和1243年最后一次远征之间,或者在此之后不久。……”
这些字句的确是够吸引读者的猎奇心理的。但这只是作家们所惯用的虚构手法。在作品获得成功之后再版时,英国小说家霍勒斯·沃波尔在第二版的“序言”中承认,这部假托是从意大利文翻译过来的《奥特朗托堡:一个哥特式故事》,实际上是他的原创作品。
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出身显赫,是1721至1742年的英国首相奥福德伯爵第一罗伯特·沃波尔的第四个,即最小的儿子;1779年他哥哥的儿子奥福德伯爵第三去世之后,他继承拥有了奥福德伯爵第四的爵位。
霍勒斯生于伦敦,童年是在父亲的议院里度过的;8岁那年,在伦敦西南泰晤士河畔特威克纳姆(Twickenham)的剑桥议院(Cambridge House)过暑假时,据称曾遇到大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大伦敦外围的贝克斯利自治市接受早期教育之后,沃波尔于1727年进了伊顿公学,与未来的诗人、以《墓园挽歌》而闻名的托马斯·格雷结为好友;1734年离伊顿后一年入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1739年从国王学院出来即与格雷一起漫游法国、意大利等大陆地。待他于1741年9月回到英国时,竟发现他不在时,已经被选进议会。20多年后,1767年5月,沃波尔从议会退隐。
沃波尔终身未娶,他毕生最大的兴趣是交游,尤其是在旧大陆的旅行中收集绘画,或在庞贝和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这两个公元79年同时被维苏威火山毁灭的意大利古城发掘古物。他的四卷集《英格兰的绘画轶事》(Anecdotes of Paintingin England),《英国王族和贵族作家目录》(Catalogue of Royaland Noble Authorsof England)、《对查理三世生活和统治的历史疑问》(Historical Doubtson the Life and Reign of Richard the Third),还有由W.S.刘易斯(W.S.Lewis)编的差不多三千封通信,让人看到他对中世纪生活的热情所在。
特威克纳姆有一所小屋,号称“草莓坡”(Strawberry Hill),它建于1698年,原先由剧作家、1730年的桂冠诗人科利·西伯(1671-1757)和达勒姆主教塔尔博特(1685-1737)居住;后来租给了伊丽莎白·切尼维克斯。切尼维克斯夫人是保罗·丹尼尔·切尼维克斯的妻子,伦敦一家最时髦的玩具店的所有者。1748年,沃波尔花了1339英镑十先令,在这里购置到一小片农场之后,切尼维克斯夫人把“草莓坡”转租了给他。
最初,沃波尔只是想在这里种点树木、花草,再养几只家禽和奶牛、羊什么的。后来又决定重建。沃波尔产生这样一个念头,部分是受到当时英国收藏艺术品和修建博物馆这种流行风尚的影响,希望用这建成的别墅来存放他的收藏品;更主要的是他决意要让他心中的一座理想建筑物成为现实,这就是他1749年9月28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的,要按照“我自己的趣味”把小屋建成一座“哥特式的小城堡”。
“哥特式”中的“哥特”,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公元二世纪后半叶南迁到达黑海海岸的古代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这一词后来就指称“中世纪的”,而“哥特式建筑”也随之专指中世纪的建筑式样。
尽管沃波尔是参照了哥特式的实地建筑和书本上的哥特式建筑图样,按自己的意想设计出详细图来建造“草莓坡”,但既是修建,而不是新建,他理想的“小城堡”就不可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而只能是一座假城堡,或是说是仿哥特式建筑,如他自己所美其名的,是“超越于仿造的幻想作品”。
沃波尔的“草莓坡”分三个阶段建成,第一阶段的工程于1753年告一段落,第二阶段在1758年结束,最后在70年代全部完成。
经过这样的修整,据记载,一步步地,草莓坡竟然从原来的五英亩扩大成一个46英亩之广的庄园,可以说是“草莓山庄”了;那所小屋也成了价值21000英镑的著名哥特式住宅。草莓山庄甚至被认为是哥特式建筑在全欧洲的样板,也是全欧洲这种建筑的源泉。
于是,斯蒂芬·琼斯接下去写道:“在沃波尔自己身上,古典气质多于浪漫气质,因此,他坐在书房里时,就情愿沉浸在联想的欢乐中,而不愿受一个真正的哥特式世界的恐惧威迫。”
不过这一点斯蒂芬·琼斯说得不对。有一次,草莓山庄主人就受到一个梦魇(nightmare)的骚扰而惊醒了过来。
那是1764年6月初的一天夜里,沃波尔在黑暗中睡着之后,后来他在一封给他的信徒威廉·科尔牧师(Reverend William Cole)的信中这样说到此事:“6月初的一天清晨,我从梦中醒来,这梦我全都记得起来,(是一个非常逼真的梦,因为有一个像我的哥特式小说的开头)我觉得我是在一个古堡里,而且在那个大楼梯的最高一级,我看到一只穿盔甲的巨手。”
这虽是一个恶梦,但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于是“当天晚上,”他说,“我坐下来开始写起来”。最初他是“一点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写或要写些什么”。但是随着“作品一点点写出,我也渐渐爱上它了,加上我非常喜欢思考非政治的东西,简单说,我是那么的被我这不到两个月就写完的故事所吸引,以致一天夜里,我从大约六点钟喝茶时起,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半点,我的手和手指都累得无法握笔写完那段中的那一句……”
沃波尔就这样完成了他的哥特式小说《奥特朗托堡》。
《奥特朗托堡》,这个题目就是很有特征性的。堡即城堡,虽然有时也用以指豪华的宅邸或乡间的庄园,但一般都是指中世纪欧洲的要塞,大多为国王和贵族领主领土内的住所;奥特朗托也有它的特殊含义,它是位于奥特朗托海峡萨伦蒂纳半岛的一个意大利古港,原为古希腊的居民点,后虽归罗马统治,长时期来仍一直保持希腊语言和文化。
《奥特朗托堡》不但题目蕴涵了作者浓厚的崇古情结,小说的故事——奥特朗托公国的君主曼弗雷德,因儿子康拉德在举行婚礼之时意外地死于突然飞来的一袭巨盔之下,决定娶新娘为妻,休掉自己的发妻,以延续家系、保住领地。但伊莎贝拉在农民西奥多的帮助下得以逃脱。后来一队神秘骑士出现,其中的“巨剑骑士”系伊莎贝拉的父亲弗雷德里克,是奥特朗托公国原来的君主“好人阿方索”的近亲,他来是受圣地隐士的嘱托,要讨伐僭越王位的曼弗雷德。最后,由于圣地隐士显灵,还有阿方索的身影显现,宣称西奥多才是奥特朗托堡的合法继承人;出于对怪异现象的恐惧,曼弗雷德精神崩溃,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并坦白了自己祖父当年篡位的罪行,离开了王位,与原配妻子归隐修道院。
不但情节曲折,小说的背景,中世纪的城堡,地下的通道和幽暗的走廊,暗藏的密室、暗门和机关,特别是不时显现的幽灵鬼魂和巨盔、巨剑等超自然现象,甚至脚步声、关门声,都使读者产生一种神秘感,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哥特式故事”。
沃波尔的“草莓坡”
本帖于 2008-11-24 19:19:2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