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流行久远的格言警句一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或者道德的说教。因此我不会对不同文化里所产生的不同格言警句作价值判断,说甲文化里的格言比乙文化里的格言更有道德观念,更具有人类的智慧。但是不同文化里的格言警句往往能展示不同的思路,而不同的思路往往对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此而言,如果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哪个不同的思路更为有用,那么我们就应该采用哪个。
比如说,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里“自”可以是状语也可以是宾语,“知”可以看作是个不及物动词也可以看作是个不及物动词。从语法上分析,就知的对象而言,这是个语义模糊的语句。也就是说,思维的客体不一定就是思维的主体,或者说思维的对象不一定是自己的本质,而可能是自己的表象。更进一步说,这句话没有明确提出自己思考自己这条思路。而“贵”这个表示价值判断的状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相对而言,“知你自己”,这句话就很简单、很明确地说明了思维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己。
前已说过,而且今后还会详细讨论,自己对自己进行分析,自己思考自己是创造的力量和思想的源泉。所以,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比如说写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的时候,我采取的是“知你自己“所指明的思路,我所阅读的是倡导这种思路的文章,因为它们能帮助我解决问题。这将是我对待我所阅读过的中外著作的态度。
到此我可以提出另一重要论点:所谓自己,并不是某个人对自己形成的抽象概念、道德化身、或者生活本身等等,而是某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也就是说“自己”不是泛指某个人,而是特指某个人的思维和语言。看一个人是不是知己就是看他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自己,能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思考自己。
思维的力量(3)
本帖于 2008-06-19 16:52:2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所有跟帖:
•
怎么看怎么觉着在说thinkmyself,可是好像还不是偶的知己。。。
-thinkmyself-
♂
(24 bytes)
()
06/18/2008 postreply
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