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日本千年的《游仙窟》居然象《红楼梦》底版 (zt)

本帖于 2008-06-05 17:32:5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红袖添香老板娘 编辑

一千多年前,《游仙窟》诞生于长安,可惜在中国失传,一千多年间,《游仙窟》风靡日本,对日本的艺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等就是代表,当代的电影《艺伎回忆录》虽不足道,也是文化反映之一!

一千多年后,《游仙窟》重返中国,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的一个夜晚,鲁迅郁达夫唐弢三人上海夜话,零点后自然不能破俗,归结话题聊到女人,鲁迅先生笑说想模仿张文成(约660~740)的《游仙窟》写一篇《晚僧见雏妓》,并在烟雾中吐露故事梗概,第二天,郁达夫笔录后就推荐给了杂志社,由于鲁迅先生撤稿,《晚僧见雏妓》成为"轶文"!

《游仙窟》与《红楼梦》文本比较

奇文有趣,我们不妨学胡适"大胆假设"一下,《游仙窟》在中国并没有失传,只是在民间少有传播而已,可是这也无法考证,因为目前的史料都没有记载,真是苦煞人也,不如翻翻《红楼梦》,看看能否从文本方向索隐一下!

打开《红楼梦》第五回"梦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醁曲演红楼梦",忽然顿悟,这可不是《游仙窟》翻版吗?周汝昌新定版本却是"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一笑!白头翁虽知道文采华美,却不明白高鹗本的这第五回标题更与《游仙窟》类似!

岂止是第五回雷同,这第五回好比《红楼梦》的大脑中枢,不仅左右中间情节,而且主导红楼玉体的365块骨头!

且看下面的文本对照:

《游仙窟》开篇第一句:若夫积石山者,在乎金城西南,河所经也。另外还有《咏燕诗》,其末章云:"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

《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故事,西方灵河岸木石前盟!

《游仙窟》:何处关天事,辛苦漫追寻!

《红楼梦》:寄言众女儿,何必觅闲愁(宝玉判词:无故寻愁觅恨)!

《游仙窟》:(先见十娘)一眉犹叵耐,双眼定伤人。(后见五嫂)能令公子百重生,巧使王孙千回死。

《红楼梦》:风月宝鉴,贾瑞之死!

《游仙窟》张郎见崔十娘作赋:......向来见桂心谈说十娘,天上无双,人间有一......

《红楼梦》宝玉见仙姑也作"无题"赋:.....信也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游仙窟》:十娘见诗,并不肯读,即欲烧却。仆即咏曰:"未必由诗得,将诗故表怜。闻渠掷入火,定是欲相燃。"

《红楼梦》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游仙窟》:十娘敛手而再拜向下官,下官亦低头尽礼而言曰:"向见称扬,谓言虚假,谁知对面,恰是神仙。此是神仙窟也!" 十娘曰:"向见诗篇,谓非凡俗,今逢玉貌,更胜文章。此是文章窟也!"

《红楼梦》: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此酒名为"万艳同杯"

《游仙窟》:蜀生狡猾,屡侵边境,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返。儿年十七,死守一夫;嫂年十九,誓不再醮。

《红楼梦》:香菱罹难是红楼女儿悲歌代表----(薛蟠)女儿愁,女儿愁,桌下钻出个大马猴,袭人再嫁,伤心岂独息夫人(息夫人,被迫三嫁)!

《游仙窟》:谁知玉貌,恰有金声。

《红楼梦》:金玉良缘

《游仙窟》:(三个女人一台戏)须臾之间,有一婢名琴心,亦有姿首,到下官处,时复偷眼看,十娘欲似不快。五嫂大语嗔曰:"知足不辱,人生有限。娘子欲似皱眉,张郎不须斜眼。" 十娘佯作色嗔曰:"少府关儿何事,五嫂频频相恼!"

《红楼梦》:宝玉不仅见四仙姑,还有十二官,而主角是宝黛争准夫!

《游仙窟》:当时有一破铜熨斗在于床侧,十娘忽咏曰:"旧来心肚热,无端强熨他。即今形势冷,谁肯重相磨!"

《红楼梦》:尤二姐拿起熨斗佯作砸贾蓉样,可见熨斗是"爱物儿"!

《游仙窟》:下官笑曰:"不是百兽率舞,乃是凤凰来仪。"一时大笑。

《红楼梦》41回: 宝玉题大观园匾额"有凤来仪",后元春赐名"潇湘馆"。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皆大笑!(《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尚书·舜典》: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

《游仙窟》:于时,忽有一蜂子飞上十娘面上,十娘咏曰:"问蜂子:蜂子太无情,飞来蹈人面,欲似意相轻?"

《红楼梦》:13回写太监戴权上祭,贾珍"让坐至逗峰轩献茶。"40回写柳嫂赶蜂被蜇被人看见了就"屄声浪嗓地喊起来"。(马蜂,隐射"盗贼蜂起",李自成与满清也)

《游仙窟》只有一处白描性爱:拍搦奶房间,摩挲髀子上。

《红楼梦》:也只有一处详细的白描性爱长段子,贾琏对多姑娘:娘娘娘娘你就是我的娘娘!

《游仙窟》:十娘小名琼英,下官因咏曰:"卞和山未斫,羊雍地不耕。自怜无玉子,何日见琼英?" 又言:"心非木石,岂忘深恩!"

《红楼梦》: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木石前盟!

《红楼梦》有十二钗判词,张文成也写有拟判集《龙筋凤髓判》,全书共4卷79则判文,骈体文写就。

综合上面对照,《游仙窟》故事情节写的是唐代张文成与崔十娘的"一夜情",那个牵针引线的崔十娘的嫂子五嫂好比《红楼梦》里的警幻仙子,而崔十娘好比后来和宝玉在梦中做爱的警幻仙子的妹妹可卿!

《红楼梦》第五回自然是《游仙窟》翻版,但综观红楼全局结构艺术,从开头到结尾也处处点缀《游仙窟》里的很多才子佳人故事,所以可以说《红楼梦》是放大了的《游仙窟》!

《游仙窟》与《红楼梦》作者比较

第一人称,是现代派小说的常用笔法,但《游仙窟》的标题之下,署着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真如《水浒》云:杀人者,武松也!张文成开"小说实名制"之先河,可见毫不媚俗的先锋意识!但几百年后,红楼作者佚名,可见封建文明的在前进中的倒退,大清的文治不如大唐开放也!

《红楼梦》以第三人称叙述者的角度说: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

《石头记》作者并非曹雪芹(批阅增删者),是石头写的自传!《石头记》就是《石头传》!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作者就是宝玉的化身,红楼也可以说是准第一人称写法,只是有了更多的副影射罢了,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典型人!

《游仙窟》与《红楼梦》用典多多,其实是对经典的反思,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学者底蕴,岂可以以小说者目之!如果说白行简的《交欢大乐赋》是《金瓶梅》底本,那么《游仙窟》则是《红楼梦》底本!

《游仙窟》主题写的是人生悲欢与悟空,《红楼梦》则在此基础上加深了明亡清兴的社会反思主题!

从语言范式来看,《游仙窟》虽然很多骈体诗,但总起来看还是白话小说雏形,而《红楼梦》的出现,骈体诗已经是插花,标志成熟的古代白话文小说的正午十分!

以上两点的突破,从作者的经历也能看出!

《新唐书》161卷:鷟,字文成,早惠绝伦。为儿时,梦紫文大鸟,五色成文,止其廷。大父曰:"吾闻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鸑鷟也。若壮,殆以文章瑞朝廷乎? "遂命以名。调露初,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见所对,称天下无双。鷟属文下笔辄成,浮艳少理致,其论著率诋诮芜猥,然大行一时,晚进莫不传记。武后时,中人马仙童陷默啜,问:"文成在否?"答曰:"近自御史贬官。"曰:"国有此人不用,无能为也。"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

《吴梅村先生行状》(吴梅村弟子顾湄著)记:吴梅村(1609-1672),生于江苏太仓,其母朱氏临产之时,曾梦见红衣官役送来一副牌匾,原来是明隆庆五年(1571)会试第一名邓以赞高中的喜报。

《池北偶谈》(吴梅村朋友王士禛)记:"吴骏公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

《李贺小传》(李商隐)记:"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弥女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

《游仙窟》与《红楼梦》,看似作者如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之"颂红妆",其实是整理国故,都是文化记录与反思之巨作,而其人,都是国士!

把他们的"大旨谈情"看作"谈情而已",则是如王安石所言:见情而不见性也!

从《游仙窟》到《红楼梦》的文化传承一定要考证版本吗

《游仙窟》没有入全唐文,是很正常的,当时的很多类似的传奇很多没有入选,但不意味者民间没有流传!你没有见过,没有仔细考查过,就不能断定没有!

郑振铎在《关于游仙窟》一文说得好:《游仙窟》的躯体虽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几百年,而她的精灵却于这一千几百年间无时不在活跃之中。当时他的文章既盛行如此,《游仙窟》当亦必盛传于民间,故能成为一派之准的。

因此,考查《游仙窟》的版本遗传是工作之一,但不是主要工作,因为千年的历史已经在无言地诉说她的隐衷,否则,将陷入"张家界找野人的大跃进"!

从文本会意,才是可取的正途,正是胡适所说:"多谈点问题(文本),少谈点主义(有无)"!

新红学研究了一百年的红外学,没有任何进展,好比找不到"野人曹雪芹",也该回归文本研究了,否则,误己更误人!误己无所谓,误人是犯罪!

所有跟帖: 

夜,窗外有雨 -红袖添香老板娘- 给 红袖添香老板娘 发送悄悄话 红袖添香老板娘 的博客首页 (64 bytes) () 06/04/2008 postreply 18:21:43

顶个 -- 给 吾 发送悄悄话 吾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 06/04/2008 postreply 20:50: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