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海城大地震

本帖于 2008-05-13 13:02:5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红袖添香老板娘 编辑

海城大地震的时候,我还很小,但零星微弱得记忆以及大人们后来的讲述,让我觉得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此渺小,而抗拒灾害的能力却很强。

海城大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小年”。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海城县东南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人口100多万,而且地震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市,据说远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在日本境内也会有感觉,方圆延伸2000多公里。

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大地震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当时海城90%的建筑被地震摧毁,后来专家推测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人们未能从房屋里逃出来,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次年的唐山地震让人震惊而悲痛。

海城地震观测站就在我老家东部郊区的玉皇山脚下,几间破瓦房,全站5,6个人,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6岁。那几个人马守着一台六四型烟熏式地震仪,一台水氡分析仪,还有4种自己安装的测震设备。

一般的大震来临前天会阴沉沉,就像暴雨来临前,有时会闻到硫磺味。刚开始,海城境内有几次小震波,并不会在测试仪有明显的实跳信号,也就是说,岩石的电阻率并没有明显改变,后来几天发生了4.3, 4.7级地震,人们感觉愈发强烈,打上来的井水味道变得苦涩。有一天夜里,房屋摇晃得厉害,爸妈把我用被子一包就往屋外跑,外面已经出来了很多人,都来到空旷的地方,余震一波波下来,人们就越来越不知道该做什么,静静守在那里。我记得有的房屋上的瓦片滑落。我家祖屋老房子却安然,后来奶奶说,老屋是有灵气的。又有人看见了老鼠,可这个时候,老鼠是不怕人的,好像有什么在呼召着地面上的生灵,后来整个海城有关动物的地震传闻很多,黄鼠狼搬家,马踢圈,禽类不进食等等。2月4日下午2时,6次大幅实跳信号发生,地倾斜仪向东南方向报警,观测站书面形式向县里报告:在海城东部今晚6时后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报告途中,路人都在互相传告。

2月4日当晚,家家户户的自制避震棚搭好了,稻草玉米秆,防水布,厚厚的油毡纸,交叉木架都用上了,没人还在石头瓦片的屋子里,出来后,除了尽可能多的食物,家家户户还要备好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手电筒、电池、火柴、绳子、斧子、棉衣、棉被……,有的时候几家合建一个避震棚,男人睡一边,女人睡一边,几个平时小伙伴睡在中间,反而开心的是他们,大人不喝斥,他们就一直嬉闹不安静。当镇上大喇叭不断重复这些东西和注意事项后,家人簇拥在一起,等待着大震的来临。当脚下的土地开始剧烈地摇晃起来。不知外面是谁惊呼:“是地震!地震来了!” 7点多,有人看见蓝光闪电划破天边,所有的人都听见闷雷般的响声从天而降,除了地光在空中闪过,我们已见不到一丝人为的光亮。后来奶奶看见过红色火球从地面裂缝中升起,有的房屋随之倒塌,或是干脆从中间撕开,真正的“地动山摇”把所有地表的东西和人当成了玩具。狗在不停地叫,叫声和平时又有不同。

整整七八个日日夜夜,家家户户就在一波一波的惊恐中度过,但人们那个时候却没有伤感和挫败,都知道天灾定会过去,大人们都很难合眼睡上一会儿,要不时照料棚子外面的事,尽可能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致损坏,还要去别人家帮忙。小孩子如果玩够了,闹够了,就睡着了,等妈妈们简单地准备一些吃的后,推掉身上厚厚地大衣棉被,勉强爬起来吃点,又是嬉闹一天。大人们白天是可以进屋子里做饭的,但不可久留,而且门和窗要打开。

路路续续的几天余震过后,人们也慢慢的回到屋子里了,避震棚依然保留着,在通电回复前,年夜饭是要补回来的,家家在烛光中,用一点冬天储存的年货,静静地安详地度过一个不寻常的新年夜,你家早一天,我家晚一天。

那个时候,有人说,海城可能会塌陷,变成海中之城,所以有人干脆把避震棚搭在了山岗上。而今天的海城已成为东北贸易重镇,全国百强县了。

这次四川地震可能和那次海城地震性质不同,来不及考证,只希望那些被埋在地下的人尽快被搜救出来,向离去的人们寄托我们的哀思。

南到台湾,北到海城,中国很多地方在横七错八的地震带上,愿国人以及全地球村人可以早日克服这一地震预警难题,减少损失至最低。

平安是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