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的遗嘱诗和启功的墓志铭

本帖于 2008-07-13 16:58:2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大概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性和风怀。也许正因为此,才有了不少关于死的成语,比如贪生怕死,视死如归,生死度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不通文墨的阿Q,引颈就刀前说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对死亡的态度。

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智人仁人也。他慧眼空灵,胸怀淡泊,深受人们敬仰。他访问日本时掉了一颗牙齿,日本僧人都收去后当舍利一样藏着。朴老身前曾写过一首类似于遗嘱的偈子,表现了一种乐观开朗,不戚戚于生死的豁达胸怀。启功先生,大文人也,集书画文于一身,可谓真正的国学大师,世人莫及。他为人极为忠厚善良,甚至知道别人冒他的名字卖字画,他也不去追究。只是对于五七年将他冤屈打成右派,始终不能忘怀。他一九七八年曾写过一首拟为墓志铭的诗,反映了大师的幽默和机锋。现抄录如下,供自己和朋友闲时阅读品赏。

赵朴初的遗嘱偈: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启功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忘,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自评拙作的诗韵问题
•  被点点,红袖催生出两首七绝 (仿杨柳枝)。
•  玉采他山 (九) 淡入人潮,淡出人心否?
•  七绝三首 吟于巴黎
•  陶铸文革前后的两首七律

所有跟帖: 

启功先生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给 吾 发送悄悄话 吾 的博客首页 (90 bytes) () 07/10/2008 postreply 17:58:26

启功先生一生并未得志,能保山水本色,亦不易了。 -曲未平- 给 曲未平 发送悄悄话 曲未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08 postreply 23:23:58

启功的 -(a)- 给 (a) 发送悄悄话 (a) 的博客首页 (34 bytes) () 07/11/2008 postreply 18:40:24

启功的书法算是文人的书法,不算书法家的书法。 -(a)- 给 (a) 发送悄悄话 (a) 的博客首页 (44 bytes) () 07/11/2008 postreply 18:43: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