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在未央宫西以香柏为梁建造柏梁台,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在长安未央宫内的柏梁台与群臣赋七言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现录于下:
日月星辰和四时 (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 (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 (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 (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 (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 (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 (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 (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 (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 (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 (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 (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 (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 (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 (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 (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 (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 (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 (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 (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 (典属国) 柱欀欂栌相枝持 (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 (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 (上林令)
齿妃女唇甘如饴 (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 (东方朔)
共二十六句,每个人的联句都和自己的职掌有关,只有东方朔例外,因为他没有具体的工作,不过结句符合他诙谐的性格。这诗最早是《东方朔别传》,《汉武帝集》中有所记载,但却有后人认为是伪作,众说纷纭,难辨真假。不过大多数人似乎还是更相信此诗由来已久的典故,毕竟这一体诗歌的命名也由此而来。后来的梁武帝,梁简文帝都玩过这种文字游戏,最晚的是唐中宗。
其实早期的七言诗是句句用韵的,如曹丕的《燕歌行》。汉武帝的柏梁台体用了重韵,有人据此断言柏梁台体必须重韵而且每句的意思都要不相关,这显然是错误的。后来的柏梁台体联句就没有重韵了,不过参加者的联句是要符合自身特点。后来把句句用平韵的七言古风叫做柏梁体,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柏梁体”全称为柏梁台体,是句句用平韵的七言古风。其出处是:
本帖于 2008-09-25 08:29:5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红袖添香老板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