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禅心,美丽生活

来源: 2021-05-27 14:52: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66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立 ] 在 2021-05-27 14:55:1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时尚与一个人的外貌有关,有经济实力有关,与所居住地和活动场所的气温有关。但时尚的精华是想象力、眼光和品味。时尚可能不仅仅是如何穿如何买,还有如何看。

购买力是硬指标,但想象力是根本。想象需要品味和涵养,也需要眼光。

所以,观看之道最重要。

禅宗是中国的眼光、品味和哲学。禅宗就是观看之道。

本文谈的是禅宗与书法之美。和时尚也是一致的。不过,今天时尚和禅的结合不是简单,应该首先有禅的眼光。我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禅的时装太表面化了。

 

 

 

 

 

 

书写禅心,美丽生活

 

*

黄山谷在题跋苏轼寒食帖的最后写道:“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过去大约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自谦,黄山谷说东坡是佛,他在此妄自称尊;但也有认为称东坡为佛,“我”为尊,有抗争之意;还有人认为黄山谷把颜真卿、杨世宁李建忠等古人称佛,但现在本朝唯以东坡为尊。这些解释似乎都说得通,但如果细想,我认为又都不应该是黄山谷在此刻会说出的意思。

黄庭坚一生对苏轼极为尊崇。虽然宋人笔记记载过两人相互揶揄对方书法的轶事,但那只是机锋相对的禅宗游戏。正式诗文评论里,黄山谷对于苏东坡评论一向严肃,且评价极高。黄虽受苏轼之累被长期流放,但他对苏轼的尊崇不减。就在读到此帖不久前,黄庭坚在他的《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序中写道:“王元直惠示东坡先生与景文老将唱和六言十篇,感今怀昔,似闻东坡已渡瘴海”,惦念之情溢诸笔墨。

见到寒食帖时,黄已是56岁的老人了,人生晚途,于诗歌书法眼光锐利老到,一读此帖,即洞见为苏东坡诗书的至高境地。

 

*

黄庭坚和苏轼对于佛学禅宗都有很深修为。黄更是进入过禅宗名著《五灯会元》。他一向喜欢运用禅宗的理论和术语典籍来评论诗书。所以,此处我们似乎应从禅的理论层面来理解解读。

我认为这里关键在于解读何为佛,什么是无佛处。

禅宗是中国哲学和思辨之法,其结合老庄道家思想、中国人的性情性格已经中国化的佛教贯通生化发展而成,已不再是单纯的佛教支派。在禅宗理念里,佛至大至微,无处不在,又无处在。五祖说:“若识自本心,识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明心见性,即是有佛处,无佛处便是未能明心见性时。

所以,这里黄山谷实际上可能是在说,对于苏轼的此贴,他仍见识浅陋,如今强为说法,他日苏轼看到必定会笑他妄言妄说强为解人了。

 

*

于禅宗佛法黄山谷用功似较苏东坡更深。他在论书作诗时喜欢大量引用禅宗理论和典籍术语。苏东坡虽然也参修佛法,最后皈依释门,但在他的诗词中始终时时流露出对于人的生死聚散、光阴逝去和生命的虚无的人文感伤。这些在黄山谷的诗中很少见到。这样看来,黄似乎修为更深,更为解脱。但是仅就书法来看,黄山谷禅学境界实在苏轼之下。早在苏轼30余岁时写下《石苍舒醉墨堂》诗中,论及书道时就以戏谑的口吻说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显示了他的极高悟性。这实非下苦功所能达到。黄山谷属于用功渐悟,使力用勤,渐进达变。顿悟,渐悟本应殊途同归,只不过渐悟者有时会因用功太过而陷于胶着执迷。

曾敏行《独醒杂志》中记载:“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扬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为不诬。”

黄庭坚曾自述:“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黄山谷为追求免俗,数十年抖擞,折腾。其书法极尽变化。在艺术的世界中这样的变化也是非常美的。但从禅学角度来看似乎就有问题了。《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赵州和尚所说:“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行过。”禅宗最反对的就是固执、停住。禅是活物。

而雅不可强求,俗不可强去。黄山谷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但他又将书法境界区分出大小三昧。张旭、怀素醉后行笔的草书只是小三昧而已。可是,所谓“小三昧”正是有区别心,“大三昧”正是要无区别心。后来他又弄出一个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心不知手”、“手不知心”,这让人非常难以理解。

相比之下,苏轼论书既简单又更轻松。在《书论》中他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黄庭坚曾评论苏轼书法说:“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苏轼的书写不计美丑,很多字并不好看,甚至是丑的,然而,有着一种吸引人的气质,并且很难模仿。其原因在于他的天赋、悟性、学养,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自由书写而无牵挂。

 

*

《景德传灯录》载:“(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自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苏轼和黄山谷在论述书法时都谈到过“无法”之法,既是无门法门,自心是佛。

但似乎苏轼和黄山谷所谈论的并不是同一件事情。苏轼对于佛法禅学的态度更加灵活务实。所以,在信仰的程度上似乎不如黄山谷笃定坚实,但也因此反更少迷信,而更加合乎禅宗精神。禅宗不是宗教,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态度。六祖所说:“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禅宗始终在超越形式和教条的束缚。反复合道。然而,要能做到本身也无教条依靠,没有固定的方法、路线图,而是动态灵活的思辨,不断修正自我。最终它需要的智慧和幽默。当苏轼写字时,当他不太在乎美丑雅俗,敢于承认自己写的不甚好时,他就解脱了,因此变得自由和自信。苏轼书写就是追求书写的快乐、快乐书写,不刻意于书写,了无牵挂。从禅宗的审美来看,这时便是山谷和其他众人无法企及的了。

*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佛道儒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可从根本上佛道都要臣服于儒教的根本伦理和秩序。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信佛信道都始终被深深束缚于儒家信条之中不能得到真正的个性的自由解放和独立,而儒家信条从根本上要求的是维系传统的权威等级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为,这些读书人不能真正做到破而后立,革命创新。进入自由境界,也就不过是将奴性训练成个性而已。儒教的驯化深入到社会中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它形成一个致密的常常让人难以察觉的系统,从而深刻塑造了中国的社会和中国人的性格。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它使得根基于儒家信仰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极其强韧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国家的发展。在新的时代既显示出其弊端,又为中国带来独特的优势和希望。

而书法是传统社会驯化个体的极为有力的工具。过去在漫长历史中,世世代代成千上万读书人,他们每个人开始识字起就都要严格按照书法规范要求一笔一画去长时间练习写字,他们都要经过极其大量的训练并终其一生临摹古人的字迹。可能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过一个读书人曾真正抛却规矩自由天然的率性书写过。

然而,即便不按照传统书法的规范,是否就能真正的自由书写呢?

无论如何,书法本身只是以线条和不同程度的黑色来进行的严格重现文字结构的构图造型。它的变化空间其实极为狭小。从这样的观点来看,书法是一种综合艺术,其自身表现力相当有限,而历代的书法评论这样一来也就变得非常非常的梦幻玄妙了。进入中国的书法世界仿佛是走进了一间催眠魔法的小屋。而书法于是就成为又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瑰宝的宝藏了。

 

*

观看生死有无间。美丑和自由本身都有玄幻之相,都是薛定谔的那只猫。

如果苏东坡不是苏东坡,那么他写的那些丑书还会得到如此众多人士如此高的评价吗?每个观看苏轼字迹的人眼中真正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是苏轼的字,还是关于苏轼字的那些评论呢?或者是苏东坡的诗文和人生?

于玄幻无涯际之事,不可不说,但也只说说而已,要适可而止,有时说的越多离道越远。“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赞叹云:‘世尊大慈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

人生述说不尽的是故事。所以,只在白驹过隙之间,大话须臾往来古今的故事,无需过于关注是非优劣美丑雅俗。

花开时就美,谢了也就谢了。

 

*

黄庭坚生命最后的十年里一直因为受苏轼之累被流放,但他对于苏轼的敬仰和思念却愈发执着。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在《书王周彦东坡贴》黄写道: “东坡先生道义文章,名满天下,所谓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者也。心悦而诚服者,岂但中分鲁国哉!士之不游苏氏之门,与尝升其堂而畔之者,非愚则傲也。”四月,他到荆州,在承天寺观读到东坡和陶诗卷,“叹息弥日”写下《跋子瞻和陶诗》。 五月,与友人观看苏轼书法墨宝于沙市舟中,作《题东坡字后》,回忆往事:“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并说“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至七夕,黄庭坚又一次在诗词中写到苏东坡。然而,苏轼已于这一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去逝。两个老人便永远无缘再见。苏轼也始终没有看到黄庭坚为他题跋的《寒食帖》。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崇宁四年,1105年,黄庭坚也走到他自己人生旅途的最后。这一年的五月他又写下《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此一卷多东坡平时得意语,又是醉困已过后书,用李北海、徐季海法,虽有笔不到处,亦韵胜也。轩辕弥明不解世俗书而无一字,东坡先生不解世俗书而翰墨满世,此两贤,隐见虽不同,要是魁伟非常人也。王右军书妙天下,而庾稚初不信,况单见浅闻又未尝承其言论风旨者乎!刺讥嗤点盖其所也。崇宁四年五月丙午观于宜州南楼。”九月末,就阖然长逝了。

 

*

1080年,元丰三年,36岁的黄庭坚来到安徽舒州怀宁西的山谷寺,凭吊禅宗三世祖僧璨,写下《提山谷石牛洞》,随后自号“山谷道人”。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

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关键点。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但当时人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信而未修,到三祖僧璨才开始有信有修。此人历史记载极为有限,在世时也并未公开弘扬禅法,但他留下《信心铭》对后世禅宗发展影响深远。《信心铭》文字不多,值得反复诵读。开篇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说书法时有“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当年苏东坡与黄山谷、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黄作草书数纸,苏东坡看来甚称赏之,而钱穆父看到后却批评黄山谷的字俗。可见,苏轼对人对己都有原则但不苛求。然而,苏东坡并非一味夸奖。他对门人也会真诚的批评。《独醒杂志》还曾记载:苏东坡一次看到黄庭坚近来书法清瘦太过,于是以诙谐的方式告诫他,说:“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黄山谷立刻回答他:“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不过,黄庭坚一生书法不断变化,时龙时蛇,而苏轼却一直是那只石头压的蛤蟆。这些也都是禅。

禅宗的反复合道,知易行难。人不可能都有苏轼的天赋才情,但是,苏轼的快乐书法和他看待和对待事物的方式是可以学到的道。而禅宗和佛法的根本就是善慧。

有求之人信佛,无求之人修行。禅不是宗教,不是让人信,而是让人观,不是让人寂,而是让生命鲜活。禅宗非常适于现代生活。明心见性,溪水东流。今天,禅可以简单的看成一种智慧人生。是善良、智慧、快乐、平和的有为人生。

 

 


2021/05/24  也是在元符三年,二月己酉,黄庭坚在沐浴后连饮数杯酒,过去他修佛曾经戒酒很多年,现在他眼花耳热,醉中为成都李致尧作行草,忽然感觉龙蛇入笔。“元符三年二月己酉夜,沐浴罢,连饮数杯,为成都李致尧作行。耳热眼花,忽然龙蛇入笔。学书四十年,今名所谓鳌山悟道书也。”“鳌山悟道”用雪峰义存悟道典,其中有洞山《过水偈》。据《祖堂集》卷五《云岩和尚》记载,洞山良价在云岩昙成处,问云岩:“和尚百年后,有人问‘还邈得师真也无’?向他作么生道?”云岩云:“但向他道,只这个汉是。”师良久,未说破,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因为偈曰:“切忌随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许与么会,方得契如如。”即是在说影子与自身的关系。所以,我在这里说苏轼和黄庭坚的字,但这是空说,不附上他们的书法。因为,空说说的就真实,附上书字说时,说的便都是隔着一层的影子了。而我于书法、禅宗佛法均无研究,所说未必真,不过也未必为谬言妄谈。

 

2019-09-29 13:05

 

所有跟帖: 

“禅是活物,自心是佛”。喜欢这洋洋洒洒的一篇。 -可能成功的P- 给 可能成功的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5:09:02

极为精彩,充满了精髓!审美意识观看之道生活的智慧等等都与现在的生活与时尚紧密相关,带来一些质的变化。我还需再读。 -影云- 给 影云 发送悄悄话 影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5:31:47

我个人 -培香豆- 给 培香豆 发送悄悄话 培香豆 的博客首页 (128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6:03:40

If I am to be honest, I feel as though I am too frivolous -just_4_fun- 给 just_4_fun 发送悄悄话 just_4_fun 的博客首页 (47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7:14:19

以禅宗的眼光看时尚,是不是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和表达方式,也没有禅和非禅时装之分,让生命鲜活的各种美很多,美就是美了,欣赏就是? -采菊-东篱下- 给 采菊-东篱下 发送悄悄话 (5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7:55:24

我觉得就是这样吧。过于想雅想好想昂贵就都不好了。这些是潜移默化的气质。今天的名人的服装很多都是市场的广告而已。也是工具。 -- 给 立 发送悄悄话 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8:10:29

就是促进消费。促进消费之后呢,市场的根本目的不是消费,而是生产。促进生产。 -- 给 立 发送悄悄话 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8:11:18

工作是人类进入农耕的关键。人的价值所在。也是中美竞争的关键。和机器工作对于人类最深刻的重塑。你可以看看 -- 给 立 发送悄悄话 立 的博客首页 (809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18:17:22

想到了胡因梦,她最喜这种宽大中式服装,穿得极美!以前听过专讲 -darami456- 给 darami456 发送悄悄话 darami456 的博客首页 (2577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20:49:54

那衣服是我随便瞎找的。我不懂时尚。苏轼极为聪明,有着很高的悟性。不过中国的文化可能要更高层次结合到时尚,不然不好。我感觉。 -- 给 立 发送悄悄话 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21:03:35

苏轼,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潮人!东坡帽,东坡巾都是他发明的。即便被贬谪到蛮夷之地也不改衣裾飘飘 风流倜傥的做派! -darami456- 给 darami456 发送悄悄话 darami45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21:42:00

而且,我感觉那些走台的服装有些未必真的好。不过,我不懂时尚。我一身衣服和鞋穿年不洗也不换。 -- 给 立 发送悄悄话 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21:05:33

这风格的衣裙都需要身材高大才撑得起来。 -aklei- 给 akle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7/2021 postreply 23:24:39

在柳谭欣赏一下我偶像苏东坡的“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别有感觉呀。。 -盈盈一笑间-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21 postreply 11:25:42

“禅可以简单的看成一种智慧人生。是善良、智慧、快乐、平和的有为人生”!学习了,谢谢! -温哥华的风信子- 给 温哥华的风信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8/2021 postreply 11:49:04

很好看,需要那种内心淡定书卷气内敛高挑的人撑这衣服…… -琥珀之泪- 给 琥珀之泪 发送悄悄话 琥珀之泪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8/2021 postreply 12:08: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