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读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就是名著,是反战题材,是被纳粹德国禁止过的名著。要说理解了多少,感触多么深刻,真的谈不上。
雷马克18岁上战场,是一战的幸存者,痛定思痛,才能写出这样的战争小说。
《西线无战事》从一个小兵的视角,写一个激情满怀的爱国主义小青年在经历战场的残酷无情,从死亡恐惧到理想破灭到最后无奈无望,所有的豪迈都在炮火中消亡殆尽了。7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电影中改为4个)一个一个倒在了西线战场上。
1929年《西线无战事》小说正式出版,在德国乃至世界引发了销售狂潮,累计销量超过500万册。好莱坞抓住机会,第二年就将《西线无战事》搬上了银幕。这个宝押得很准,不仅成了当年最卖座的电影,还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西线无战事》1930年就登陆上海,在南京大戏院首映。火爆程度超过了其他所有电影。
1931年1月,《西线无战事》计划在哈尔滨上映。不知为什么,风靡中国几个月,德国人忽然开始不高兴了。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致函国民政府外交部,称这部电影“故意轻蔑德国军备及极端损毁德国参加世界战争战士之荣誉,全片始终以片面谬见演出德国军官及士兵之离心离德及卑劣行动为主旨,此种意旨及其作用实属有伤德国国家威信”。
民国政府没有被这番言辞吓住,只是删减了对德皇不敬的镜头还是照常上映。但是随着日寇侵略中国,抗战呼声日益高涨,宣传反战的《西线无战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回顾老电影《西线无战事》从大受欢迎到禁演到再次受捧的经历,得到启发:要打仗不能放这类电影,影响士气;要和平才要宣传反战,才会反思战争。
《西线无战事》从小说到电影大家太过熟悉,我再赘述,无疑狗尾续貂。不说。
很想知道:今天,几经改编的《西线无战事》再次搬上大银幕,乌克兰喜欢吗?俄罗斯喜欢吗?美国喜欢吗?中国喜欢吗?
昨晚看了最新的这一版《西线无战事》。用最新的电影技术烧更多的钱再现的一战战争场面之惨烈之真实,绝对一流。说老实话,好多鲜血淋漓的镜头我不敢看。。。。
但是这一点不影响我的体验和感受。也许这把年纪看,感官的刺激不是第一位了;更多的还是联想跟思考吧。
时隔近百年,人们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也更进一步。例如这一版电影的的结尾与小说不同——
小说最后写:“他阵亡了,在1918年的10月。那里,整整一天都出奇地安静与沉寂。也就在当日的战报新闻上,仅仅用一句话做了概述:西线无战事。”
“他死时轻轻地向前扑倒,静静地躺着。像是沉睡在梦乡中一样。”
影片改编则是:停战协议已经签署了 。可是长官要做英雄回家,于是又发起一轮进攻。结果,在厮杀搏斗中,保罗中了一枪,他跪在地上,久久不肯倒下,外面喊:11点了,停战了。。。。。
最后,他像一尊雕像一样坐在战壕里,面色平静。音乐轻轻响起,远山近岭掩映在一片青黛色的雾霭中。
一行一行白色的大字惊心动魄地出现在黑幕上:
1914年10月开始敌对行动后不久,西线就陷入了堑壕战,前线几乎没有移动,超过300万士兵在这里丧生,通常只是为了挺进几百米而奋战。将近1700万人在一战中丧生。
是以纪念2022国殇日。
注:电视截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