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灵隐士)
【皇帝是我】人生五十,天命之槛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1936那一年伟人42岁,186cm的身姿站在黄土高坡之上,面对北国风光的雄浑,眼前万里雪飘的苍茫,耳中回响着信天之游,不由心跳加速,胸襟激荡,思绪在飞,神魄在游,千年帝皇雄主如跑马灯一般在脑海闪灵。颅内高潮的激励之下,伟人不由得雄心大起,诗兴大发,欲与天公试比高,灵犀一点,灵鸡一动,嘿嘿,大作《沁园春·雪》水到渠成,一挥而就。不过当时有点害羞,怕人笑话,所以藏着掖着,没有投稿,没有发表。
诗中这四位可谓是皇帝届的四大天王,永恒的偶像,千古风流人物。
排第一位的秦始皇赵政虚岁五十驾崩,倒在了天命年前,最后一位宋太祖赵匡胤也是虚岁五十驾崩,同样倒在了天命年前,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之时五十有一,算是刚刚熬过天命之年,也倒下了,唯有汉武大帝刘彻大脚稳稳,彻彻底底迈过了天命之年,活到了虚岁七十。
“恭喜刘兄”
“谢谢灵兄。”哈哈。
不过呢刘彻的五十岁并不顺遂,那一年粗事了——在元封四年发生了大旱灾,百姓饥渴而死,关东出现200万流民,第二年大蝗灾,自此大汉连年民变,虽然汉武大帝青山依旧在,但是帝国开始暮暮垂危,几度夕阳红——也是一道坎儿啊。
同样人生五十驾崩的还有北周太祖宇文泰,一位低调的厉害角色,此君乃是隋唐一脉关陇集团的奠基者,最初的带头大哥。此外还有大隋帝星二代杨广,又名杨英,乳名阿魔。具维基云,杨广极为倾慕汉武大帝,所以尽力学他老人家拓展国土,永定边陲。咦?“广”这个名字有点熟,莫非杨广过于崇拜汉武大帝,欣赏飞将军李广,自己改名为“广”的?哈哈,纯属瞎掰,切勿当真。
梦想归梦想,现实总无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杨广倒在了一道门槛上——他没有征服高句丽。之后引发了大规模民变,宫廷之内也发生了兵变,被手下叛将用自己的头巾活活勒死,那一年杨阿魔虚岁五十。历史上还有一位金炀帝,完颜亮,跟杨广死的流程非常相似:御驾亲征,后院起火,宫廷兵变,被杀。
杨广有三个谥号,隋恭帝杨侑谥爷爷杨广为炀帝(在相国李渊的授权之下),皇泰主杨侗谥爷爷杨广为明帝,夏王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最后李渊成功登顶,改隋为唐。对了,李渊是杨广的姨表兄,两人的妈妈是亲生姐妹,不过到了当皇帝的份儿,亲戚关系也没得商量,你别怪我手狠。所以从此杨广就被一致称为炀帝,成了昏君帝王的代表人物。
真的昏庸吗?未必尽然,只能说站的位置,看的角度很重要。如果回顾杨广一生,考量一下那些年他的所作所为,那些大开大合的手笔,纵使时光不停流转1400年已过,依旧可以感觉在当时他超人一等的视野,纵横天下的决心。他所完成的其实并不比他的偶像汉武大帝差多少,也不比秦皇,唐宗,宋祖差多少。不信?请让我列举一下吧?
605年杨广36岁,在继承大统的第一年之内就颁令修建大运河,全长四千里。五星级大手笔。
同一年正式将科举制度定为国家的选拔政策,设置进士科,从此人间有了进士。也是高段位大手笔。
一路向南:19岁挥师江南,总督水陆两军50万,灭陈。
一路向北:一生四次向北,亲自巡视北国边陲,长城内外,以警示漠北突厥。
一路向西:御驾亲征向西而行,平定吐谷浑,接着巡视西部边陲重镇张掖,那一年杨广四十岁。
一路向东:御驾亲征辽东,指向高句丽,欲切断高句丽与突厥的联结,长远的一招棋。
连续三年发兵三次,实在太远没有成功。果然是东邪,东方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