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谈一下防疫措施与物体表面传播 vs. 气溶胶传播的问题 …

本帖于 2022-08-13 17:11:2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Porcelana 编辑

这得从早期的流感传播研究谈起。

早期研究流感传播机制的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流感主要经过物体表面传播。他们认为当流感病人咳嗽时带流感病毒的droplets掉落在物体表面,别人用手碰了这物体表面再用手去碰鼻子眼睛时就把流感带进体内。这是物表传播派。另一派认为流感是经由比droplets微小的aerosol传播,这是气溶胶传播派。当时有一位这方面的科学泰斗支持物表传播派,于是物表传播便成为公认的流感传播机制,虽然没有严格的实验证据证明这点。

新冠出现后,因为传染病学界认为新冠传播方式和流感一样,因此开始时大家认为新冠也是经由物表传染。于是防疫措施着重在洗手,消毒物体表面,社交距离(因为droplets比较重,六尺之内就会落地,)等等。一直到2020年下半年,一些科学家才怀疑原来物表传播的假设是错的。他们的研究发现,新冠和流感主要都是经过aerosol(气溶胶)传播,而不是经过物体表面传播。这就推翻了原来的防疫措施。Aerosol远比droplets微小,能够漂移的距离远超过六尺,可见原来的社交距离没什么用。要防止气溶胶传播只能用很高端并且fit得很好的口罩,一般的布口罩根本没什么用。甚至一般的medical/surgical masks防aerosol的效果都很有限(虽然比没有好)。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使得CDC更改防疫guideline不再强调物表传播而是强调气溶胶传播。可见主流防疫界还是有纠错能力的。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