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到香港之前,我在上海接待过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所以,到了香港,还没毕业、被我接待过的学生,很自然地尽地主之谊,请我到香港最著名、最高的风景区----太平山顶去观光。
同行的还有两位中大学生,对国内的知青有点好奇吧,也当了我的导游。
文革时期,全国上下,忙于内争内讧内斗,对外事务几乎封闭。但是,对港澳同胞,还网开一面,不过,在香港申请到国内旅游—是不行的,一定要说来”探亲“,至于具体的亲戚关系,倒没有追究,反正是“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嘛。于是,有段日子,派出所知道,我家在香港有好多“表亲”,而且,清一色是男女大学生---因为我父亲在香港是大学宿舍管理。
到太平山顶,有专线巴士,绕着山,旋转到山顶,沿途可以看看香港岛的环山景色。但是,一般的游客,都喜欢搭百年前建成的缆车。那晚,为了让来自大陆的土同胞开开眼界,他们请我试试搭缆车的滋味。
在七层楼为最高建筑的小地方住了四年,我刚过了罗湖边境,为了填肚子,在香港新界郊区大埔停了一会,密密麻麻的高楼(其实才不过20几层),令我头昏眼花,晕呼呼的。。。我爸爸笑着说—你还没进市区呢,那里有52层高的楼(康乐大厦),还是建在海上的(填海)。。。我听了就头晕,可想而知,我搭缆车徐徐上山顶,回头看山脚下维多利亚海港两岸层层叠叠神话般的高楼—是如何头昏眼花,两脚发软。
70年代,是香港经济起飞的好时代。于是,在山顶的缆车站,两座山之间建了座现代化的观光厅:“炉峰塔”,顶层有西餐厅,下层为咖啡室,底层是中菜餐。
问香港人“炉峰塔”—他们往往会笑着说:奥,“老衬亭”呀。。。
何谓“老衬”?
有几个说法:
比方说:受骗上当了,就是当了一次“老衬”。像上海人说的“洋盘”或者是“憨大”—国语“傻瓜”的意思吧?但是,直接说是“愚笨”不太合适,因为聪明人和蠢人—都可能成为“老衬”—现在,来说说为何“开”字形、现代化建筑的雅号“炉峰塔”被人遗忘了,几乎个个叫它为“老衬亭”?
就由我第一次作“老衬”说起吧。
同学们带我到了山顶,主要是让我看看九龙和香港维多利亚海港的夜景,就一个上海住了十几年、安徽耕了四年地的知青来说,这香港的夜景是够辉煌、够震撼的了。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不外如是吧,于是,有人提议请我去“老衬亭”喝杯咖啡。还说,我们大家一起请,还是请得起吧?为了欢迎大陆同胞,就做一次“老衬”吧。说完,三个同学会心哈哈一笑。我有点莫名其妙,他们说,上去,一会你就知道了。
哇!优雅的灯光,悦耳的音乐,斯文的客人,超亲善的接待。。。
25块一杯咖啡?还有10%服务费?那时候,一张电影票才五块钱。25块,岂不是小白领一天的工资?这些学生,可是没收入的呀,难怪刚才他们好像开了个小会。。。
坐了一会,突然发现,落地大玻璃外,山下的辉煌灯火都不见了,只见黑压压的树林和鬼火般的零星灯光。学生告诉我,鬼火般灯光是山顶森林里的别墅;不见了辉煌的山下夜景,是因为这餐厅在转。。。呀—难怪了,我头有点晕呼呼,还以为自己乡下人有畏高症呢---不是么,一会儿,又看到辉煌的夜景了。。。
旋转咖啡厅---听都没听过,价钱自然不一般了,难怪,学生们笑着说做一次“老衬“啦。。。
在山顶“老衬亭”看下去,来来往往的人们,有哪个能说,没当过“老衬”的呢。。。所以香港人都笑这说:“老衬亭”上看““老衬”,世界本来就系梗(本来就这样)。
也许,那晚不用我出钱,我没有当“老衬”的感觉,只觉得大开眼界;而学生们,为了我,明知要当一次“老衬”,也咬咬牙关、心甘情愿地一笑置之,他们的热心和善意,叫我至今难忘。
香港回归之前,“老衬亭”拆了,97年新建的“凌霄阁”,建筑和名称都是崭新的,可是,来自世界、全国各地的“老衬”们—还是一如以往吧?
九十年代末,上海老师十二岁的小孙女到访回归后的香港,晚间抵达“老衬亭”的新址“凌霄阁”,回头看下山去,大声喊道:啊呀,上海哪能好意思叫“不夜城”啊。。。。
----------------------------------------------------------------
到了香港,先是遇到好运,独自设计绘制,了教科书,接着交了了“神运”--为上帝绘制圣经故事;完成个人绘画检阅的首展之后;该轮到我的香港“蜜运”了吧。。。。而我的蜜运,与太平山顶上“老衬亭”有着非常关键的故事。。。。
到香港之前,乡下有了个“小芳”,到香港之后,某日,她突然来信,单方面宣布:与我终止“情人”关系。理由复杂也简单,归纳起来,不外是共产主义理想战胜了资本主义的”腐朽“。。。
还好,我服务过上帝,上帝待我不薄,及时给我送来了新的香港“小芳“-----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少女,专业女性。我喜欢杂艺,好听点是艺术家,其实就是不务正业---所以,找个专业的消防,可以互补,否则,将来的日子很悬。。。
某日,我提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太平山顶俯视全香港。。。秋高气爽,正适合谈情说爱。。。
游太平山,如果是白天,又年轻力壮如当年的我,最好是沿着山的环形公路走一圈,大约要两小时,这样的话,对香港岛四周的各种景象,就有个全方位的认识了,夕阳西下之时,晚霞下,现代化的高楼密密麻麻和传统的渔船风帆来来往往,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邮轮、货轮。。。国际免税海港,也是当年香港闻名世界的业务之一。
当年,我热衷于摄影,又被爱情冲热了头脑,背着相机,和香港”小芳“尽兴地拍拖、到处留影,步行在山腰、在山间、在山坡、在小径。。。突然,发现两个原先并行的男人在八十米外分道扬镳了,一个,走向我们左面的小山坡,一个,走向我们右面的小径---包抄过来。
山坡边缘,有个废旧的炮台,炮台边缘,就是大斜坡,斜坡直线下滑,见不到山脚,只见山坡、海水、天空,连成一片,此时将近傍晚,夕阳发着诱人的红光,可是,四周静得出奇---没有一个其他游客----“夕阳无限好,可是有陷阱”。。。
七十年代,香港的治安很不怎样,劫匪案子不少,有一帮”大圈仔“据说是来自大陆的偷渡客,比较猖狂,偷渡来港,犯了案,又马上偷渡回去---祖国是后盾,来去自如。。。
我内心打了个冷颤,可是,上海、农村都见过一些流氓,经验有限,但要沉着、要冷静-----是个好教训。。。
于是,我不动声色,依然抓着相机,装着突然发现好景致,乘势拖着我香港小芳的玉手—(那可是我们的第一次啊!)急步、但并不慌张地穿过草地,不走原来的小径,直穿他两的中间,转眼来到了大路上,我用眼角的扫回去,远远地,他两好像失望地停在原地,看着我两。。。
隔了些日子,新闻报道,就在那个地方发生了抢劫命案,呵呵--原来,我们的浪漫之地,居然是犯罪的黑点!真是太平山上不太平!
不是”英雄“也能救美,还“救”了我自己的一生----人生漫长,危机四伏,爱情至上,安全第一。爱情,可以没有房子和汽车、没有名誉和地位,但是,不能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也不能没有“安全感”---香港小芳可能就从那天开始对我有了安全感吧---后来,她成了我的太座、成了孩子他娘、成了我孙辈的奶奶、外婆。。。
=========================
四十多年前,香港小芳为我和自画像拍摄于香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