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民间:雨水洗涤过的文字。

本帖于 2008-10-02 11:26:5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红袖添香老板娘 编辑

无意间读到这个。
仿佛泰戈尔般的天籁之音。
又仿佛久远处走来:
一幅幅的水墨画。。。

水墨民间
文:巴音博罗

暮色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到母亲身边
——萨福
在萨福的诗里,暮色仍然为我们保持了它最初的明亮。尽管时光过去了这么久,但诗中的画面仍然令人惊讶地重现于如今乡村(你不能不惊叹于这样一种奇迹,而它的神秘仍带有天堂般的安静)。黎明时,牧童和羊群一批批散布到村庄之外的山坡草滩上去;暮色苍茫时分,他们又和羊群一起飘回家中……晨光暮色,中间是甜蜜的回忆,是爆响的牧鞭,是天上地上相似的云朵,是神与人相互问询的应答和凝思。而诗人在默默赞叹,年轻、美丽的萨福深情地注视——她身上拂动的丝帕多像一缕炊烟,她轻盈的步履吹动了花苞,使馨香散发开去,成为一种永恒的景致,嵌入到古希腊伟大的史诗当中……直到如今,暮色依然是诗人们纵情放牧的羊群,安逸地在山坡上吃草。暮色即诗篇。

桃花

百花中最娇艳的一位。她用雪花般轻柔的足尖走路(好似排练厅那位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姑娘的腰肢,轻盈而又纤弱)有时一个动作下来,光洁的额头上会沁出细密的汗珠。她用纤细、苍白的手指揩汗,用围扎在胯骨上的衣衫扇风,那无力、倦怠的动作宛若梦境,而含情脉脉的眸子却透出了无尽的凄美——她的整个身体都像刚刚灌浆的枝条——光滑的腹部,尖挺的乳房,结实的臂部……她用舌尖吐音,用向上挽起的头发散发青草的气息,用嘴角的微笑告诉你愈来愈热火的阳光。她有一间干净的只属于自己的闺房;也有一套粉红色的,芬芳的裙裾。白天,她喜欢展示她热烈的舞蹈;夜晚,她愿一个人躺在床上想心事。她的心情很好。在果园里,在原野上,在江南塞北的沟沟叉叉之间,谁能看不见她那火烧云一样艳丽的身姿呢?只要寒冬的脚步稍稍离开,只要春风以她燕尾似的新剪裁出一对恋人的信笺……她就会送上一个小小的报答——一朵不胜娇羞的吻。偏偏她又是一个性急的姑娘,偏偏她脸皮薄,腮上飞霞次第开,叫看见的人疼惜有加。这是春天里的秘密,看见的人,他们不说,他们把药罐里温着的血,煮成青烟一缕,散入寻常百姓家……庭院深了,篝火落了,邻居那新丧寡妇的髻上,又添了一层白绫,而进不得家门的野鬼孤魂们暗暗啜泣。有人在叹息,有人在升腾的地温中怀想起遥远的夸父和那把化为桃林的手杖。但桃花依旧在开,桃花像热烈的忘情的恋人一样,保持着她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窗子打开了,溪水泛绿了,草儿长齐了它们的乳牙,蜜蜂像一架架金色轰炸机,嗡嗡地运输着糖衣炮弹……而桃花则打开了她处女的身体。那里,亮着一盏小太阳一样的灯,照着她鲜血一样宝贵的家。
……美丽是不够的。
你再也不能用半舒卷的树叶的嫩红
来安慰和满足我。
当我在细看番红花的穗的时候,
太阳照在我的颈上,非常温暖。
大地的气息也真好闻。
看上去世界上没有死亡这回事。
……(——美.密莱《春》)



我似乎更愿意称呼它的古名:横吹。我似乎更希望它的材料是竹制的,是那种上了一层清漆的,笛身上有着天然竹节的那种。(其他的材料的也可以,但必须像曾侯乙墓出土的那管,笛管均髹黑漆,并饰有朱漆彩绘三角云纹和陶纹)。在一个清丽的早晨或静谧的黄昏,乡村的画面上总是有着湿漉漉的雾岚抑或提早升起的夜露的,总是有着一阵嬉闹蓦然沉静下来之后那浓郁的青草气味儿。狗的远吠和水塘小溪边蛙的响亮,依然是一个炊烟般的日子。就有那支横在牛背上的笛,就有一个剪纸花儿般的慢慢晃悠的身影。明亮的,年轻的,快乐的,婉转的,金质的曲调更像莺飞草长的心事,更像欲说还休的倾诉。所以在古今诸多的乐器中,笛子得到了最大的普及,得到了下层百姓真正的喜爱。与胡琴、钟鼓和琵琶相比,笛子更具有民间性,更质朴、随和和平易(它的单调里那种天性的率真成分更像一个少年顽皮的眼神)。当然笛子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汉代时的大音乐家李延年作有《汉横吹曲二十八解》。它的歌词《乐府诗集》中保存有《出塞》一首:侯旗出甘泉,奔命入居延。旗作浮云影,阵如明月弦。它具体描写的是汉武帝为抗击匈奴骚扰,派兵急速出征的威武阵容。正如魏晋文学家陆机的《鼓吹赋》对它表演所形容的:“顾穹谷以含哀,仰归云而落音。节丕气以舒卷,响随风而浮沉。”听的人无不泪湿衣襟。不过,我对这种管乐器的喜爱依然是牧童手里的那支,是一顶竹笠两手泥的那位。他悠悠然不经意地吹着,把涧水吹得清澈见底,把杏花的花瓣吹得颤颤巍巍,把一轮新月吹得又白又大……“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诗句)以及“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秦观词)当然,对于生活于21世纪嘈杂拥挤的人们来说,那种纯净的乡土气息的笛声无异于大籁。人们两耳整日塞满的是令人头疼的市声,是各种车型的噪声。人们的耳朵迟钝了,心儿磨旧了,感官像一台废旧的机器,沾满了油污和锈蚀。除了在戏院,在人头攒动的音乐厅;或者,除了隔着一层满带静电噼啪作响的电视屏幕,我们到哪儿才能见到它那靓丽的身影?

所有跟帖: 

好散文,谢谢分享。 -娓娓- 给 娓娓 发送悄悄话 娓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7/2008 postreply 15:13:43

“好散文,谢谢分享”zt -广陵晓阳- 给 广陵晓阳 发送悄悄话 广陵晓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7/2008 postreply 17:42: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