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都叫你小K? 而我写re的时候有点感觉是在“回格格”。这个话题开个头,我就发现还是有点太大了。从ABC扯到天边

中间掺杂自己的“听说、甚至误解”,罗列吧。

1. 同意你说的佛法根本上说“都是针对目的来说的”(你前面说的fitness for purpose,很发人深省啊:)。任何事情都是“目标管理+过程控制”。而人们入门时,都被当成小萝卜头,学的、执行的就是配合过程控制-戒律、念佛等,你先给我好好做、好好学,别的就不要问。而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大部分人,一辈子也都是把自己当成小萝卜头的,只要符合社会的过程控制要求,就可以按时工作(敲键盘或敲钟)吃饭、睡觉、然后“跟别人一样”地死去,就算胜利闭幕了。

1.1 达摩来中国的根本目的,就是看到人们学佛时,规矩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繁杂,最后都失去了目的,失去了宗旨。所以来说一声,提示人们要认识并记得学佛的目的何在,那就是:“明心、见性;先明心,然后见性,见性是见佛性”,别的所作所为都是对治、方法,别搞错了。

1.2 所以,见性是目的,辨别善恶、好坏不是目的,最少,不是学佛的根本目的。达摩血脉论讲的很清楚。

=============

达摩血脉论: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1]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1] 旃荼罗(梵语:??????,ca??āla或cā??ālá,拉丁文一般转写形式 Chandala),旧译为旃陀罗[1],印度族群之一,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dalita)。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