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論壇還是朋友圈,我發帖子的風格沒有變,依然以個人日常为主,旅途小景和個人隨感多一些,很少涉猎社会历史军事經濟方方面面,但朋友之间的互动反馈却与原帖内容愈行愈遠,慢慢飘向了另一个空間和層面。
这种改变好像是突如其来的,更是循序渐进,势不可挡的。“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不可抗拒”, 讀寫雙方都是。
大家都一把年紀,或順利或坎坷,一步一步沿著不同的路徑走到今天,每個人身上都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生活烙印,也有各自需要坦然面对的現時问题。原始帖子只是默默關注或积极交流過程中一個小小的媒介和觸點。
這次印尼游期間與微信朋友的互動,是這種變化的很好的佐證。
互動最多的是當年大學畢業初入社會時期的女友Rong。从期期艾艾自伤自苦自怜自怨,到封闭自己“不讨厌不叨擾”家人朋友,再到上個星期终于打开自己,与女友们(我一個都不認識,看上去比Rong年輕至少一輪)一起踏上了特意为她“客制化”的短旅。看得出来Rong很珍惜很释放很融入。Rong曾经觉得自己会一辈子獨自咀嚼中年喪夫的痛苦:孩子靠不住,有他們自己的家要顧;朋友同事不想多打擾,觉得自己突然没了開心幸福的资格,不该,不配,不能……
剛來流壇的時候分享過我和Rong穿着长大衣在百花潭还是青羊宫懵懂青澀的散步合影。很高兴看到遠方女友能夠走出来,虽然一路大都只能看着,做不了什么,也帮不上什么。
岁月走到某一处,越来越多的朋友和Rong一样,更願意缩进自己舒適的保护壳,自我屏蔽了麻烦别人的可能。去冬今春脚痛肩膀痛的几个月裏我基本就在类似的状态里,和Rong不同的是,我和家人朋友,志工團隊,尤其教會弟兄姐妹的互動還是在的,只是我個人想动卻动不了,整个人和精神状态都是瘫着的......
这是和美國南方姐妹的互动,那時候剛剛從印尼返回家中:XQ的深情图文令我忆起前年回国照顾病重妈妈的四个月时光。感同身受,深深的祝福。
不知不覺,長輩甚至同輩的養老送終慢慢成了話題的中心和關切糾結點。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生老病死,非常理解朋友姐妹們的感受。
我自己的婆婆也已经94岁高龄,其它方面虽有退化但表现与年纪相称甚至更佳,只是听力几乎完全丧失。每次通话,婆婆听不到我们,只能一个人顾自述说。担心台湾飓风,担心打仗,担心远方的孙子,觉得自己無用帮不上忙,无限的哀伤无助,“就只能这样啰,就只能这样啰”。
最近几次通話婆婆每次都会哽咽啜泣,又听不见我们这边的劝慰。很令人心疼,很折磨人。
那样的情形下,XQ一句简单“出格”難得扣題的留言令我瞬間莞尔:对比图7和8,纱巾的魅力尽显。:)
这是给二十年未曾蒙面十年裏只是默默關注的同學美梔的反馈:一路高高低低坎坎坷坷,非常感恩一路有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亲爱相伴。感谢主医治童年凄风苦雨造成的痛苦和伤害,破碎重建恢复我和妈妈之间血浓于水的母女关系,一路管教呵护带领。亲爱朋友,祝福妳!
忙閑不是問題,還有精力吃喝,仍有心情打扮,就很感恩。積極主動有序忙碌與休閑自在相聚獨處都不矛盾。重要一點是,有”如鷹展翅,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的英姿,更有安靜等候重新得力的真正安息。無論怎樣,我們不能讓自己在有毒的情緒和狀態裏耽擱太久,鈍刀子割肉,自己kill自己。這是疫情當中我一再的親身經驗。特别喜欢复活节上詩班獻唱的诗歌:一粒麦子。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