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胡耀邦(zt)

本帖于 2008-06-09 06:00:0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吾 编辑




 怀念胡耀邦

 

 许锡良

 

    我一般很少关注党内的高级领导人,但是胡耀邦除外。他已经深深地打入我的记忆深处了。胡耀邦做总书记的那一年,我刚好小学毕业,升初中。可以说我的最重要的学生时代,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在胡耀邦最活跃的那段时期。他下台的那年,我刚好在大学二年级。现在谈起“思想解放”,我一点也不感觉陌生。胡耀邦任中宣部长时,中宣部被认为是“思想解放部”,那时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居然就是中宣部,这是胡耀邦之前与之后都是再没有出现过的。胡耀邦任中央组织部长时,组织部又成了“冤假错案纠正部”,许多冤假错案得以澄清与平反。胡耀邦那时力主与日本交好,鼓动年轻人多与日本年轻人交流,中国人多向日本学习,当时一个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日益向我们走来。如果不是种种令人伤心、令人悲痛的历史事件屡屡发生,我们今天也许有许多制度已经走上了正规。历史不好假设,我虽然那时年纪小,但是,也算是历史见证人吧。

  今天在吴龙辉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文摘。文摘是由胡启立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7日上的回忆录中选录的。吴龙辉先生用红色特意标明的部分可见证这个人的伟大人格。1964年当时胡启立作为年轻人被胡耀邦破格提拔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侯补书记,胡启立深感肩上的压力与责任重大,因此很是不安。于是胡耀邦找他谈话,就说到了这样一段话:“职位的提拔不会对你的知识、品德、修养、本领有任何的改变,这一切都需要你通过刻苦学习、艰苦实践才能得到。职位的改变好比你今天穿中山装,明天穿衬衫,衣服变了,衣服里的人丝毫没变,你还是你,还是昨天那个启立。职务、荣誉、地位都是身外之物,随时可以改变,但你自己的人格、知识、道德、本领不会自然改变。”(吴龙辉摘自《胡启立追忆胡耀邦》,见2005年12月07日《中国青年报》)在胡耀邦任总书记时,他主持开的会议总是最活跃的,开会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言无不尽,民主气氛十分活跃。胡耀邦身为总书记,可是连一点官架子都没有。我在中学时,记得他向年青人提倡每天读二万字的书,一生读一亿字的书。他自己就是一个手不释卷的读书好手。他以自己的亲力亲为,为当时的年青人做出了好榜样。他一生真正践行了那个著名的论断:用全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好的东西是不分阶级,不分东西,不分民族,也不分国界的。

   今天的中国,无论在读书,在为人,为官方面,要再找到胡耀邦这样的人实在太不容易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职位似乎就代表了一个人的知识、品德、修养与本领,职位变了,这些东西似乎也就变了。有谁还能够像胡耀邦那样把“职务、荣誉、地位”都看成是身外之物的呢?当然,一个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为自己理想的总书记,他会这样看是自然而然的。因为这种明显反官本位的作风,本身就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民主社会里,人民最大,再大的官,也只是公仆。而且,他看到日本的首相也是经常换来换去,毫不可惜自己的职位丢失的。他们不当首相,也仍然有一份自己的职业,同样可以服务于社会。这样国家走向兴旺发达几乎是不用怀疑的。胡耀邦任总书记时极力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邦交友好,使两国的年青人互相学习,在交流中互相信任。那时我们大量引进日本的电影、翻译日本的书籍,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我那时就看过至今难忘的《血凝》、《追捕》、《阿信》等电影电视,通过这些电影,展现了一个令我震撼的日本,因为在这之前,我脑海中的日本人,就只是在《地雷战》、《地道战》与《铁道游击战》中看到过的那样。这些电影彻底改变了我对日本的整体印象与长期偏见。从这这些开放政策中,无疑,中日两国的交流,这是对两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事情,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获得可学习借鉴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中国的开放改革,历时三十年,在艰难曲折中前行,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走出历史设置的陷阱。时间留给我们已经不多了。论某些制度的改革,我们比日本落后了一个多世纪。如果我们再加犹豫,已经没有退路,如果硬要退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抗震救灾中,日本的救援队与日本的医疗队,都让国人大开眼界,领略了人家做事的态度与方法。胡耀邦那时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只有“开放”才可以医治国人积弊太久的愚昧落后。可惜,胡耀邦没有能够立住,他的悲剧决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悲剧。这也说明在中国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仅靠个人的觉悟是行不通的。在一种僵化的官本位体制下,一个人没有官本位思想,却又身居高位,意味着他像一只善良的羔羊被抛弃到群狼中,没有不牺牲掉的。悲剧可以结束,但是,前提是得让我们每一个国人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2008年6月6日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怀念胡耀邦(zt)
•  中国红十字会直面信任风波(zt)
•  人类能够预报地震吗? (zt)
•  范美忠首次公开亮相道歉(zt)
•  欧洲杯开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