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最令人牽挂甚至糾結的應該是我家弟弟。很多與那個年齡和個性“匹配”的“槽”點。
比如老是强調獨立自由自主,强調他喜歡實話實説,不會刻意迎合我們。我們不反對真話,但有些不願含糊的真話有時候真的可以噎死個人。這次重逢第一面我們還在表達重逢的開心喜悅,人家非常誠懇率真不經意地來了一句:“我已經開始想我的貓了。” 貓我也想,可是話一定要這樣說的嗎,老疙瘩?
再比如,見面不讓拍照片,平時每周一次的家庭Zoom會議也是只出聲不露臉。照片不讓拍咱就不拍,偶爾偷拍幾張模糊動態或清晰背影留著紀念事後“緬懷”就已經心滿意足很有成就感了。
臨別前突然恩准讓拍全家福大合照,說一張就一張,這件事情上弟弟一直是説一不二的,這次最後居然給老媽抻到了三張,簡直了!
有一件事讓我很窩心。去桃園機場的捷運上,弟弟突然擠過來坐在我身邊,用很剋制微妙的身體語言示意老媽:正面可以拍兩張。這是刺頭疙瘩兒子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依依不捨嗎?喜出望外之下不管不顧趕緊行動,先生回身轉頭替我們拍了一張,我自己啪啪啪自拍了好幾張。如果我說我都高興得暈了哭了,朋友們相信嗎?
那個稚嫩的肩膀,有點意外有點晚,但媽媽終於literally靠上了,雖然只有一會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