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心与文化》独特解剖中国人性格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分析》
朱建军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分析》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中国传统文化被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解剖开来,“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乃至颠覆性的发现,作者从诸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诸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六月飞雪窦娥冤这样的经典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对塑造中国人性格、影响中国社会人心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作了清理与甄别,分出来哪些是毒、哪些是药。
学者推荐:
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玩,看的时候特别吸引人。作者在按照自己的逻辑讲中国故事的时候升华出一些概念,这些概念也许还不足以建构一种具有解释性的框架,但是我好像嗅到某种可能性,很多年前读吴思《潜规则》时也曾有这样的感觉,再往下走,也许我们能看到某种光明。
——刘苏里 学者、万圣书园总经理
用心理分析来研究历史的书我看过不少,但大部分分析的还是很个案化的分析。对一个民族做心理分析,这的确好像是很麻烦的。这本书我很认真地看了,朱先生从法家着手分析,我觉得是很对的。
——秦晖 清华大学教授
我感觉朱建军是在做柏杨后续的工作。大家老在谈“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这么丑陋?我觉得柏杨并没有完全讲清楚。中国的人心是很复杂的一件事,不是一个法家或者一个道家或者一个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而是综合性的指标。
——解玺璋 文艺评论家、资深出版人
我愿意为此欢呼,朱建军提供给我们在解读历史的时候,一种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如果对于历史的看法只有一种的话,我觉得一定是一种灾难,有多元化的视野和角度,至少这一点值得欢呼,何况这本书写得很漂亮。
——李亚平 历史学者(《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图书的作者)
历史的解释,可以有经济的,有文化的,或者政治的,心理分析的,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解释范围。这种多元化的解释,恰恰使我们对历史的解释更加生动、更加深刻。这本书很有意义,尤其前半部分,对法家,对追求成功不择手段,分析得很到位。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历史的裂缝》等书作者)
朱建军先生这本书出版之后,圈子里都在议论,我自己读了之后有很多感慨,受益匪浅。
——孙郁 鲁迅研究专家、鲁迅博物馆馆长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是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看中国文化的大事情、大现象。我想它会在心理学界引领这样的一种潮流,激发更多有识之士,或者有独特眼光和视角、实力的心理学家,来探索中国文化、中国历史诸多的现象和人物。这对我们中国文化界和心理学界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家
心理学是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实际上跟历史学有很大关系。朱建军这一步走得很好,这个路走下去,用心理学解释历史,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前景,而且可能会创出一套新的解读方式,不是要取代别的解读,而是提供给别的解读者一种独特的资源。
——李子勋 心理学家
朱建军教授
中国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国内影响最大的心理治疗专家之一,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同行公认的“中国释梦第一人”,创立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类似的原创心理治疗技术,国内仅有四项。
(责任编辑:XY)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独特解剖中国人性格 |
• | 不要把作家培养成宣誓作家 |
• | 李敖:谈五四 |
• | 谁印刷了第一本书? |
• | 我们的教育问题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