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是持久抗战
( 谢盛友 整理 编写 于2008年5月19日,德国班贝克)
1945年10月,抗战刚刚胜利,《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感谢四川人民》,其中一段文字感人至深:“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万5000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300万以上。
“粮食是抗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8000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购与征借亦从四川始。此外各种捐税捐献,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
“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除了《新华日报》列举上述的数字以外,还有川籍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殉国,川军统帅刘湘抱病率孙震、陈兰亭等将领出川抗日,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
死前刘帅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想起英国作家多恩的诗句:“每个人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岛都是大陆的一部分,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无论谁死去,它为你而鸣。”
抗震是持久抗战
海外华人,如果你有能力,请你用当地语言文字撰稿:四川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四川是世界的一部分。
海外华人, 每个人都应该与当地华文报纸联络,联系当地的华商会、华源会、宗乡会、学生会等,踊跃捐款,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莫以善小而不为,积极支援中国特大地震灾情,把温暖送给每一个亟待援助的灾民,将希望展示给受难的儿童们。
展现超越国界的爱心,体现人类风雨同舟的价值。
(以下引文)
钱钢:救灾指挥,心要热,头须冷!
● 钱钢
指挥的水准和效率关乎万千生死,一切大话空言、华而不实的积习、对上负责的表面文章、为电视镜头准备的表演,请统统走开!科学、专业,这是苦难中同胞的生之希望。
救灾队伍终于进入汶川。虽然,到达震中地区的兵力和设备,离大规模有效救援,仍有颇大差距,但这毕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意味着,灾场核心区的抢救工作,至此正式展开。
完全可以预期,十五天后,震中区的抢救将迅疾推向高潮。抢夺生命、控制瘟疫、安置灾民……千军万马将涌入并不广阔的区域。无数焦灼的心碰撞在一起,可能出现新的难题:紊乱,壅塞,指令重叠或冲突。
现在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危机管理能力。我们国家有强大的力量统一调动资源,但是对于防灾减灾,历来却由各大不同部门分兵把口。我们没有一个常设机构,在平时就负有综合协调灾害救险事宜的职责,减灾界形容,七八根绳,一直没有一个机制把它们拧成一股。此时,各不相属的救灾大军,各种复杂的救灾事项,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对指挥部的调度控制是严峻的考验。而指挥的水准和效率,直接关乎万千灾黎的生死安危。
指挥者应有始终清晰的宏观‘灾场’视野。从汶川到整个成都平原,从成都平原到川渝和大西南,到中原,到东南,灾害的能量(不只是地震波)在辐射。整个救灾,必须成为科学严密的系统工程。现在,拯救幸存者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使命,与此同时,建议指挥者优先处理下列要务:以最快速度查明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隐患点。震区所有水库、油库、加油站、化学品仓库、武器炸药库、山体滑坡易发地段、已经拥塞成湖的河流、有毒气溢出危险的地质勘探点等,必须无一遗漏地查清、标明,派遣精锐力量严密控制。
调集最具专业水准的专家,以极大的权威,调度艰巨性与日俱增的陆、空综合运输。现在的灾场,就是战场。现在的运输调度令,视同军令。
大批防疫队,应尽快进入。飞机喷洒药物防疫,立刻着手。遇难者尸体掩埋工作,从现在起就要制定严格的标准。
立刻部署专业队伍,开始抢修电力、燃气等城镇生命线工程。
香港同胞赈灾,许多人问:如何能赶赴灾区?如何能帮到灾民?同样,台湾人士、国外人士,也有强烈的救援请求。笔者认为,应特别重视港、台和国外的救险专家、医学专家,吸纳他们的专业意见。
最后,请考虑兵力的梯次投入。这次巨灾应变,不可能在数周速决,应有打持久战的精神准备。要有预备队,要让极度疲惫的一线攻坚战士轮换休整。
一句话,心要热,头须冷。一切大话空言、华而不实的积习、对上负责的表面文章、为电视镜头准备的表演,此时,请统统走开!科学,专业,这是苦难中同胞的生之希望。
(钱钢是中国资深媒体人、《唐山大地震》作者,现任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抗震是持久抗战 |
• | 我被挂悬崖76小时 |
• | 温家宝:灾民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 |
• | 新快报:哀汶川 |
• | 沙叶新:我再次为中华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